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與創新,讓夢想飛揚
——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校長徐冠林教授座談
(文/新加坡眼特約記者Lucy)
近日,筆者有幸參加了徐冠林教授的一次座談,聽他講治校心得、中國關系,還有他大力扶持的創業創新課程。
座談人員
徐冠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校長
夏智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科技創業中心(NTC)研究生項目主任
楊玲:J’AMOUR(簡.愛)品牌總代理兼設計師
北京天下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副總裁
謝耀慶:Roderick Chia,RodVenture創辦人
許振義:南洋嘉木商務咨詢創辦人
一、徐冠林校長簡介
徐冠林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校長暨電機與電子工程教授,2003-2011年間任南洋理工大學校長,爲南大轉型爲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作出重大貢獻。掌校期間,致力進行體制改革,提倡全方位教育,培養跨學科博雅人才,並促進跨學科研究與跨機構合作,大力提升大學的科研水平,使南大發展爲卓越的科研密集型大學,在生物醫學、環境與水務技術,以及互動與數碼媒體科學等多元領域建立了強大的優勢,也促進了新加坡在創新科技領域的發展。至今,南洋理工大學世界排名正大幅度提升,2013年排全球41位,亞洲第七位,並跻身世界最優秀年輕大學,列全球第二名。
二、座談筆記
1、NTU南大這幾年進步神速,前人種樹之功有目共睹。可否談談您的治校心得?
徐冠林:一所學校的改革和提升起碼要20年,遠遠超過一個校長的任期,更多像是幾任校長的一場接力賽。高校開始施行改革,肯定得經過陣痛。以NTU爲例,體制改革時把所有教授進行重新評估,評估總分爲12分,含6分研究、4分教學、2分其他,結果有四分之一(大概200人)同事不符合要求,最終必須離開。其中有不少是做過貢獻的人,但是在新形勢下必須讓他們找其他出路,更可惜的是流失一些教學不錯但是研究較弱的老師。現在看到的是整體教授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改革的初期難免矯枉過正。大概三四年前,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果之後,我們把學術人員的評估比例回調了一下,成了5分研究、5分教學、2分其他來平衡對研究和教學的要求。另外,有些項目偏重教學,科研較次要,但是很有開展的價值。這樣的項目我們就特別給予關照,讓它們發展下去。創業創新是其中之一。
這些年來,我們努力提升研究水平,有了非常好的成果,研究生的水平也跟著教授逐年提高。在過去,有些研究生總是問老師要課題,其實,最好的學生應該是先去理解自己的領域,甚至跨領域去看看別的領域有沒有些什麽可以對本領域有關聯、有啓發的,自己想出個初步課題然後問問老師是否認同,聽取老師的建議。然後有如楊振甯教授最近在南大公開演講說過的興趣、准備、成功三部曲,不怕困難,不怕失敗,才能做出最好的成果。
2、您在NTU南大當校長時大力發展中國校友會,今天桃李滿天下。中國國務院也給您頒發友誼獎。您對中國、新加坡兩國無論在官方、半官方和民間的交流有何評價及期望?
徐冠林:我接任校長之後,認爲發展中國關系和創業創新教育是NTU可以取得突破的兩個方面。我先談談中國。一來中國重視中新關系,二來NTU的前身南洋大學與中國有些切不斷的淵源……。
當時,市長班開辦不久,我去視察和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發現很多學生因不適應本地炎熱、潮濕的氣侯而引發身體不適,當時的宿舍都沒有空調,學生們熱的幾乎都光著膀子在房間裏學習,而學校教室裏的溫度平常都低于20度,上課時需要穿件外套才行,這一出一進,一冷一熱,很多同學來新加坡都有先感冒一場的經曆……
NTU目前在中國的校友有約17000多人,校友事務處主任孫敏炎在這項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犧牲。由于校友事務多在雙休日舉行,他幾乎一半的周末和假期都在飛機上度過的,爲了組織和支持各地校友會的會議、選舉、活動,他任勞任怨的付出,而且還積極熱情的爲校友們的事業和學業提供幫助,他的努力也充分體現了學校對中國校友的關注和重視。我記得有一次在和北京校友的聚會中,聽到一位學生說:“我在國內知名的大學讀的本科,整整五年的大學生涯,我們只在大會上見過校方的領導,畢業多年,大學從沒聯系過我們……我在NTU只學習了一年,NTU就像家長一樣,時刻記得我們,每月的學校動態信息分享、互動、生日的祝福,每一位老師來到北京,都會和我們聯系……一個學校的畢業生得有多少人?學校肯把這麽多的精力、財力關注在已經畢業的學生身上,讓我們感動的同時,我們的心和情感也都有了歸宿感—我覺得這才是母校”。這段話我一直記在心裏,感動的同時也讓我更加關注和關心我們的校友,更願意盡最大的可能去幫助他們,因爲人的情感是相互的,校友們需要我們,我們更需要校友們對母校的支持!
3、2006年您是怎麽想起在開設創業與創新專業的學位課程的?並且還專門開設了中文班?
徐冠林:事實上,開辦創業創新課程起源于陳丁琦教授。他是南洋大學的校友,有豐富的新加坡,歐洲和美國的市場經驗,也有在深圳的創業經驗。他是我的前任詹道存校長聘請來南大創立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共同出資創辦的創業創新研究生文憑項目。他在開創這個課程的過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難,我都盡全力幫助他和支持他。我個人認爲,創業就像在迷宮中中找寶藏,你在黑暗中什麽也看不見,可能隨時就會有怪物蹦出來把你吃掉,所以創業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各種准備,儲備武功,以免遇到突發情況,被攻擊時無還手之力。陳教授的教育模式是我特別欣賞的,因爲他把實況體驗帶進課堂,也就是以搏鬥方式練武功,不是紙上談兵。所以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與衆不同。
創業創新思維對個人重要,對社會重要,對整個國家更重要。瑞士只有600萬人口,在某些領域如化工、制藥、金融都有很多世界級的大型跨國企業。這些企業規模和技術別說新加坡沒有,中國那麽大也沒有。中國的大公司,很大程度上是靠政府的保護,目前還不能在全世界競爭。目前新加坡的社會環境和文化對創業創新思維也産生約束,由于過去的成功,我們很難放下過去成功的包袱,來突破現在的局限。創業創新思維,說到底就是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敢于突破,敢于失敗。我常常說,要摸著石頭過河,這石頭指的是新石頭,而不是過去的石頭。新加坡現在的問題,就是太多人不太敢創新,太多人還是在摸著以前的人摸過的同樣的石頭過河,但是大家沒注意到的是,這河的水質環境,甚至氣象環境已經與過去不一樣了。
目前我們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已有600多名,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都在他們的行業裏做出了成績。
近幾年來,我曾受邀訪問過中國的一些地區和大學,他們也有不少設立創業園和創新課程。但是我覺得很多時候爲了快速完成許多地區只是在學校建一棟樓,提供一些起步資金、免1-2年租金,讓畢業生在裏面自己創業(有點孵化器的意思)但沒有創新思維和內涵的培養。我認爲這不是真正的創業創新,更像是學生“被就業”。南洋理工大學的創業創新課程,錄取的是來自各行各業而且已經有一定創業經曆或職場閱曆的學生,當然還會有些應屆畢業生,他們往往是具備了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或綜合素質較強的學生。我們將這些各具所長的學生融在一起互相交流,在競爭中學習,不僅擴寬他們的視野和人脈資源,最重要的是能夠感恩分享、學會欣賞他人所長,建立團隊,培養不屈不撓的精神。
比如說我們創業創新課程的畢業生Roderick Chia以前是做高科技的,來讀書前把公司賣掉了,畢業後沉澱了一段日子,現在做VC(創業投資)。有空時候,他會回到學校輔導學弟學妹們的學業,同時將他的創業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另一位同學-楊玲(Linda)來自中國,最早是學音樂的,後來又讀了工商企業管理,在國企工作了幾年又跑來新加坡讀創業創新課程,你們猜她現在在做什麽?她去做珠寶設計了,哦,對了,還是智能珠寶,沒聽說過吧?所以我的一個感覺是,讀我們這個創業創新課程的人都特別能折騰。
楊玲:我們在讀TIP那會兒,尤其是上陳丁琦教授的課時,幾乎沒有同學睡過安穩的覺,一個挨一個的案例學習、分析、案例呈現,讓我們抓狂,尤其是案例呈現,我想所有TIP的同學們都對之還記憶猶新、曆曆在目。我們在一個又一個未知領域中探索、一場又一場模擬創業情境中呈現(自編自導自演自醜)不斷沖破著自己能力的底限。在教授們的“高壓”和引導下,我們不僅領悟和破解了市場與專業矛盾,學習和分解從優秀到卓越的距離,把握如何在商場中與競爭對手相處,工作中如何與自己的團隊相處,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突破自我、勇于嘗試、敢于創新。怎麽說呢?就是從前不敢想的,不敢做的,進了這個課堂就全顛覆了,完全抛開了“不敢想、不敢做”的顧慮,不僅敢想,還天馬行空的想,不著邊際的想……這些在這裏都是受到鼓勵的,教授常說:所有的辦法都是來自于想法……經過這個課程的學習和“魔鬼式”訓練,我相信,不論是我還是我們衆多的創業與創新專業的同學來說,這門課程讓我們在面對今天或今後的職業、事業的選擇上有了更多的認知和承擔,我們會用平衡感性和理性的創業精神和創新思維綻放自己的人生。
(筆者按:楊玲同學的創業過程和內容很有意思,限于篇幅,這裏不多介紹,將來另做一篇專訪)
4、上完這個課程的學生們最大的收獲是什麽,比如對他未來的職場生涯有什麽影響;課程結束後創業的學生多嗎?
夏智強:TIP給衆多立志創業的學員帶來四個主要收獲。一、遠大的夢想:不管他們選擇畢業後立刻創業或將來創業都很有啓發;二、創新的思維:讓他們跳出常規俗套的思維,以創新的視角看問題,在生活中以及從顧客與市場的角度發現和捕捉商機,創造價值;三、創業的信心:帝王將相甯有種乎?普通的人也可以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四、寶貴的資源平台:TIP本身是一個創業教育的平台,同時它把各種創業相關的資源引進課堂,並組織學員到海外進行創業考察和體驗,拓展國際視野和人脈,畢業後各界學員互動聯系,相互支持與合作,共同發展。
現在很多企業面臨轉型或者二次創業的抉擇,企業呼喚具備創業與創新精神與素質的員工,TIP倡導的理念和學員培養的領導力、團隊精神、創業與創新能力等都對其職業發展非常有用。
根據畢業生的反饋,迄今有40%的畢業生在創業、30%的畢業生在跨國公司或大型企業就職,20%的畢業生在中小型企業工作,其它10%服務于政府、公共部門或研究機構。
三、後記
徐教授目前在給NTU做一些新領域、跨學科的複雜科學(Complexity Science)研究工作,其中一個就是建立整個新加坡的國家治理模擬器,希望通過大型電腦的演算,能以科學分析的電腦模擬來思考複雜群體如城市和社會多個方面如交通、環境等政策的變數所帶來的變化和結果,看看能不能引發一些創新思維和點子,進而讓政府有更大的空間制定政策,尋求咨詢和建議。
去拜訪徐冠林教授的時候,創業創新課程的兩位畢業生Roderick和楊玲剛好也在。大家一起聽徐教授談古論今,氣氛份外活躍。
Roderick和楊玲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說起話來就像老朋友一般熟絡。Roderick說,“我們學過這個TIP課程的人,就算不是同屆,只要見面一聊就發現彼此完全沒有任何溝通問題,大家有共同的思路和感觸。我們這個專業的同學如果聚在一起,你會發現我們的精神狀態都有很多的共同點,就是校長的那句話,都挺能折騰的,有很多同學還提出過,如果有機會,把我們這個專業的同學組個團隊,大家盡情折騰一把!(哈哈)”
四、徐教授背景資料
徐校長是新加坡總統獎學金及哥倫坡計劃獎學金得主,先後獲得加拿大亞伯達大學、加州理工學院與斯坦福大學電子電機工程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另外他也獲頒斯坦福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及新加坡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文憑,並在哈佛商學院完成高級培訓課程。他是新加坡國防部首批國防科研人員之一,1986年出任國防科學院院長,領導科學院發展成爲新加坡規模最大的研發機構。1997年重組爲非贏利性企業機構,更名國防科技研究院,任首任院長。1998年升任國防部副常任秘書(科技),兩年後,倡導成立國防科技局,整合國防科技有關組織,全權處理國防部采購、研發、信息技術和基礎建設等工作,任首任局長。2003年經過全球招聘任命爲南洋理工大學校長。
徐教授是新加坡國防科技先驅,領導團隊建立電子戰,導向武器,電腦作戰系統,通信保密等科研實力,把新加坡國防科研帶上世界水平,與多個先進國家如瑞典,英國,美國,法國,以色列建立合作關系。在科技管理方面,徐教授致力于創建有活力,有創造力的組織架構與企業文化,作出多項改革。在國家科技發展方面自1990-2009年擔任新加坡國家科技局董事及副主席,並積極參與國家科研基金工作。
任期內,徐校長致力于營建南大蓬勃旺盛的學術創新氛圍,招攬全球頂尖人才,推動創業與創新教育,創建三所新學院,籌備醫學院,推動本科通識教育,積極打造激勵科研、創造力與創業精神的校園文化,以培養勇于開拓的創新型領導人才。2009年4月,徐校長推動的“全球科技大學聯盟”成立,他出任首屆聯盟主席,于2010年再次當選爲聯盟主席,聯盟七校爲加州理工學院、喬治亞理工學院、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倫敦帝國理工大學、印度孟買理工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
徐校長是新加坡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榮譽院士,也是新加坡工程院和東盟工程院的創院院士。他兼任沙特阿杜阿齊茲國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水研究專項國際顧問團委員,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研究獎學金遴選委員會委員,北京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海南大學常務理事,西南財經大學校長顧問暨客座教授,四川省科技廳高級顧問,海口市政府智囊團海外高級顧問,中新廣州知識城合資公司監事,新加坡科技中學董事主席,南洋女中董事,陳嘉庚國際學會會長。
徐校長曾獲頒多項國家級獎項,包括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頒發的中國外專局友誼獎,法國總統頒授的國家騎士榮譽勳章,新加坡總統頒授的國慶功績獎章、公共行政功績金、銀獎章、公共服務勳章,新加坡國家科技貢獻獎,新加坡電腦學會名人堂獎,新加坡工程師學會/美國電子與電氣工程師協會卓越成就獎,東盟傑出工程成就獎,亞太工程師學會2011年度傑出工程師獎,以及2012年廣東省長朱小丹頒發的廣東國際友誼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