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水准會考成績本周一(11日)放榜。
上個月,教育部就未雨綢缪,向各初級學院下達指示,申請者O水准會考積分未達到學校截分點的,一概不予接受。
這個處理轉校申請的做法與去年底有關中學的保持了高度一致性。去年12月8日小學離校會考的成績放榜之後,中學的分配結果陸續公布。教育部對于轉校申請已采取了同樣做法,指示各中學只能考慮小六離校考試積分達到學校截分點的學生。
事實上,教育部對于O水准考生的做法也並非完全一刀切。本地的中學畢業生,一般上可根據自身成績,通過聯合招生計劃向各初級學院、、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提交入學申請。除了初級學院以外,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在處理轉校或轉讀課程申請時,仍將延續一貫做法,如果學生對課程有濃厚興趣並能表現出一定的能力,或在其他方面有優秀表現,即使積分未達到截分點,只要仍有名額,還是有機會獲得錄取。
這新指示意味著什麽呢?就是孩子的考學成績是硬道理了,過往的學生成績欠佳,不管是因爲臨場發揮不正常還是貪玩沒好好溫書,多少還有點轉圜余地,打聽到哪所學校尚有剩余學額,和校方談妥後,打個申請報告(本地人更常用“申訴”一詞)給教育部,基本上是能達成心願成功轉校的。
更直截了當些說,從今年開始,只要成績沒達到各校截分點,和學校打商量申請轉校的這條後路,就不要想了!
據此新指示,向教育部官員、資深校長及老師等相關人士咨詢了意見,各方智慧一致認爲,教育部將中學初院的轉校條件廣而告之,在將轉校決定權明確下放到了學校的同時,也是爲讓家長先自行排查是否符合相關條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切實減輕了中學和初院校長的工作壓力。
幾位一線教育工作者也表示,教育部的相關調整,不僅可切實減少學校分配結果公布後轉校生的流動情況,並在更大程度上保證了教育和教學工作的穩定和公平性。
傳統意義上的華人家長,普遍都對孩子的學業成就保有極大期望,讀書、考試、升學……凡此種種候都希望能做到最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意昭昭。
但是,進入名校就一定能永葆前列、出人頭地嗎?非也!至于未達截分點硬轉入名校,對孩子更未必是件好事,畢竟,排山倒海的學業負擔、心理上所承受的同侪壓力,旁人哪怕是父母也很難感同身受、揣摩一二的。
求好心切的家長大可借鑒以下實例,畢竟相比臉面上的榮光,孩子的學習是否快樂,能不能適應學校文化和學習環境更爲重要!
事實上,一般以爲的屈就現象也並不少見!比方說這一位新加坡國會的唯一體障議員,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謝邕邕律師,她同時也擔任體障人士協會主席等多項社會職務,中學畢業後,起初升上本地頂尖的R學院(應該是很多學子夢寐以求的吧),待了一個月後就因感覺被同學排斥,而毅然轉到公教初院,愉快念完了高中。她說:“除了R初之外,我在所有念過的學校裏,都很幸運碰到很多願意幫我的同學。他們從沒取笑我不會走路,也從未讓我感覺是個負擔。他們接受我、包容我,我才能走到今天。”。無疑,她是真實了解自己的心意,家長也是理解支持其決定的。正是一般意義上的屈就,造就了她後來的優秀!
身邊也有一例!朋友的女兒,也是在上高一時,在和父母充分交換意見後,自願從頂尖名校轉入了升學率及社會影響力都略遜一籌的另一所初院,當時難免有人不理解、表示惋惜,甚或猜測她是混不下去了吧,可小妮子卻甘之如饴,高中畢業後,即順利考入牛津大學三一學院,專攻醫學。
還是那句老話,父母和孩子充分溝通,共同努力吧!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是金子到哪裏都會發光。拔苗助長、削足適履……,遲早都要吃苦頭的。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