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雅山保留區的尼文路(Niven Rd)僅短短幾百米,卻有不少有趣店主和潮人選擇在這兒開設時興生意或個性小店。小街的古樸風情和小店的出跳風格相映成趣。這條街散發著一種不爲凡俗所擾的氣質,“個性”大概跟貓有點像。
相比于新加坡其他喧嘩熱鬧、貿易熙攘的店屋街區,蘇菲雅山(Mount Sophia)保留區這條短短幾百米的尼文路(Niven Road),靜谧怡然得就像它路邊閑臥小憩又自得其樂的貓咪。
它小時候大概曾溜去北端麥肯西路(Mackenzie Rd)那家新加坡最老的麗士戲院(Rex Cinema)偷看過老片子,又曾“南下”散步看看改裝自上世紀30年代舊樓的蘇菲雅住屋(Sophia Flats)有什麽遺世風情,或者還溜溜達達繞進蘇菲雅路(Sophia Road)看了一眼都會的迷離夜色。
它穿梭古物舊店之間從不嫌棄,對時髦景致有點睥睨也看得入眼,大不了累了倦了就從小矮門(pintu pagar)底下鑽回家歇會兒。天亮了,室外一片雜音,它卻足不出戶,在店屋內的“小作坊”看著主人家靜悄悄地開始了這一天營生。
尼文路的“個性”大概跟貓有點像。
誤入尼文路也好,或來附近辦事也好,目角光影乍現,總被這街區一種不爲凡俗所擾的氣質所牽引,循著一陣喵喵的可愛貓叫聲,忍不住輕手輕腳走進這短截的街道逛逛、看看。
長度不足500米的尼文路兩端,受保留店屋近有60棟,大都有護欄式小矮木門和長柵欄門兩相結合,土生華人將裝飾性和熱帶地區居住所需的實用性,在這些店屋上融合得明顯。
不是每家都開店,那些門窗光溜素淨的是住戶,這種就別探頭張望了,只有門上挂著招牌、窗上貼著標識的,才是有買賣要做的商戶,或被店家名字迷惑,或瞥見屋內透來的光彩,大可敲敲門,問問店家何人,做什麽買賣,即便人家不做開門生意,總可以先要個聯絡方式日後有需要才來光顧。
這才知道,尼文路這條街小歸小、舊歸舊,卻有不少有趣店主、新新潮人開設的時興生意或個性小店呢!比如設計工作室、廣告公司、影樓、發廊、制衣店、家具店、畫廊等等。小街的古樸風情和這些小店的出跳風格,相映成趣,更有甚者雖表面平凡,走進其內,才知別有洞天。
“29號”暗藏藝術天地
作品上遍家居雜志,爲許多生活時尚品牌和私人住宅提供過室內設計和裝置設計的知名設計師關靖憲(38歲),原來就住在尼文路一棟建于1859年的店屋,這也是他個人工作室Homme Space的據點。
記者到訪時,他正在一樓的巨大透明案台上忙著趕工制圖,讓記者隨意在他家中各處走走看看。
關靖憲家居最特別的一點,是像一間當代藝術品陳列室,觸目所及,兩層樓到處擺放著張曉剛、陳文令、村上隆、Fernando Botero、Auguste Rodin、Romero Britto等國際名家的現代藝術品,是醉心藝術的他多年來在各大藝術博覽會和畫廊選購的。與其說擺放,不如說是別有用心的裝點,那些油畫、雕塑各歸其位,爲這位設計師黑白主調的居室調出濃濃的摩登藝術氣息,體現了關靖憲簡潔明快又富情調的都會男子性格。
一樓的藝術品大多色彩豔麗造型俏皮,二樓則基調暗沉,這種布局顯然是刻意而爲。忙完了一段的關靖憲終于能坐下來,跟記者解釋說,一樓是他接待客戶、測繪圖紙的工作場所,所以情緒須要被顔色提振,二樓則是休憩空間,肅穆的藝術品讓他心緒恢複甯靜。
他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不是忙工作,而要花近兩個小時打掃房間、撣潔物品,之後才開始一整天的工作。“雖然在家工作,但每天我都穿戴得整齊又正式,一來自己有工作的責任感,二來要是路人從窗外向內一望,會發現裏面這個設計師看起來不邋遢又有幹勁,哈哈。”
白天決不踏足二樓“私人領域”的他,絕對做到了公私分明,對待居家辦公的態度,和以前在大集團裏上班那種嚴肅緊張別無二致。
四年前賣掉33歲時買的第一棟房子,決定在尼文路置産,關靖憲說,當時屋主只讓他從屋外看了一眼,那一眼看得還不全,就決定買下土地面積占957平方英尺大的“29號”,成交價是220萬元,現已漲價到300多萬元。
“它在尼文路的入口,而且是整條街最高的。”關靖憲除了看中它的構建格局,更現實的原因是這是當時自己尚能買得起的一棟店屋,事實上,相比于其他地區的店屋這幾年來已無大幅漲價空間,尼文路店屋仍有極大增值空間。
關靖憲說:“不論房子還是藝術品,增值只是附加價值,重要的是有理想的棲身之所和工作環境。新加坡現存5000多棟店屋,我很慶幸自己能擁有一棟。小時候讀書不多,思想簡單,不怎麽會投資,一直認定有自己的房子才是正經事,所以很年輕的時候就在爲房子打拼了。”
“44號”住著星級美發師
和關靖憲對街的鄰居黃榮榗住在44號,幾乎同一時期買下了這棟占地880平方英尺的店屋。
黃榮榗曾是星級發廊Kim Robinson的發型師,在紐約工作時專爲好萊塢大牌明星等超級客戶打造發型,確立了聲名。今年41歲的他十年前回國後,就立志要早早過上“半退休”生活,不再汲汲營營,因他15歲開始就爲生計奔波。
黃榮榗在一樓一角開了采預約制的發廊Le Papillon。“Papillon”在法語中是“蝴蝶”的意思,一走進這家發廊,映入眼簾滿是法式裝飾格調的複古家具和古董收藏——娟美的貴族仕女肖像畫,熠熠生輝的水晶壁燈,花紋精致的瓷器工藝品,巴洛克風的天鵝絨沙發……剪完頭發,小坐一下都賞心悅目。
置身如此富麗堂皇、紙醉金迷的裝修,記者打趣說,若不知道主人是男性,還以爲貿然闖進了“女爵的房間”,黃榮榗聽了哈哈大笑,對自己的巧手雕琢頗引以爲豪,雖然熟客九成以上是洋人,但跟記者聊天仍一口標准華語。
華校畢業的黃榮榗說,自己雖喜歡西洋家私和歐式裝飾藝術,但身爲華人,骨子裏有對中國文化和東方美學的認同和鍾情,一些極具東方風情的收藏品也星羅棋布點綴在房間內:這裏一樽紅臉關公像,那裏一對光屁股的中國瓷娃娃,琺琅桌上的金色觀音像也正居高俯視。
更叫人嚇一跳的是二樓的臥室和起居室,東西方的混搭風格被他發揮到極致,更是許多名畫、古玩和珍稀玩意兒的藏寶閣,藏品動辄有兩三百年曆史,比如他的睡床,便是法國17世紀的物件,而茶幾上的花瓶是明代的景泰藍。這些古董,都是黃榮榗在佳士得等拍賣行標來的。
黃榮榗坦然說,對自己的生活相當滿意,經過近30年的苦苦奮鬥,對所擁有的一切,享受得心安理得。“我想慢下步調,以前真的太累了,現在我每天最多做八個客人的生意,有時候只做兩個,剩下的時間和周末都去運動或在家陪狗玩,未來想多做一些義工。年輕人不用羨慕我,趁青春好好努力。”
直言不是虛榮和高調的人,曾婉拒過報章雜志很多采訪邀約的黃榮榗此次雖受訪,卻堅持不露臉,他和尼文路店屋有著相符的性情:內秀。
時髦新女紅租下“61號”
相比關靖憲和黃榮榗皆是屋主,61號裏的兩個女生彭淑靈(29歲)和孫嫣璘(30歲)只是租客,巧合的是她們也是四年前承租下店屋,開起名爲“Time Taken To Make A Dress”女裝店。原來,尼文路上這些生活形態的小服務業,都是彼時一同萌芽的。
彭淑靈說:“當初創業就想找個僻靜的地方,能沉住氣、安下心來好好做事。尼文路的優點就在于雖位于市中心,卻有著一種超然和神秘感,走到這裏時不知該有什麽期待,但可能一敲門就來了驚喜,這就是我們想給客人的感覺。”
新加坡純手作的婚紗訂制服店寥寥可數,而且多由老師傅們經營,如此年輕摩登的兩位“女紅”倒真是少見,61號雖深藏于尼文路這條老街的盡頭,但借網絡宣傳引來絡繹不絕想定做手工婚紗、禮服的准新娘們。彭淑靈和孫嫣璘這對好朋友不僅合作無間,連各自的婚紗都是對方親手設計縫制的。
“從單身做到我們都成太太了,這棟店屋見證了我們和很多新娘子的快樂。”孫嫣璘滿心喜悅,但她嘟哝道:“如果有經濟實力,早買下61號了。”
兩人每天在一樓接待約三名客戶,一對一的咨詢或試裝,偶爾還開辦縫紉工作坊,一屋子的女孩子邊縫邊聊,其樂融融。一樓的另一半被紗帳隔開,雇了四名裁工,以前什麽都一手抓的兩人如今步調放緩了一些。
曾在烏節路和武吉士的高檔婚紗店工作過孫嫣璘,說相比高檔婚紗店一味追求盈利和服務顧客的經營模式,她愛這種有人情味、有“小確幸”的小生意。
彭淑靈說:“我們曾經住在二樓,想試試半工半住行不行得通,真是不行,工作和生活沒了界限。所以二樓家具搬走,改成了辦公室,處理一些尾端的事務,但還是有些空間閑置著,想改成試衣間,讓准新娘們有更大點、更自由的空間。”
地址:
(圖文來源于早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