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互聯網,電子計算機、數據存儲, 物聯網技術,移動通訊設備,社交媒體的發展,人類進入大數據時代。由于大數據及其分析技術的迅猛發展,大數據技術在自然科學,工程,生物,醫學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大數據技術也顛覆了傳統企業管理和商業模式, 對人類傳統的思維模式和行爲和生活方式産生巨大沖擊。
大數據及其相關技術的應用和研究在公共管理學界和實踐界方興未艾。公共管理領域大數據及其技術的應用的集大成者爲打造智慧城市。 公共管理者希望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掌握和認識人和公共管理活動的規律。通過打造智慧城市,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解決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提供優質和高效的公共服務,提升城市市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大數據及智慧城市的支持者相信通過對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決策更加科學,公共産品産生和分配會更加公平,技術驅動的大規模公衆直接參與的可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平等和民主。盡管現有的文獻已經指出發展大數據技術和智慧城市對政府和公共管理的挑戰,然而這樣的探討仍然是以發展大數據技術和發展智慧城市爲出發點,並沒有從根本上對大數據技術及其應用的指向進行徹底的反思。即使在歐美等國家,學者已經開始對大數據進行哲學、倫理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反思和批判,但這樣的思考和反思對大數據技術及其理想化未來的推崇不成比例。
這樣的反思,對發展中國家尤爲重要。發展中國家對采納先進科技,趕超發達國家、促進經濟發展的癡迷,使得發展中國在享受技術後發優勢的同時,也不得不品嘗後發劣勢的苦果,發展中國家在突飛猛進的快速發展中,相應的文化,制度和心理支撐條件的落後和缺位使得技術發展的缺陷和弊端得到放大。因此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學習和思考發達國家在技術發展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躲避發展陷阱,維持和獲得後發優勢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結合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大數據技術應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和學界對大數據及其相關技術的反思,以發達國家大數據技術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案例爲例,分析和探討大數據及其相關技術內在的缺陷和困境,大數據在公共管理領域的應用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社會政治的過程。大數據本身不會自動像它的福音傳播者傳揚的那樣是實現科學,公平,民主的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相反,大數據技術對人性,正義,民主是巨大的潛在的威脅 。在大數據高歌猛進的時代,研究大數據的原罪,控制大數據之惡是公共管理研究者和公共管理者不可推卸的使命。
大數據範式與大數據技術烏托邦
大數據技術背後是一整套新的科學哲學思想,是一個嶄新的世界觀和範式體系。大數據是一場計算革命。著名大數據學者Mayer-Schonberger 等人指出這個大數據的新範式包涵以下核心思想:1)大數據強調全體數據而不是樣本;2)大數據強調數據的混雜性而不講究精確;3)大數據強調相關關系而不是因果關系;4)大數據強調預測而不是解釋,大數據強調一切皆可量化。
大數據技術最富有顛覆性和革命性的部分在于在大數據思想支配下的數據分析師和社會科學家不再關心因果解釋機制,而是將焦點轉向了數據變量間的相關性,因爲大數據的最大應用價值體現在其預測而不是解釋。用數據進行預測,只要數據間有相關性就足夠了。
美國連鎖超市巨頭沃爾瑪Walmart 很早就開始利用自己銷售商品的大數據進行預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4年在台風法蘭西(Frances) 即將重創美國東南之前,沃爾瑪非常想知道應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庫存和貨架,以滿足受災區民衆的潛在需求。在前大數據時代,做到這點相當困難。
但是這一次沃爾瑪將有記錄以來的所有地區在飓風來襲時所有連鎖店的銷售記錄進行了分析,發現最受歡迎的商品是草莓味速食蛋撻。飓風期間草莓味速食蛋撻的銷售量是平時的7倍。基于這樣的大數據關聯分析,沃爾瑪調集自己所有的草莓味蛋撻到台風將要襲擊的地區,取得了驚人的銷售業績。直到今天,人們還搞不清楚,爲什麽速食蛋撻會大賣,特別是爲什麽只有草莓口味而不是其他口味會大賣。
對大數據分析師和管理者而言,在大數據的範式裏知道爲什麽不重要,只要關聯存在,能成功預測即可 。這樣的思路的指導下,網飛(Netflix)公司根據自己的影音資源租賃的記錄,成功制作了一系列最難預測觀衆口味的影視作品,取得了巨大商業成功。
隨著大數據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智慧型政府在公共管理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大數據和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學者開始越來越關注大數據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對政治和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和沖擊。
從這樣的社會運動視角批判地來看大數據及智慧城市等相關技術,大數據技術自身的技術屬性既是其優勢,也是其危險之所在。如果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視角來分析大數據及其衍生技術和管理範式,我們會看到大數據本身內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使得大數據技術不是像它的福音傳播者所傳播的那樣美好,恰恰相反大數據及其技術是對人性,社會倫理(隱私和社會正義)以及民主巨大的威脅和挑戰。
大數據技術對人性、人文(Humanities)及人的存在的威脅
在大數據分析師看來一切皆爲數據,人的情感,意志,態度以及行爲都可以數據化。人及其社會關系的也是可以以標准化的數據形式存在的。
從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視角來看, 這是對人和人性的簡單化,機械化和物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從實踐出發去理解和把握人的存在的,從人的存在即社會存在的角度出發全方位理解人性和人的存在,離開這一點分析和理解人的存在都是對人的異化。
推崇大數據和大數據技術的數據分析師和技術官僚將對人和人性理解的簡單化推向了極致。這樣得出的研究成果和在之指導下展開的管理活動本質上是錯誤的和注定要失敗的。2005 年大數據技術的引領者谷歌公司開發的大數據人臉識別和標簽技術將兩個非裔美國人的照片錯誤識別成了大猩猩還貼上了大猩猩的文字標簽。 大數據科學家也認爲人的情緒是可以被量化和測量的。
他們發展出了一種叫情緒分析(sentiment analysis)的技術,通過對大量文本的分析和機器學習,他們認爲他們可以測量出一個特定文本的情緒即這個文本是快樂還是悲傷。臉書(Facebook)的數據分析師試圖測量在特定時期美國的國民情緒。他們根據人們在臉書上的留言而産生的海量信息的分析,得出結論說聖誕節是美國人最開心的時間。
顯然這樣的分析結果是相當有問題的。爲什麽不同人用同一單詞或表達,我很快樂,表達的是相同內涵和強度的情緒和感受。 對大數據技術的盲目相信和依賴而做出政府決策産生的社會傷害是巨大的。2014年1月19日《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2005年美國國土安全局依賴他們自己的大數據收集和分析的系統將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斯坦福大學女博 士生列入禁飛恐怖主義監控名單。直到2014年,聯邦法院才推翻了國土安全局的決定。美國著名的大學排行機構U.S News 用大數據和數學模型來對美國大學教育質量進行排行所引起的混亂和爭議是另一很好的例證。
大數據的迅猛發展帶了了人工智能研究的突飛猛進。大數據存儲和運算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開始出現智能的迹象。最近臉書的科學家不得不強行關閉了兩個用來研究溝通的計算機,因爲兩台計算機之間的交流發展出了人類無法理解的語言。Google 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Alpha Go zero 擊敗了他的前身 Alpha Go. Alpha Go zero 和Alpha Go 不同,它不再需要人類的棋譜,只要告訴它規則,它自己跟自己下棋,演化應對策略。
這樣的人工智能的發展是非常可怕的。這樣的發展未來會危險人類的存在。 在新技術領域取得巨大商業成功的美國特斯拉CEO Elon Musk 一再 警告世人一定要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保持警惕,政府一定要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進行規制,人工智能像核武器一般對人類存在産生致命威脅 。
大數據技術對倫理(隱私和社會正義)的威脅
由于大數據和大數據技術蘊含巨大的商業經濟利益,在數據科學和數據科學管理思維的推動下,大數據時代企業和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個人信息,對個人隱私權保護産生了巨大的威脅。大數據時代顛覆了傳統的隱私觀和對隱私的定義和試圖保護個人隱私的現有的法律和政府規章制度。在90年代互聯網時代,人們曾認爲互聯網的一大特點是隱秘性。
互聯網上誰也不知道你是一只狗的說法體現的就是當時人們對互聯網隱密性的看法。然而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個人移動終端和社交媒體的發展,例如消費記錄,個人行動軌迹和個人偏好等非傳統隱私信息被創造出來。應對這一挑戰,互聯網時代的政府試圖使用采用告知許可、信息的模糊化和匿名化來管制信息獲取方和使用方對隱私的影響。
但是在大數據時代,由于大數據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對信息二次使用的能力,傳統的隱私管理手段形同虛設。即使信息的使用是被用戶在一定範圍內授權的,即使單一信息是模糊的和匿名化的,大數據發掘技術仍然可以將大量的數據聯系起來,以驚人的概率指向具體個體。
隱私信息之所以需要保護,是因爲隱私信息可能帶來巨大的傷害。隱私權的泄露帶來的傷害在社會群體之間分配是不均衡的,因而是巨大的社會不公。大數據時代創造了新的數據鴻溝,大數據對社會弱勢群體産生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和傷害。
盡管采用大數據進行市場營銷,對消費者而言可以以較低的搜尋成本買到自己合意的商品,然而消費者更有可能成爲獵捕式營銷的獵物,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是社會弱勢群體。 在美國大量無良商業機構運用這些數據界定和分辨低收入和低教育程度人群,利用他們的信息不對稱,無助,脆弱和急于擺脫現狀的心理,對他們進行詐騙。
更讓人氣憤的是美國的數據分析師們運用貝葉斯後驗概率的數學模型用各種形式的市場營銷手段和騙術對弱勢群體進行轟炸,從中通過機器學習,不斷尋找最有效的詐騙手段,在這樣的技術手段下被定位的潛在受害者幾乎無處可逃。美國存在大量臭名昭著的線上垃圾私立大學利用大數據獵捕式營銷的手段定位新移民,非法移民,傷殘退伍軍人,低技能失業者,教育程度低犯罪率高的社區居民等獲取了巨大的商業利潤。現行法律對這樣的商業行爲幾乎無能爲力。
大數據模型已預測爲主要目的,數據模型的建構依賴于過往的曆史數據和建構者的主觀偏好。效率等這樣的可被定量化的價值很容易被整合進模型,而社會公平和正義這樣變量很難被量化。
這樣以效率爲導向的大數據建模將大量曆史、社會和個人心理偏差和不公帶進了數據模型。當數據模型變得越來越複雜,體系越來越龐大。這些社會不公和個人偏見就隱而不見,很難感知,大數據分析披上了公正、科學、客觀的羊皮,進而對人類社會公正産生巨大威脅。
美國一家名爲PredPol 的大數據公司向美國各地方警察局銷售一款大數據預測犯罪軟件。這款軟件系統地對各地曆史犯罪記錄進行分析和計算。這樣的軟件系統已在美國各地警局被廣泛采用。越來越多的美國法院也開始使用大數據預測罪犯再次犯罪的概率來輔佐他們審理案件甚至量刑。
這些依賴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來進行預測犯罪和審理案件的大數據分析軟件,背後的數學模型體現著曆史、社會的不公和數據分析者的偏見。即使數據分析者沒有偏見,大數據建立起來的關聯而進行的對犯罪的預測和處罰是沒有因果關系基礎的。一個出生在黑人聚集的社區,家庭破裂,擁有多名犯罪分子親屬的黑人少年因此被預測具有高犯罪或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並進而被認爲高度危險和被警察監控是對無罪推論的法律爭議的挑戰也是對不公正的社會經濟制度對弱勢群體系統性歧視的漠視。
大數據分析的結果使得出生在犯罪高發,經濟凋敝的社區裏的無辜社會弱勢群體受到到警察的嚴密監視、不公平的對待和社會歧視,而一個出生和生活在在中産、治安良好社區裏的非少數族裔罪犯則被警察忽略和放縱。近來美國拉斯維加斯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就是一個鮮血淋漓的教訓。
大數據技術對民主的威脅
如果說權力在原始時代,來自武力,在封建時代,來自對土地的占有,在工業化時代來自對金錢的占有,在信息時代來自知識,在大數據時代權力則來源于對數據的占有。大數據時代的大數據已經是“新類型的資産” 和“新原油”。
從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新的資本的誕生,産生了新的資産階級,産生了新的剝削與被剝削的生産關系,産生了由數據科學家組成的數據精英和數據資本家組成的新統治階級,新的統治階級在大數據的加持下將對民主的破壞和對大衆的剝削推向了新的曆史高度 。
對于數據精英組成的技術官僚來說,大數據和智慧城市是最有效、最科學、成本最低的治理手段。在大數據技術的輔佐下,傳統的民主參與和反饋機制都是多余和落後的。
人的心理態度,感知和需求是不可靠的,是自欺欺人的,只有大數據技術才能准確識別和界定人的真實需求,進行科學、公平和有效率的城市治理。在這樣的情況下,數據精英和數據資本家甚至宣稱我們不需要市場,有數據精英主導的計劃經濟是可行的 。
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平台臉書(Facebook)2008年的廣告收入是3億美金,到了2012年即達到了驚人的42億美金。其利潤的來源是其近10億的用戶。Laney (2012)稱臉書的近10億用戶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免費勞動力,因爲臉書對用戶創造的內容進行了使用,而沒有任何補償 。
臉書爲代表的數據資本家和其後的數據精英利用其對數據占有的壟斷地位,開始對公衆的心理進行操縱和影響民主政治。2014年美國媒體揭露了臉書秘密進行的心理實驗,細思極恐的是事實上這樣的消息還是臉書自己披露出來的。臉書將自己的用戶根據人口學屬性隨機分組,然後向他們推送正面的積極的信息或者負面消極的信息,來觀察長期接觸不同信息的用戶的情緒的變化。
由于用戶在使用臉書服務時,都選擇了數據使用條款,政府對這樣的數據使用行爲幾乎束手無策。臉書自2010年以來就開始鼓勵用戶參與投票,影響政治和政策的進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當選和最近的俄羅斯門都與臉書發揮的作用有一定關系。饒有興味的是,在2017年九月份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對50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調查中,甚至有諾貝爾獎得主認爲臉書(facebook)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
近年來在美國勞工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clopening” 。這個新詞是由close 關和open 開 這兩個名詞組成的。 這個字的意思是指同一個員工工作到淩晨關門,然後幾個小時之後,又不得不返回開門營業。盡管對于公司而言,這樣的工作計劃銜接天衣無縫,極大降低勞動成本。但是這樣瘋狂的工作時間是對員工休息權的踐踏。
這樣的現象在美國大量爲星巴克、麥當勞、沃爾瑪等企業工作,掙著最低工資的工人中越來越普遍。大數據技術使得雇主在安排勞動時間上越來越有效率。 大數據算法可以精確的計算和預測什麽時間需要多少工人,以及工作多長時間。
工人的工作強度被提升到了極限,傳統工作計劃中的工作間斷清閑帶來的休閑時間被剝奪,工人一刻沒有喘息。 這樣的工作計劃技術使得低收入工人沒有時間組織和安排他們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焦慮感加深,隨眠被剝奪。更糟糕的是,由于大數據算法的高效率,公司可以有效限制工人的總工作時長,使他們少于法定需要支付公司醫療保險的工作時長,以規避應有的公司責任 。資本主義對效率和利益的無止境的不知羞恥的追逐,通過數學建模和大數據技術的使用將對工人的剝削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國著名左派作家 Hill在其著作 《原始交易:優步經濟,跑路資本主義是如何壓榨美國工人的》 中對基于大數據的共享經濟進行了尖銳的批評。共享經濟在資本和風險投資資本家的瘋狂追逐下早就偏離了其原先的軌道,共享經濟表面上爲公衆提供了便利和低廉的服務, 其實非常昂貴。
資本以難以置信的速度流向共享經濟壟斷資本家,所謂的共享,實質上是壟斷資本家的獨享。這樣的共享模式改變了傳統勞工和資本家的關系。工人不再長期受雇與單一企業。 由于法律制度的缺位、缺乏政府監管和工會等勞工組織的保障,雇主沒有義務或雇主更容易規避爲工人提供應有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這樣的共享經濟比以前資本積累的任何階段都來得更加赤裸,更加直接,更加迅速。在資本的驅逐下,共享經濟打著高科技和大數據的名號,以公衆秩序和利益爲代價,引發惡性競爭,擾亂市場秩序和競爭,刺激不必要需求,對自然資源和環境帶了極大的破壞。
結論
大數據技術是人類科技發展的巨大進步。以之爲基礎的包括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在內的技術和應用,在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爲自己創造更美好生活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技術是中性的,使用和發展技術的過程卻不是中性的,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是曆史、政治經濟結構,政治社會制度及參與者互動博弈的過程。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極爲迅猛,對現存的政治、法律、經濟制度都是巨大挑戰。大數據技術支持者描繪的人類美好未來,是技術的烏托邦。
大數據技術本身不可調和的矛盾,決定了大數據技術本身同時是人性,社會倫理、正義和民主的巨大威脅。理解和深刻把握大數據發展的困境和挑戰,對于發展國家中國家極爲重要。發展中國家的政府要對大數據及其相關技術應用的社會影響有深刻的洞察力,明確政府在科技進步和發展的作用,明確科技進步到底是爲了構建美好生活,還是滿足資本驅動下的人性貪欲,以及科技進步對人性、人文和人的存在的威脅。
政府要對科技發展的倫理和資本市場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監管。政府公共管理存在的價值並不是追求效率,政府應是社會正義,平等和民主的守護神。然而非常遺憾的是,科技發展是飛速的,資本是貪婪的,在資本驅動下的科技發展和應用是飛速和貪婪的,政府監管總是無力和滯後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深刻指出“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流著鮮血和肮髒的東西” 。西方學者將希望寄托在企業“不作惡”, 強調企業的大數據倫理,無異于虎謀皮 。 除了政府的頂層設計和相應的法律制度建設以外,多元的社會民主,更開放的媒體和更多的人民群衆的積極參與是制止數據精英和資本作惡的關鍵。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可能回歸中國古代傳統智慧,回歸老莊的無爲,無欲,強調斷、舍、離的天人合一的發展之道,才是遏制人性貪欲,科技野蠻發展和資本任性擴張的根本解決之道。
(作者:于文軒,助理教授,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