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民精神的精粹就是“Kiasu”, 也就是福建話“怕輸”, 意思是不落人後。比如說在最繁華的烏節路,如果發現排隊的長龍, 還沒等你明白過來, 哧溜一聲, 你身邊的新加坡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鑽進了隊伍, 到底爲啥排隊, 不重要, 關鍵是不能輸, 爲了搞明白排隊原因而贻誤戰機, 這樣的傻事新加坡人是絕對作不出的。
排到最後, 發現原來是上廁所, 他們也決不會懊惱, 比鄰居同事更早知道一間新廁所, 高興還來不及呢, 怎麽會懊惱。
入鄉隨俗, 新移民來到新加坡很快就培養了“Kiasu”精神, 並發揚光大。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補習, 按我的老腦筋, 這補習應當是給功課不好的孩子加小竈, 好讓他們趕上來。但是, 情況恰恰相反, 現在越是功課好的孩子, 外加的補習越多, 一到周末, 口語班, 寫作班, 繪畫舞蹈鋼琴班, 語音班, 新移民的腦袋到處晃動, 別的孩子有的, 一個也不能不落下, 還要四處打聽還有什麽新鮮的補習班。這個其實我並不反對, 畢竟現在家務越來越少, 孩子有余力, 自己有時間, 學一學, 未嘗不可。
讓我不解的是有那麽多的家長給孩子報遊泳班, 一期接一期, 能學上一兩年。通常就是把孩子, 交給遊泳教練, 自己就在一邊待著, 聽任孩子們撲騰, 根本無意自己親自去教, 和孩子一起享受提高的快樂。
當我告訴他們, 其實無須遊泳教練, 完全可以自己教, 因爲每個人天生都是會遊泳的, 他們以爲我在胡說八道。從生理上講, 人體比重非常接近水的密度, 要浮起來, 需要的動作非常小。要學會遊泳需要的技巧也非常少。
還記得在中國上初中時, 常到野外的自然河道遊泳, 有一個朋友, 苦惱于很久都沒學會, 在水中將近換氣的時候, 一緊張, 什麽動作都忘了, 然後免不了要嗆到水。于是讓我來教, 我的方法很簡單, 不用學任何動作, 橋墩下方, 貼近水面有個平台, 他只需要伸開雙臂, 從那兒往水裏撲, 然後, 順著水流往前漂, 不用作任何動作, 漂不動了, 或失去平衡了, 就停下, 站到齊腰深的水中. 然後回頭再重複。
開始時, 他漂得不遠, 也不穩, 十幾次之後, 就能漂很遠了, 也不緊張了, 于是我就建議他手隨便扒幾下, 看效果如何, 結果就能漂得越來越遠, 也越來越有信心, 然後讓他嘗試擡頭換氣, 他也作到了, 就這樣, 四十分鍾學會了。
我的女兒很小的時候, 我們常帶她去泳池, 那時候, 有許多西方人, 也常常全家去戲水, 如果有很小的貝貝, 他們就夫婦一人站一邊, 輪流把貝貝向前抛到水裏, 另一個人從水中接起再抛回, 貝貝通常會興奮得嘎嘎的笑。因爲他們根本沒機會嗆到水, 也就沒有對水的恐懼, 只是覺得水很好玩。
于是我們也如法炮制, 在水中抛來抛去, 發現女兒越來越平衡, 能漂的距離在延長, 然後, 鼓勵她用手扒幾下, 就這樣, 三歲不到就學會了遊泳, 小小的個子, 扒動時, 象個青蛙, 常常逗得別人哈哈笑。
現在女兒看到很大的孩子, 害怕水, 她會很奇怪。
說到底, 人在胚胎的時候, 就是在羊水中漂浮, 在母腹踢腿打拳, 都是在流體中進行, 現在甚至有鼓勵水中分娩的. 對嬰兒兒來說, 水其實是很熟悉的事物, 一點都不可怕, 是大人把水可怕的經驗傳授給了他們, 並通過在池中的嗆水, 強化了這種概念。
如果從一開始, 就控制嗆水機會, 和他們作水中親子遊戲, 那麽在初生牛犢還沒意識到害怕之前, 就能很快學會遊泳, 跨過這個階段。
人天生應當都是會遊泳的, 是害怕的感覺抑制了他們的技能。
新加坡人聽了這個理論, 首先的反應就是問, 靠自發學的話, 動作會標准麽?
因爲他們總看到遊泳教練, 慢騰騰的要講很久很久的複雜動作。
我的回答是, 動作標准有那麽重要麽? 享受戲水重要, 還是動作標准重要, 又不是要培養遊泳運動員.
“我的孩子怎麽可以沒有鄰居孩子動作標准, 這哪裏可以?!!”, 看, 他們可愛的“Kiasu”精神又來了。
(文/花豹)
掃描二維碼,加入新加坡兒童教育群,交流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