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狗年了,在新加坡,給大家拜個年。。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和通商中國2018超強拜年陣容,來自通商中國主席李奕賢朋友圈,攝影:劉福州)
可是,越來越多人在說,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
爲什麽會這樣?可能原因有很多。
(新加坡烏節路香格裏拉酒店新春裝飾)
新加坡過春節,比起中國來說,有幾個不同之處:
1. 新加坡雖以華人爲主體,但仍是多種族國家。一年到頭,一會兒馬來人的新年,一會兒印度人的新年,一會兒又是元旦新年,還有一個雖不是新年但比新年還搶鏡的聖誕節。
(圖by 李越治)
2. 尤其是,許多華人,連華語都說不好,華人新年會那麽重要嗎?
(常居新加坡的印尼華商莊燕華家過春節,還保留著一些老規矩)
3. 春節,顧名思義,春回大地。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位于溫帶,因此春節是冰雪消融,萬物複蘇的時節。
(新加坡的武吉士購物中心)
可對于新加坡來說,“春”,只能是一個說法。長年盛夏,草永遠是綠的。 我們只能把“春”字供起來,與其是提醒別人,不如說是提醒自己,這是春節。
4. 新加坡的禁令,叫停了許多春節習俗,比如我們喜歡的鞭炮,煙花,不過在中國的大城市,這些東西同樣被禁止。
(一年新加坡的牛車水亮燈儀式上,李顯龍總理點鞭炮的表情特寫)
5. 春節團聚的意義,對于大國和小地方,是很不同的。
中國的春運,被稱爲全世界最大範圍的人口遷徙。近千萬平方公裏內,甚至全範圍內的人都要回家過年,團聚殊爲不易。但對于大多數新加坡人來,這個城市就是他們的國,從東到西貫穿全島,也不過一兩個小時車程。住得近的家人,天天見;住得遠的,周末聚。
(圖 by Lisalisaforever)
所以,當春節來臨時,團聚的稀缺意義相對減少,不少新加坡人借這個公共假期,湊些年假,出門旅遊了。新加坡一說度假,一般就是出國。雖然華人一直有說法:老大初一不出門。但是現在人哪裏管這些~
豈止是新加坡,全世界都在說: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比如,當春晚慢慢成爲除夕標配後,吐槽當年春晚也成爲保留節目。
什麽叫年味兒?想想我們小時候,年味兒是什麽?吃好的?穿好的?
早就解決了溫飽問題,再也不需要以過年爲名,給自己吃好的,穿好的。
比如,因爲過年才能吃上的餃子或湯圓,現在隨時想吃就吃,想自己包,又不買不起肉;餐廳裏隨時點,超市速凍餃子到處都是,打個電話還能送貨上門。
至于過年穿新衣。你們早就趁各種促銷季,從六月GSS到聖誕,給自己買了多少衣服了!還需要春節才穿新衣?
不要說過年沒有年味兒,爲啥現代人結婚的興致也不高了。因爲古代只有結婚才比較容易獲得性資源,現在哪裏需要結婚才能上床啊?
不管時光怎麽轉變,哪怕在南洋遠離中華大地,新加坡每年都還是在很努力地過年。
新加坡民間最信服的四馬路觀音廟,新春搶頭香,人頭湧動,熱鬧非凡。
(狗年搶頭香。視頻 by Yuki)
上午時候更加擁擠。
面對神靈時,信徒是謙卑的。
面對這樣的場面,很難說春節沒有儀式感。
信則靈。春節也同樣如此。
(圖 by Sunny Sun)
歌舞節目是不能少的。從廣西,
到江蘇。春城洋溢華夏情,在新加坡二十余年曆史,也成爲新加坡春節的重要符號。
華語歡樂的賀歲片也是有的。唐人街探案2在新加坡也會上映。
哪怕如平常周末一樣,去飛禽公園走走。
也能遇到舞獅。
部長們的拜年
你有心賞春,春就入你眼。
財神爺和新春舞獅隊總是結伴出現。
今年距離曆史上那次轟轟烈烈的戊戍變法,恰好兩個甲子。
(新加坡中國商會十點整的第一拜年。 圖 by 新加坡天府會會長杜致強)
戊戍六君子爲首的康有爲,維新失敗後,遠走南洋。他的學生,後來在新加坡給政治領袖做秘書。
湊巧的是,康有爲來到新加坡時,是1900年。恰好也是那年,孫中山也來到新加坡。中華曆史上的風雲人物,不以新加坡小而小看新加坡。
不管時空怎麽轉變,曆史的一些傳承,在我們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草蛇灰線千裏伏脈。
而曆史也總是推陳出新,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們感慨做年夜飯的人越來越少,其實出門吃也沒啥不好。
當我們感慨新加坡不能放鞭炮,但是有妝藝大遊行。
當我們發現過年不一定走親戚,但是現在多了一種娛樂,比如網上發紅包。
與其感慨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不如節哀順變,順應其時代的變化。
再見,2017。你好,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