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吧,國內本科,NUS的MSc(授課型碩士),從找工作以來一路苦逼,一共經曆了8個公司的10個崗位的14個面試,還有2個因爲拿到工作了沒去面,經過各種逗比,突破下限的面試經曆(“回國參加Assessment Center結果在機場誤機”,”作爲一個男銀在求職中介公司被一中介男摸來摸去”)和各種奇葩的被拒的理由(“長得像剛從公司辭職的一名員工而被Director拒絕” ),到現在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呃,不能說太多)。准備談談國內本科新加坡MSc的就業,主要是針對如何尋找機會,如何把握機會方面,希望能夠給有相似背景在同樣路上奮鬥的朋友一些參考。總的來說只有一句話: What makes you standout is not because you want it, but ‘how desperate you want it’.
先來說說我們專業的就業情況和找工作的主要難點把。我們NUS ME(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就業還是挺不錯的。我上一屆2012 FALL(秋季入學)都順利找到工作,有學長找了五到七個月,但是最終進了很牛的Swiber做Management Trainee(所以時間長結果說不定更好);有一個學姐回國進了Simens,現在在德國玩得很嗨天天發朋友圈。我這一屆2013 Spring(春季入學),三個人也順利找到工作,包括其中一朋友進了GE(那是很牛啊!)。我下一屆九個人有五個人找到工作(其中四個人簽的同一家公司),一個讀博,還有三個同學在繼續找。就業難度的話首先是身份問題,工科來說的話根據我的經驗十個職位可能有五個是限制只給PR或者Citizen的,剩下五個估計有3個是優先考慮Citizen和PR,大概剩下20%是一視同仁的。這個概率其實相對于我們來新加坡念MSc的人也不算太低,難的是這些不區分身份的公司往往都是著名大公司,所以他們的用人要求會較高,所以客觀來說就業的難度來自于:對身份的限制加上進大公司的門檻兩者的疊加。對于身份的限制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而另一條如何邁上大公司的門檻(門檻比門還高的除外= =),通過努力准備我覺得是可以實現的,接下來就通過尋找機會和自我准備方面一一介紹。
我看留言裏面有同學提到講講在1年的Master(碩士)學習當中怎樣准備找工作。我覺得可能大多數看這個帖子的同學是准備來到新加坡的,或者是正在新加坡念書的,所以我想先把大家最感興趣的這部分加在正文前面。
0. 學習准備
0.1 關于實習
這一年學習過程中除了盡量提高自己成績之外的其它准備是至關重要的,因爲國內的經曆也許大家都差不多,這邊的公司也不知道區分985,211或者其它學校,能讓別人Impress的當然是你在新加坡的經曆,如果學習之外能有什麽經曆與找工作相關的話,我覺得最相關的應該是Internship Experience了。
根據我的經驗,我在CV裏面列出了我再國內和在新加坡的實習經曆,所有的面試裏面問到我國內實習甚至工作經曆的不到50%,但是問到我在新加坡實習經曆的大概80%吧。“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look at the man’s past”。主觀上說,在坡縣的實習經曆是別人判斷你過去表現和預估你今後融入公司文化的一個很大的因素。客觀上來說,通過實習能大大提高自己的英文交流水平,第二能真正體會這裏的文化,知道怎樣和同事交流和領導相處。這點上來說是軟實力的培養吧,是相當重要的。
這裏不得不說若是秋季來坡選擇一年畢業的話,只有寒假,能夠去做Intern的機會不大。但如果是春季來坡一年畢業,或者秋季來坡一年半畢業的話,請珍惜你的暑假三個月的時光吧。接下來是找intern,渠道和方法什麽的我此處就從略了,因爲和下面找工作的部分有很大的重複,請參見下面的章節。只是從難度上來講找實習相對于找工作容易很多,一般只有一輪面試,當然有時候公司會覺得一個master去做intern算overqualified,但是只要你有一顆學習的心態去面試,一般公司都會給你這個機會,因爲它們也很想有不同國籍的intern進來活躍公司氣氛,給公司帶來活力。
另外,提高英語的方法我想有太多人說過了,我們也在國內學了十幾年了也考了托福或者雅思,我這裏從略吧,只講個小的Tips。 Do not try to imitate Singlish accent when you’re in an interview, unless you’re very good at it. 首先,從我的經曆來講,新加坡人look up to (不知道用什麽詞,也不是敬仰,就是覺得很厲害吧)那些有英式口音或者美式口音的人。我們中國人從小就學的美式口音吧,所以盡量保留自己的口音,如果說得純正的話他們會覺得你很厲害的!如果你把Singlish學的很別扭的話是他們會覺得你說Singlish是在嘲笑他們。以上就是個小的Tips. 通過group meeting或者presentation提高英語那些大家都想得到,關鍵是貴在堅持。
0.2 關于課程選擇
先說點我認爲悲觀但是較客觀的話。其實我們來到NUS或者NTU是抱有很高期望的,期望主要來源于被錄取的難度以及學校在全球的地位,比如現在國大很多個Program已經穩穩排到亞洲第一了,但是國大,南大的榮譽能成爲我的榮譽嗎?我們先來看看QS排名,各種排名的對學校的評分因素當中有幾個與我們相關或者能對我們造成積極影響的。第一是課程質量,這個課程質量指的是Bachelor的課程,與“夜校“無關;第二是研究能力和相關Paper Citation,這個主要是來至于牛Prof和它們的牛PhD,以及實驗室用不完的Fund;第三是來源于教職工(Prof和Staff)對學校的評價。所以,客觀來說,能夠把學校得牛逼和我們聯系起來的其實很少。比如最明顯的就課程的質量來說,大多不會有我們來之前預期的那麽高,因爲MSc的本來價值就在于給工作的Professionals一個提高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更好的應用到工作當中去(個人認爲這一點對于申請MSc的成功也至關重要,比如寫PS的時候你的Objective到底是什麽,這裏點到爲止吧)。但是既然來到了這個平台,很多東西雖然沒有送到我們手裏,但是我們還是要好好的計劃它,運用它,爲我們以後工作做准備,這裏主要說說課程的選擇吧(我的眼界局限于工科,但是我希望能由此及彼吧)。
首先我想提到的是一種感覺,如果bachelor是被圈養的話,那麽這邊的MSc就是被放養的了(但是據我所知有些Program做的很好,比如ISS的還有SDE的一些Program)。十門課程即能畢業,沒有培養計劃,沒有課程編排。課程中有很難的和PhD一起評估的,也有很水的比如大多數parttime大叔願意選的課程。所以你的選課很大部分決定了這一年會怎麽經過,而這一年怎麽經過也大大決定了工作的方向。安排自己的課程計劃的時候,我覺得有兩點需要考慮。第一,這門課程是不是能幫助我在新加坡就業。這個原因是比較次要,因爲國大南大的課程的開設都是根據本國經濟的需求來的。第二,這些課程和我本科學的東西的consistency。根據很多我知道的例子,最後幫助找到工作的,還是當年本科學的看家本領。如果讓我有重新選擇的機會,我的mindset是:與其花費時間耕一塊新地,不如想想怎麽提高已有這塊地的産量。
0.3 季節性因素
這個標題似乎有點讓人費解,這裏沒有‘季節’,不過‘季節性因素’還是可以有的。如果說坡縣一年四季找工作的時間有沒有什麽規律的話,根據我聽到的各方(中介,學長)以及自己的經驗,有兩個比較明顯的招工的黃金時間,大家可以參考這個時間段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投遞簡曆。首先第一大招工旺季在每年的3-5月份,原因是每年2月份大概各個公司的年終決算完結,制定出新一年的發展計劃,等這個發展計劃落實到用人計劃,再等用人計劃落實到HR執行部門,差不多到了每年的三月初。
在這個有人可能會問,那麽NUS和NTU的Career Fair不是都在2月份嗎,答案是yes and no. 首先我想說的是坡縣的招聘會和國內的招聘會有一點區別,區別在于國內招聘會以招人爲目的,而這邊招聘會有可能會招人,還有可能只是公司的宣傳手段。比如工程領域有個公司叫Dyson,招聘會的時候你問HR他們招什麽人,他們說“不知道,你先把簡曆給我們吧。”而到了四月份,他們在NUS開了個Career Recruitment Talk,才正式把Graduate Engineer的各個職位和每個職位招多少個人放出來,現場收簡曆,並告知什麽時候會有面試,我們期望你什麽時候來上班等等。第二個招聘的黃金時段是每年的10到11月,我聽到的原因是很多公司在12月發bonus,有的人想拿了bonus辭職,但是辭職會有大概1-2個月的notice period,所以有些員工就會和老板商量,說我現在辭職,然後12月份發了bonus走,剛好滿足notice period。老板也想12月份員工就走了,總要有新人來頂上,不如該員工還沒走的時候就開始招聘,這樣剛好可以把人手接上。(這個說法我覺得有一點疑惑是因爲我所在的公司是一旦提出辭職,那麽即使在notice period裏面也不能領取bonus了。有可能是各個公司規矩不同吧。)當然我這裏強調的是“旺季”,就算錯過“旺季”,工作機會也是很多的,只要自己准備好,工作還是會自己找上門來的。
(找工路漫漫,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1. 求職渠道
1.1 求職網站
首先是大家都想得到的一些投簡曆網站:Jobstreet和JobsDB。但是同一個渠道也會有不同的效果,方法是關鍵。首先的首先,你得學會區分這兩個簡曆網站上的招聘信息的來源:是公司直接發的(Direct Recruitment)還是中介公司發的(Recruitment Firm)?
如果是公司直接發的(Direct Recruitment),那是最好的!但是你要做的並不是“直接點Apply,兩秒鍾後彈出窗口申請成功,然後很高興的想:我今天又投了個大公司。”而是登陸該公司的網站,看看該Career的系統裏面有沒有對應的職位,有的話就在公司網站上直接投。如果沒有,再回過頭來看Jobstreet上面有沒有留公司HR的郵箱,用Email去投;如果以上兩者都沒有,那才直接用Jobstreet上的“Apply”按鈕。
如果是中介發的,那麽一般會留有中介的郵箱,一般來說把簡曆發過去就行了。一般回複率在10%或者更低,幸運的情況是會接到中介電話詢問,如果它對你感興趣,大多數情況下他會問‘你是不是PR‘,這種情況直接‘呵呵’就行了。還有一種情況是要你去那個公司和他談,也算是對你的一次面試了。(關于去求職中介公司面試,詳見1.5)這裏我只大概說一下中介公司對于申請的操作流程:投遞簡曆->中介公司篩選(Screening)->中介公司電話確認->中介公司把材料提交給招聘的公司->招聘公司反饋(Shortlist)->通知面試(中介公司或者招聘公司)->面試結果。所以中介公司起到的作用,對于大公司招聘,相當于給你個渠道讓招聘公司的HR或者Manager知道你並且安排面試;而對于小公司招聘,中介相當于充當了那個公司的HR部門,決定是否錄用,其中也有貓膩,這裏姑且不表,鼓勵大家不到萬不得已別找中介。
1.2 海峽時報(Strait Time)
我把這個放在第二個渠道,是因爲我自己通過這個渠道投簡曆並且拿到面試和OFFER的。海峽時報每周六的那一期有十頁左右的專版是招聘信息。(葡萄哥說PGP每周六的大廳裏面都會有免費的海峽時報可以去拿,我沒有試過),第二周星期二會有上一周的電子版。招聘信息內容的話,公司大小規模都有,作爲Engineering的話幾乎每期都會在上面有合適的職位,而且約摸著百分之八十是公司直接招聘,所以我個人感覺是一個比求職網站更靠譜的渠道。
1.3 LinkedIn
就招聘廣告本身來說的話,LinkedIn的價值並不是太大,因爲上面的那些職位主要面向Manager或者Senior的人群,往往都是需要5-10年工作經驗的,然後也有一些高大上的Graduate Trainee Program可以在上面看到,對于工程來講一般是Emerson,Apple這樣的公司,可以嘗試著申請。
但LinkedIn的價值遠遠不僅是一個發布招聘廣告的平台。其中最大的一個作用應該是Networking,當然這種Networking有很多種形式,其中最基本的,你可以通過搜索發現很多同學校的人同專業的人。你可以看他們現在在做什麽,和你當年一起來參加Orientation的朋友是否在找工作,比你早一年來的學長是否已經找到工作,他們去的公司是什麽,如果他們去的公司和你的背景很符合,那他們公司是否現在在招人;如果它們公司不招人,那麽他們公司的競爭對手招不招人。有時候一個公司的名字或者一個職位的關鍵詞像是一個搜索的起點,你永遠可以發現新的機遇和新的方向。
其次,你可以通過Linkedin搭建自己的Networking的平台,剛開始你的Connection比較少的時候,可能沒人會知道你,當你的Connection超過200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在它的搜索結果裏面發現你,那些人有可能是公司HR,也有可能是獵頭,至少讓更多人知道你在找工作,而有些獵頭的電話也會打進你的手機裏面來。第三,當你被邀請去參加面試或者Assessment Center的時候,更能應用LinkedIn的強大了。一般詢問HR他們都不介意告訴你面試你的人的名字,這些做到很Senior的人一般都會有他們的LinkedIn賬戶,剩下的部分我就簡單概括了,“事前知己知彼,面試求同存異”。
1.4 Career Center
首先我想說的是通過Career Center裏面的Talent Network投簡曆的面試率是最高的,因爲大多數在上面放廣告的公司就是針對Fresh Graduate的。尤其是Talent Network裏面NUS主辦的一系列活動,比如Walk-in Interview,這類活動都是公司組織來學校招聘,被Shortlist的Candidate可以直接在學校面試。另外,畢業之前我們是用的Student Account登陸,畢業後我們要用Alumni Account登陸,期間有個賬戶的轉換時間,我不知道有多長,但是那個期間是無論用哪個賬號登陸都登陸不上的。如果你給career center的人發郵件請他們幫你轉換的話,一般3天時間就能登陸上了。(關于NUS Career Center,當然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使用,詳見2.1’簡曆修改’)
1.5 求職中介
我有本專業學長通過求職中介找到工作的例子。我也去求職中介公司親身體驗了一下‘被傳銷‘的感覺,它們總是標榜很多大型企業尤其是日本企業會出錢委托它們幫忙物色人才,他們直接對公司負責,提供招聘業務。直到有一件事情讓我開始懷疑求職中介的本質。我在Strait Times上面看到了某公司的一個職位,然後我在Jobstreet上面看到中介發的一個職位,沒寫招聘公司名字,但是Job Description一模一樣。但是我在公司直接投的,公司直接給了面試;我打電話去問中介,他們卻說那個公司只招PR。所以我揣測可能並不是像他們所標榜的那樣:公司會出錢讓中介公司幫他們招人,而是他們中介公司從不同渠道拿到一些公司招聘的信息,對求職者保密公司名稱,並說這個是公司授權我們招聘,然後以個人的形式向那些招聘公司投遞簡曆,若有面試機遇,則從求職者中謀取一定的利益。
2. 簡曆的完善
2.1 簡曆的修改
我覺得簡曆是最重要的,按照一句很老土的話來說“簡曆不能決定你是否能拿到OFFER,但是能夠給你贏得一個面試的機會“。我的簡曆被自己被別人改了無數次,從剛開始的一頁改成兩頁然後又改成一頁,用一句話來說:我覺得在新加坡,請把自己的簡曆改的中規中矩,最好格式和排版和NUS的標准模板一模一樣 (可以向Career Center索取那他們自己出版的書)。我不知道是因爲新加坡人沿襲了亞洲人的比較保守的思維,還是HR們習慣了固定套路的簡曆模版以便她們方便提取簡曆中的信息,擁有一份標准模板化的簡曆是相當重要的。我一個朋友去銀行面試,Candidates到的比較早互相自我介紹,最後大家發現可以從簡曆上面清晰的判斷出誰是NUS的,誰是NTU的,誰是SMU的,因爲大家都用的是自己學校的模板,所以請入鄉隨俗吧!
雖然是這樣,但是那也不意味著每份簡曆都沒有發揮余地的空間,因爲模版可以一樣,裏面的內容可以是不同的,不同的多少把握好就行,所以如果你是一個非常diversified的人,可能每份簡曆都可以幾乎不同。簡單說一下我自己的簡曆,大概分爲兩個類型,第一個是投Engineer的,另一個是投Consultancy的,而裏面的主要不同來自于名字下方的:Objective. Career Center的老師說Objective是你最想讓別人知道的,也是別人面試中最感興趣的,所以,guideline是“在Objective”裏面寫與這個職位最相關的能力;寫自己最拿手最想被別人問到的能力”。
我在文中一直提到Career Center,其實我覺得在我後期面試的過程中,他們的consulting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但是可惜的是adviser人很少,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能夠順利得申請到讓他們幫你修改簡曆,所以我會盡量把他們講的我覺得最有用的部分和大家分享,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再去思考也好,Google也好。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簡曆裏面的“CAR“原則,也就是在簡曆描述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用”Condition, Action, Result“來描述。這個東西我之前也聽說過,但是我一直沒有去用,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爲什麽這個東西大家都聽說過都提倡啊,肯定是因爲好用啊。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Google一下相關的內容,把簡曆修改的更出色。
2.2 Cover Letter
Cover letter要說有沒有實質的用處我也不知道,但是有和無至少能說明求職態度上的問題,我自己也沒有每個簡曆都附上cover letter,但是我投給特別想去的公司的簡曆都會有cover letter。這裏有個小的tip,就是把cover letter作爲你簡曆文件的第二頁。這樣的話就算HR轉發給老板看,Cover Letter也會跟著簡曆一起被轉到老板的郵箱裏面去。
3. 面試的技巧
3.1 基本掃盲
這裏我推薦大家閱讀這一篇文章:There Are Only Three True Job Interview Questions
其次,是‘Jiabin Qin’同學在Youtube上傳的一系列(一共四期)視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旨在通過與應屆生分享求職心得,幫助應屆生找工作的視頻采訪活-動。”裏面采訪的是從NUS,NTU,SMU畢業的學長學姐們,我自己看完過後很受啓發,我希望能把這樣好的一個節目推薦給更多人。
3.2 第一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十有八九都是“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這個問題的回答方法對後續問題的影響特別大。因爲簡曆上的信息他可能已經看過了,所以最好不要只是briefing簡曆上的內容,那樣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價值,只是相當于幫他複習了一遍,所以回答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最好能側重到它這個崗位恰好需要的某個技能,或者它這個崗位恰好需要的某個經曆,那麽十有八九,你已經幫他准備好了他要問的第二個問題,讓你有機會進一步補充你最想展示給他的一面了。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一說到自己最擅長的一面,就連最怯場的人也會變得放松起來,講自己的光輝事迹了。所以,掌握了第一個問題,實際上你已經主導了這個面試的前半部分。
3.3 All about attitude
像坡國這種fast pace的城市,他們員工的離職率也是很高的,尤其是銀行,金融業,我一個朋友說“坡國人的觀念是,哪怕剛剛進入一個公司,面試不能停,找工作不能停,因爲你不知道哪一天你就被炒掉了,所以通過找工作來保持自己對市場的敏銳和警覺是很有必要的“。所以這個情況造成了一個結果,那就是老板都怕人來了就跑掉了。所以老板們會在面試的時候想方設法測試你的忠臣度和OT的忍耐能力,我見過最變態的一個attitude問題是”今天本來有五個人來面你的,但是有兩個人昨晚加班加了通宵現在在辦公室趴著休息,請問你對這個怎麽看?“。在國內有過苦逼經曆的同學現在可以發揮了,有on-shift過的說自己on-shift輕松加愉快,有on-night-shift的說自己on-night-shift一點都沒壓力。你不用擔心老板會真的讓你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也不用擔心本來normal hour的工作它會讓你on-shift(因爲on-shift的工作早在job description裏面就會明確的寫出來)其實他要的只是個態度,你把態度表明了,那麽這一關就過了。另一方面,他們問attitude的問題的時候不會直接問你會不會跑或者你handle壓力的能力如何,別人是老板,這麽低段的問法是不可取的。所以他們會用各種方式來問你,我舉一個我遇到的例子。我下午兩點去面試,那個老板進來就說“哇,我今天開了好多會啊,我現在還沒吃午飯。“,我沒有懂他,也沒有理他。他面到一半,又說”唉,你看我們這個部門新成立的,什麽都好,就是會有很大的壓力每個人幹很長的時間。“這個時候,切記你要懂得他的意思。
3.4 最後一個問題
每到面試結束,我們都會有機會問面試者問題。除了第一個問題很重要之外,作爲一個完美的收場,“你問他哪種問題“也同樣會被面試者assess。我想很多人會問“How my future career path would be like in 5 years’ time?”,但是回過頭來想,你真的關心你在這個公司五年後的發展嗎?也許兩年過後就想跳槽了呢。面試者也知道真正想去他們公司的人會關注更實際,更細節的問題。比如設身處地的想,如果馬上要去某個公司了,你會不關心你的同事是什麽樣的嗎?是不是很好相處啊?大家工作氛圍怎麽樣啊?另外,每天工作的內容是什麽樣啊,是有一半在辦公室一半在實驗室嗎?我提供的這個思路就是把自己想象已經進入這個公司了,把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是什麽問出來。另外還有一個大招,我自己很少用,是我一個朋友給我講得,那就是問“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essential factor that differentiate the normal candidates and the outstanding candidate“。這個問題的用處在于,到了最後面試官也不會藏著掖著了,他會把他的需求完完全全的告訴你,如果他說的讓你stand out的東西你已經給他了,你可以再給他加深印象,更重要的事情那個東西你沒有提到,那麽恭喜你,你在面試結束之前抓住了一個最重要的救命稻草,馬上make your point. 也許能夠挽回大局。
以上是lz苦逼四個月後悟出的一些經驗,如果各位有什麽問題歡迎提出,lz會盡力解答。
(感謝作者濤哥授權新加坡眼微信平台發布此文與網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