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進火把茶葉倒進用了70年的大竹簍,輕輕將茶葉撥開,陣陣茶香撲鼻而來。
Twitter Email
我常到牛車水,很少走過摩士街,但每次經過這條街道的某一處時,總會被一股交錯混搭在一起餅香和茶香吸引,忍不住多深呼吸幾口。
這股餅香,來自大同餅家;撲鼻茶香,則來隔壁的白新春茶莊。兩家商號,都是所屬領域裡的老字號,我知其名,但從沒想過要進一步了解這兩家商號的背景,直到前陣子無意間在網際網路看到一段茶莊主人白進火(48歲)和他的二伯母(82歲)的簡短訪談,我才決定要多了解了解這股的在本地飄香近百年的茶香味。
茶莊莊主白進火非常健談,得知我想走訪茶莊時,只是稍微詢問了一下訪談的目的和內容,很快就敲定見面時間。
我和攝影同事上門時,白老闆已經沏好茶,在茶莊大門處等著我。
說到茶,白老闆可以滔滔不絕,細說從頭,把白新春茶莊的歷史,搬到你跟前。
白進火祖籍安溪,家族很多年前就與茶結下不解之緣,直至今天已是第四代。白老闆的曾祖父白金謳,兒時還在中國時,家裡就已經在做茶,組織貨源把茶葉運到新加坡。1908年,白金謳的父親去世,他兩年後跟隨母親,投靠在本地做茶的親戚。1925年,白金謳在母親的協助下開了茶莊,當時正好是牛年,而茶葉又在春天裡百花齊放,商號因此取名「白新春」,牛跟牛童也出現在註冊商標上。
拼配出獨特新茶
千里迢迢運過來,運抵本地是已是「老」茶,必須加工處理,拼配出別具特色和風味的茶。
早期交通不發達,加上有些茶葉在山上庫存了一段日子才運過來,運到本地時茶葉都已變老,一般都得先經過處理才會賣給消費者。
茶葉的產量得看天氣,產量會直接影響到茶葉的價格,但是,茶葉的品質,卻不會反映在茶葉的價格上。打個比方,同樣是一級茶葉,今年的價格可能比去年高,但它的味道未必比去年好。
在供應量、價格和品質都不穩定的情況下,茶莊於是通過「拼配」,把不同的茶葉拼配在一起烘焙,「製造」出茶香獨特的新茶。
白老闆說,拼配茶葉沒有方程式,絕非A加B就一定取得C,整個拼配工序很考功夫,拼配而成的茶葉,味道的落差不能超過5%。
在南洋一帶,茶葉都是進口的,白新春賣的是進口茶葉,因此用不著跟原產地『硬碰硬』。在本地,真正的做茶,考的是「拼配」的功夫,也就是把不同種類、新舊不同的茶,按一定比例混合、調配,然後進行烘焙,去除茶葉里的水分,成為具有本地特色的味道。
「你可以取鐵觀音的『香』,搭配閩北茶的『韻』,兩者混合起來,拼配出獨一無二的風味,這些拼配而成的茶,就叫『南洋茶』或『老人茶』,它好比娘惹文化,有自己獨特的風味。」
忙裡偷得半日閒,白進火喜歡坐在茶莊進口處泡茶。
外白內紅包裝 二戰沿用至今
紅白色茶包,唯獨白新春。
早期多數茶莊(包括白新春),都用白色蠟紙來包茶,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白色蠟紙貨源短缺,大家於是改用普遍被藥材店用來包藥材的粉紅色蠟紙包茶。
貨源恢復後,其他茶莊紛紛用回白色蠟紙,但白新春當時卻注意到,在華人眼裡,紅色代表吉祥,外白內紅的包裝,大有增添吉祥之寓意。白新春於是繼續使用粉紅色蠟紙。
白老闆說:「藥材店的粉紅蠟紙價格比較貴,為了跟其他茶莊有所區別,我們繼續採用外白內紅的包裝,一直沿用到今天。」
如今,使用紅白蠟紙的茶莊,就只有白新春。外白內紅的包裝也成了白新春的一大特色。
一看到外白內紅的包裝,好茶之人都知道,這包茶來自白新春。
老頭手茶莊工作一輩子
從19歲做到86歲去世為止,老頭手窮一生之力,只為留住那一抹茶葉香。
白新春茶莊整百年的歷史中,有一名老頭手,19歲就到茶莊工作,一直做到86歲去世為止。
老頭手傅明標,從學徒做起,邊做邊學,不論是拼配、烘焙和品茶,水準都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白老闆的烘焙功夫,就是老人家教的。
白進火說,當年向老頭手學習拼配茶葉,「畢業」的那一刻,讓他畢生難忘。
「我當時已經跟他學習了好一陣子了,老人家話不多,一直很有耐心地指點我。一回,他在茶莊後院忙著,我一個人在拼配和烘焙茶葉,他突然走過來,捏了一小撮烘焙過的茶葉,聞了聞、點了點頭,什麼都沒說,就直接走到茶莊的前院。」
老人家的點頭意義非凡,那是對徒弟的肯定,象徵白進火已經「畢業」,可以獨當一面了。
從此以後,茶莊裡的拼配和烘焙茶葉的工作,就由白進火全權負責,老頭手從此不再烘焙茶葉,他在烘焙機前忙得熱汗淋淋的一幕從此絕跡。
古董大竹簍 用了70年
傳承四代的老茶莊,裡頭的「古董」其實還不少,但最吸睛的一個,莫過於放在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落裡、用到發黑油亮的一個大竹簍。
這個大竹簍,其實「來頭」不小,是白進火的曾祖母,在戰前帶了他的大伯回中國廈門,在1948或1949年從中國老鄉親手扛回來的,已有將近70年的歷史。
原本以為竹簍已「退役」,在茶莊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古董點綴品,沒想到白進火在介紹竹簍時,突然用力把竹簍舉起來,扛到茶莊後院的烘焙間,開始示範竹簍的使用法。
白進火說,早起的茶莊,都以小家庭的方式在運作,地方很有限,大家幾乎是在「屁股貼屁股」的情況下工作,空間狹窄時,這個大竹簍就可派上用場了。
茶莊的烘焙間,周邊疊了一個個木箱,裡頭封存的全是進口茶葉。茶莊目前沿用的還是老方法,先把用來密封木箱的鐵皮打開,把不同的茶葉,按比例倒進竹簍,用手掌撫平之後,稍微把茶葉壓一壓,然後用手局部輕輕攪拌。茶葉裝進烘盤,送進烤茶機之前,還得確保烘盤上的茶葉厚度一致,確保受熱均勻。
「送烤之前,還得在烘盤上的茶葉間摳出幾個小孔的,確保通風。除此之外,烘盤上的茶葉也不能疊得太厚,不然很容易烤焦。」
百斤木炭烤茶葉 一烤20天
早期烤茶葉,用的是火炭,茶莊一次過用上100斤的木炭,一烤就是十幾二十天。
「火炭烤茶葉,費神又費力,你得確保火炭燒的紅彤彤的,得忍受火炭釋放的白灰和高溫。」
那種高溫,讓烤茶人汗流浹背,很多時候,烤茶人熱到只穿條小褲子工作,套白進火的話,就是「比桑拿浴還要熱」。
十幾二十天的烤茶過程,炭火的火候也要掌握好。基本上,烤茶的頭兩天和最後兩天,火候都是比較差的,前者太熱、後者不夠熱,所以在烤茶的前後幾天,茶莊一般上都只烤等級較差的茶葉。「中間是十二三天,才是烘焙好茶的最佳時機。」
用炭火烤茶葉時,烤茶人幾乎是一步也走不開,深怕一有閃失,火炭噴出來的火苗會把竹簍燒掉,引起火患。
改用烤茶機 一樣考功夫
烤茶機取代炭火,烤茶人得靠肉眼觀察,根據蒸汽的顏色來判斷茶葉里的水分。
白進火說,茶莊以最古老的方式烘焙茶葉,一直到80年代,政府禁止炭火烤茶,茶莊才改用烤茶機。
白新春的第一台烤茶機,如今還在使用中,儘管它帶來方便,但烤茶一樣考功夫,烤茶人得隨時觀察烤茶機排煙孔釋放出來的蒸汽,根據蒸汽的顏色,來判斷茶葉里有多少水分,而茶葉里的水分不得超過6%,否則茶葉會變質。
包裝茶葉同樣不簡單
烘焙茶葉考功夫,包裝茶葉同樣有學問。
茶葉烤好後,茶莊裡會有專門負責包裝茶葉的人,按一定分量,用紅紙和白紙,把茶葉分開包成小包裝。
白進火說,包裝茶葉的工作,早期在茶莊裡也是一種專業,她們只顧包茶葉,坐下手就沒停過,就連擺在她們跟前的那堆茶葉,都是由其他工人為她們搬過來的。包茶葉的人賺多賺少,全視她們的手腳快慢而定。「一般來說,每個人在八小時里可以包大約8000小包的茶葉。」
白進火說,茶葉在烘焙和包裝的過程中會留下茶末,這些茶末會沉到茶葉堆的底部,包裝工人必須懂得避免浪費,用手或杯子「舀」茶葉時,不能由上而下,而是從茶葉堆的底部往上「拉」,在每一個小包裝里,茶葉和茶末的比例是八對二。
白新春的茶包,採用復古設計包裝,相當搶眼。
老茶莊人情味濃
老茶莊裡故事多,除了茶葉香,還有濃濃的人情味。
白新春茶莊裡的每一件物品,似乎都在訴說著茶莊在某一個時代的某一段往事。別的不說,單是茶罐的包裝紙,設計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白老闆說,先輩當年來到南洋時,教育程度不高,很多時候為茶葉取名時,都只能「移花接木」,在原本的名字當中改掉一兩個字。白新春的包裝,從早年沿用至今,每個設計也有其背後的故事。
「武夷一等鐵羅漢」:英文名稱就取自福建方言的發音,直接叫「AI」BOO IH THEET LO HAN,包裝紙上採用男子健身的圖案,其實是有原因的。
白老闆解釋說,當時是三十年代,華人一直受欺負,採用年輕人穿著三角褲做健身操,是要強調強身健體、保家衛國的重要。
「武夷鐵冠音茶」:特別選用一名女子打桌球的畫像。白老闆說,在1959年,中國桌球健將容國團,為中國摘下第一個男單世界冠軍寶座。當時選用女子打桌球的畫像,是為了鼓勵女運動員向容國團看齊,白新春因此也特地把「鐵觀音」改成「鐵冠音」。1961年,中國桌球女將邱鍾惠就成了中國第一個女世界冠軍。
答出茶名 爺爺有賞
白老闆清楚記得,自己年紀小的時候,爺爺常把他們叫過去喝茶,然後告訴爺爺自己喝的是什麼茶。每次答對,爺爺就會賞五分錢讓他買冰吃,但如果答錯,就要準備讓爺爺敲頭。
爺爺也常要他們用福建方言背出白裝紙上的「打油詩」,念錯時同樣會被敲頭。
店鋪放床 讓員工休息
走訪白新春茶莊,發現裡頭很多員工都已上了年紀,大家十分熟絡,感覺像一家人。
白老闆說,茶莊裡很多老員工,大半輩子為茶莊奉獻,他的包茶女工大多住牛車水,也都有一定年紀。
「我買了一張床,放在店鋪後方,就是為了讓他們覺得累的時候,可以去休息休息。我起初還得叫他們『敢敢睡』,不要擔心我會介意。」
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概念,為白新春增添了不少人情味,把員工們都凝聚在一起。
茶業不曾死過
訪談結束前,我問白老闆,看不看好茶葉買賣的前景。
他想都不想,給了一個很積極正面的答案。
「茶業是世界第二古老的行業,它有輝煌過,有低潮過,但它不曾死過,在改良科技的輔助下,茶業應該可以做得更好。茶是天然食材,能促進健康,這是我們的根,要一路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