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濱海灣花園的中秋燈展從2013年開始,今年已是第七屆。幾年來中秋燈展已變成一個保留節目。來到新加坡安頓下來之後,我有機會拍攝了近三年的燈展。今年在濱海灣、裕廊湖畔兩處同時舉行大型燈展,這裏把兩處燈展的盛況一並記錄下來,與朋友們分享。
旅遊是新加坡經濟的一大支柱,所以新加坡政府在旅遊上舍得花錢。一年一度的中秋燈展,不是到時候再把老的彩燈搬出來亮相。每一屆燈展都會以全新的面目出現,目的就是讓遊客今年看了之後,還想著明年再來。近三年的中秋燈展有很不相同的主題。2017年燈展的主題是“豐收”,2018年的主題是“奇幻”,今年濱海灣花園中秋燈展的主題則是“傳承”。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PhVHFoiaziczF6SHiceaMBgVmlpgJcypOBVgbhJ8l6jdsRm9M1QmDlE0BVBbfYC6VibNPcql0n9Z1TPBFcTcnYrF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傳承”說的顯然是文化的傳承。華人到了海外,遠離了自己的文化家園,反而對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體悟。與狂熱地“除四舊”和“過洋節”不同,他們更能體認到自身文化的意義,因而更加努力地去保持自己的傳統。
與裕廊湖畔的中秋燈展著力展現新加坡的文化多元性不同,濱海灣花園的中秋燈展著重向八方遊客展示中華文化的精髓。就我個人而言,觀賞這些富含文化氣息的彩燈,雖然身距江淮故地萬裏之遙,然而精神卻已回到了自己的家園。
在又一次帶著大家觀賞彩燈之前,我還想略談一些拍攝燈展的心得,與喜愛攝影的朋友們交流。如果你覺得我這裏展示的圖片與通常的旅遊照片有所不同,那是因爲我花的功夫不同。攝影與拿著手機邊看邊拍顯然不是一回事。燈展中的每一項彩燈都值得細心揣摩,做多種嘗試。因此,拍彩燈絕不能像遊客一樣走馬觀花,每一項都需要花一二十分鍾,甚至更長時間。
如果想在一天幾個小時之內覆蓋所有的彩燈,就需要講求一些基本策略。拍彩燈需要在傍晚彩燈點亮時才能開始,但是早去一個小時非常必要。如果是開車,你可以在遊人簇擁而至之前輕易地找到停車位。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利用這一個小時熟悉彩燈的位置和基本情況,然後擬定一個總體的拍攝計劃。好的計劃包括合理地分配每個項目的拍攝時間,把短暫的暮藍天空分給最佳的景觀,以及制定合理的拍攝路線以減少來回行走的時間和切換鏡頭的次數。有了一個好的計劃,你就可以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拍到更多滿意的作品。
夜幕開始降臨,彩燈已經點亮!
皓月當空,仙山漁翁
儒道兩家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先從道家的仙境開始。雖說天人合一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核心理念,爲儒道兩家共有,但是道家更加寄情山水。高山、青松、祥雲、瀑布、涼亭和仙鶴是道家仙境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一輪明月實乃點睛之筆。
仙境之間,幾位漁翁行舟江上。居中另有一翁,鬥笠蓑衣,端坐岩上。觀其漁具,猜測爲姜太公是也。人言“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可仔細察看,魚線盡頭其實連鈎都沒有。
千載武魂,世代傳承
武術是中華文化獨特的一部分。在前現代社會中,征戰禦敵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人的武力,所以練武是所有文化的共同活動。但是武術在中國卻上升爲文化的一部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武術在中國已經超越了身體和技術的層面,與精神和人格密切相關。因此,在武術之上衍生了武魂。武術的傳承中所傳授的也不只是技術,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在一招一式中映現的不只是身體的英武和優美,更是胸懷的寬廣和人格的完美。
威武巨龍,躍海騰雲
在遠古時期,龍是華夏族的圖騰。在龍的形像中凝聚著華夏先祖的豐富想象。圖騰崇拜的主要特征是氏族與圖騰之間的血脈聯系。爲此,龍被遵奉爲華人的始祖,因而我們就成了龍的傳人。以人爲本的祖先崇拜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千百年來,龍一直處于中華文化的核心,連傳統社會中的皇帝都被稱爲“真龍天子”。
此項彩燈創意獨特,動感十足。龍身一半沒入水中,更顯巨龍的威力和氣勢。龍體以舞龍的形式呈現,凸顯了龍的圖騰意義,及其與華人的血脈傳承。
樂歡裝紅,雙喜臨門
結婚成家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同時又是新生命的前奏,所以它在人世之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中華文化圍繞著人世,自然對婚姻有重要的關注。
在歡快的唢呐聲中,裕廊湖畔轎中伸頭探望的新娘子,如今已經幸福地躺在了老公的懷中。其實中華文化絕不缺少浪漫。“食色性也”。人從動物界走來,飲食男女仍是人性的一部分。中華文化以人爲本,自然不會完全壓制人性中的這個部分。儒道兩家都不提倡禁欲,但是浪漫與浪蕩卻有根本的區別。區別就在于是對飲食男女加以規範,並且賦予它優美的詩意,還是滑回動物界。
絢麗宮燈,高懸迎風
宮燈是設計更加精致的燈籠。在這次濱海灣花園的中秋燈展中,宮燈主要集中懸挂在兩處。一處在大鐵樹林下的一條過道邊,一處在灣沿大亭(Bayfront Pavillion)裏。大鐵樹下的十幾盞宮燈懸挂在路邊整齊排列的彩柱上,讓人看了有步入宮廷的感覺。
灣沿大亭中的幾十盞宮燈緊密地排列在一起,令人感受到更加濃烈的節日氣氛。
現在又到了吃點東西,中場休息的時間。
雞魚蝶兔,遍地開花
爲了烘托整個濱海灣花園的氣氛,一些小型的動物彩燈延續不斷地排列在路旁。這些彩燈填補了大型彩燈間的空白,使得花園沉浸在一片燈海之中。
七彩燈籠,杆頭高挂
與宮燈的精致與高貴比起來,日常的燈籠則顯得樸素和奔放。這組五顔六色、形狀各異的燈籠集中懸挂在一座木板橋上方的竹竿上。
古老傳說,重現走馬
中秋少不了嫦娥奔月的傳說。與許多別的華夏遠古傳說一起,嫦娥奔月的傳說被記載在《淮南鴻烈》中。這些遠古傳說映現著原始先民對世界的想象。顯然,太陽系中從沒出現過十個太陽。十個太陽是先民們對炙熱氣候的詩性的感受。而像後羿這樣的英雄在許多民族的遠古傳說中都有。
嫦娥奔月的傳說在這次濱海灣花園的中秋燈展中又找到了一個嶄新的表現方式。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的故事被印在一個巨型的走馬燈上。整個走馬燈則被隱藏在外圍的屏風之中。遊客走入走馬燈與屏風之間,從遠處望去仿佛也進入畫中。
生肖青花,月光噴發
瓷器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標志性元素。中國的瓷器制造技術經過唐三彩之後,在明代臻于完善。西方人就徑直把瓷器稱爲“china”。十九世紀時,黑格爾對中華文化大加貶斥,但他不得不承認,西方的瓷器制造技術與中國還有差距。
青花瓷是中國瓷器中的精品。它曾以清新典雅的風範征服世界。你回家翻翻碗碟,很容易就能找到幾件。燈展中陳列了三只巨型青花瓷瓶的彩燈,每只瓷瓶的四面是圓形的平面。三只瓷瓶的十二個平面上印著十二生肖。
走廊是中國建築的重要一部分。在拱形走廊上方挂滿彩燈,走廊就變成了燦爛的燈廊。一般遊客走過這裏拍下第一幅照片,就去尋找下一個彩燈。如果你願意做長時間的停留,在燈廊中把鏡頭挑起,你便會找到不尋常的月光噴發的景致。
木偶提線,台上台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因爲其中的許多部分深藏在民間。中國的傳統社會總體上算是君主專制,但是同時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多得是。燈展的最後兩項就以中國的民間藝術爲主題。從中我們可以體悟到中華文化深厚的基礎,及其強大生命力的緣由。
提線木偶算不上國粹。在德國生活時發現,德國的木偶技術非常發達和普及。但是中國的木偶自有中國的特色,包括舞台和服裝設計。猜測台上的兩位主角分別是楊宗保和穆桂英。
剪紙如畫,儒家精華
與中國的繪畫一樣,中國的剪紙藝術體現著中華文化獨特的世界觀念。中華文化對陰陽、有無和虛實有著獨特的深入理解。在西方繪畫中極少留白,但在中國繪畫中經常是陰陽相生、虛實互化。時常發生的是,畫中的空白正是畫的主體。剪紙藝術把這種虛實觀念運用到了極致。所以我們看到,在大部分的剪紙作品中都是剪去的部分大大超出留下的部分。
在鮮花彩燈的簇擁中,七幅剪紙作品集中展現了儒家的基本理念。希望朋友們觀賞這組彩燈時不要只是關注耀眼的鮮花。在視覺上展示儒家文化,少不了儒家理念的幾個像標:關羽、包拯和嶽飛,因爲他們是幾個重要儒家理念的化身。供奉這幾個文化像標的廟宇遍布大中華地區。三位像標在剪紙中都可以找到。
上面我們從道家的仙境開始,以儒家的理念結束,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也對自己的文化做了一次深入的體驗。新加坡雖是彈丸之地,但卻非常國際化。多年海外闖蕩,我能辨認多門外語。即便如此,埋頭拍攝之時,身後仍不時傳來用陌生語言的談話。許多外族人看了彩燈,爲中華文化的精深而震驚。作爲華人,我們同樣需要不時地對自己的文化做深入的反思。在思想迷茫的時代就更有這個必要。
比較人類的主要文化,爲什麽中華文化幾千年來能夠得到最好的傳承?現在我對這個問題有了較深入的理解。現代西方人講政府之外的公民社會,而中國在官府之外則有一個更加深厚的文化江湖。幾千年裏中國改朝換代了幾十次,但是這個文化江湖卻不斷地延續和演進。正是這個深厚的基礎,使得中華文化能夠穿越世道的昏暗、社會的扭曲和民族的危難,一直傳承到今天,並且還會一直傳承下去。
(文:盧延風,轉載自微信公衆號:嘉山岩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