看了交流版上登的“挂了”的主持人的笑話,不禁莞爾。語言的笑話,哪裏都有,其實也不好說標准不標准或者對錯有多麽嚴重。大家都明白就行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也不一定是壞事。我想起自己剛來新加坡的時候,因爲不明白新加坡式華語和漢語(主要是北方普通話)的不同而鬧的很多有趣的故事。
留學笑話:“不懂”
剛到新地,需要經常問路。在南大校園裏,我用華語問了一個路過的學生,她可能也是新生,于是說“不懂”。我真著急,莫不是這位妹妹只聽得懂英語?只好又用磕磕絆絆的英語問了一遍,結果她說: Sorry I don’t know. 哦,原來“不懂”是“不知道”的意思,而不是“不明白我說的話”的意思。
留學笑話:“吃飯”
吃飯可是大事。一到中午,高興的對同學說:吃飯咯。同學說:“我不吃飯,我吃面。你好像很喜歡吃飯哦,每天都要吃飯。”後來才明白,如果要去吃飯了,要說“吃”。吃飯的意思就是吃米飯。
留學笑話:“臭大”
租住一位可親的老太太家裏,有一次她煮飯的時候把米飯燒糊了,可能是水放少了吧。我說:“哎呀,飯燒糊了”。老太太顯然沒有明白我的意思。我只好指指她的飯,說,“燒焦了”。老人家還是不懂。後來她自己說:臭大啊。我差點暈倒。原來要這樣表達飯燒糊了,是從其味道上加以形容。相比之下,我們說的燒糊了就有點抽象了。(編按:老太太說的應是閩南方言中的“臭幹”,念作chao da,是形容米飯燒糊之後,既臭且幹。而且,這也不是新加坡華語中的詞彙。)
留學笑話:“巴仙”
去商店買衣服,問有沒有折扣。店員說:“五巴仙”。我一聽特別高興,原來今天六折啊。我把五乘以八得了四十,然後以爲“仙”是百分比的意思,雖然對于爲何要說的這麽複雜有點疑惑,還是出于對別人文化的尊重少問爲妙。于是自己念叨著80塊打六折就是48。店員說不是啊,她拿出計算器算了一下,說,76嘛。我趕忙問爲什麽,搞了半天才明白巴仙才是百分比(Percent)的意思,五巴仙是只打了百分之五的折扣啊。
留學笑話:“沖涼”
不管是在浴缸裏洗澡還是蓮蓬頭下淋浴,我們都叫洗澡。後來才知道站著洗澡要叫“沖涼”。有一次給媽媽打電話,說習慣了說“我今天沖涼完了就去學校了”。媽媽叮囑說:“嗯,雖然是夏天,還是用熱水比較好。”我差點笑噴。她還以爲我說沖涼是用涼水洗澡呢。
留學笑話:“吃飽了嗎”
這個是我老媽鬧的笑話。她來新加坡探親,我們開始也是租的房子。房東叔叔很有禮貌,第一次見了我媽就問:“吃飽了嗎?”我媽那天剛好沒怎麽吃飽,就一驚,心想:“他怎麽知道我沒有吃飽?” 後來又琢磨:“新加坡人真厚道啊,還關心房客吃飽了沒有,可能是猜到我們初來乍到水土不服所以胃口不好吧。”我媽把她的心理路程告訴了我,我差點笑掉大牙。人家那麽問,就跟說Hello是一個意思,就跟北京人從前見面問“吃了嗎”一個意思。對于這句問候語,我現在還只習慣回答“吃了”而不是“吃飽了”,潛意識裏可能覺得吃飽了容易變胖。
留學笑話:“暗算”
這個詞的本意大家都知道,暗地裏算計別人,可不是好詞兒。我的頂頭上司比較好學也懂得尊重別人,盡可能用華語跟我交談,我很感激。不過不知道爲何他總覺得“暗算”這個詞的意思是“心裏暗暗估計”,我糾正了幾次也沒有見效。于是就經常聽見他說:“我暗算他們家的價錢可能比我們高不了多少。”或者“我暗算他這次就不參加投標了”。每每聽得我心驚肉跳,老覺得他在暗算人家。其實他真是好人。當然了,我“暗算”這個詞可能也就只有他用得不對,還真沒有聽過別的新加坡人這麽用。
現在是中國的冬季,想必很多中國遊客此時都在東南亞旅遊,享受春節最後幾天的假期。上述就算是個小指南,起碼買東西的時候知道“巴仙”是什麽意思,您就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砍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