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江歌遇害案余波未了,有讀者向新加坡眼投函發表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們原函照登,希望給讀者提供另一個視角。
江歌和劉鑫,一起惡性殺人事件中的兩位受害者,同一時間被以不同的角度,推上了風口浪尖。前者被網友視作善良正義的化身,後者竟成了人們口中的“人渣”。
一個被殘忍殺害,一個恐怕要痛苦的繼續活著,三個相關家庭,必然要發生毀滅性的變革,這是我看到的整個事件最終的結果。
謝謝江歌和劉鑫,各個大V火了(“攜程虐童案”被迅速遺忘了),十萬加的閱讀量和鋪天蓋地的留言,烘托著大V們在這個事件中做出的“貢獻”:聲討事件中的另一位受害者,他們口中的“人渣”劉鑫。
今天終于有個朋友對我說,我很討厭mimeng——她的用詞准確而且有力。
“咪蒙們”,用極具煽動性的言論,主觀色彩極強的陳述,吸引著浏覽量。給這個“自私”且“壓抑”的社會提供了一個宣泄的出口,造就了那些聲討劉鑫,稱她作“婊子”或說凶手“殺錯人”的看客。
“咪蒙們”,巧妙的選擇了整個事件的灰色地帶爲切入點,卻分明要把灰色地帶劃分成黑或白!而這裏,卻是事件中真正需要外界支持、疏導的部分——第一受害人的母親和第二受害人,她們在凶案發生後的精神與行爲同樣需要受到正面的,積極的關注,而不是一邊倒的評頭論足!
想請問一下“咪蒙們”,在你們撰寫、轉發文章之前,什麽才是你們真正的目的?
如果是你,你會是沖在前面保護劉鑫的江歌,還是躲江歌背後懦弱的劉鑫?
這個問題,從第一刻看到兩個女孩不幸的故事的時候就在我的腦中揮之不去。
我可以告訴你我的答案:我可以是江歌,也可以是劉鑫,取決于我所處的位置,我會有全然不同的表現。
看看兩個人的家庭背景:
江歌,單親家庭長大,懂事、自立。這樣的生長環境,讓她知道一切要靠自己努力,造就了她有擔當,敢于行動的個性。“三叔”,我一直好奇劉鑫口中的這個昵稱的由來,一個女孩要多麽成熟霸氣,才能獲得這麽一個爽氣的名字!
劉鑫,父母呵護的寶貝。與江歌不同,沒有人介紹過劉鑫的成長環境,出事後,劉鑫的父母第一時間前往江歌母親家。事後江歌媽媽多次與劉鑫聯系的過程中,劉鑫的父母替她出面“解圍”,甚至因爲父母的反對臨時取消了與江媽媽的見面。一個被過分保護的巨嬰,時時刻刻尋求著庇護傘,在家有父母,在日本有“三叔”。劉鑫在出事前一定從來沒有發覺自己是個“巨嬰”,不知道自己一直在逃避。
案件發生的時候,“巨嬰”所承受的驚嚇和恐懼可想而知,更何況被害的是她至今都口口聲聲稱呼的“三叔”。劉鑫的行爲模式裏沒有“面對”這個詞,如果不是江歌媽媽的逼問,不是社會輿論的影響,不是媒體的影響,這個巨嬰恐怕依然不能學會面對。
但至少,這一次,她走出來了,這難道不是進步嗎?
如果我是三叔江歌,爲保護朋友與凶手理論,誰能料到我所面對的是一個如此凶殘的來者?我僅僅以爲是與他理論,面對突如其來的刀鋒,我如何能逃過爲人刀俎的不幸!
如果我是巨嬰劉鑫,“三叔”在門外理論,我以爲可以躲到屋裏相安無事,誰知道外面傳來如此恐怖的嘶吼,可以想象一個被完全嚇傻的“巨嬰”是不可能有勇氣開門把自己送到凶手面前去的。
巨嬰選擇了逃避,否認一切,消失,搬家,換工作,換發型,正說明她是如何難以擺脫內心的痛苦,如何希望可以重新開始,只是她和她的原生家庭都太愚蠢太簡單了。家庭的素養、眼界、心態等等一切,決定了她以錯誤的角度去尋求解脫之路,(逐漸的,面對生死的責難,期望和失望的落差,雙方都可能演變出過激的行爲)而最終,卻被牢牢困死!
牢牢困死她的助力,正是以“正義”爲名的“咪蒙們”!
如果劉鑫有足夠的敏銳,早一點發現凶手的危險,是否,可以讓一切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演變?
如果在江歌死亡前14分鍾報警後,警察可以迅速趕到現場,是否,可以讓一切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演變?
如果在案件發生後,便有心理醫生或者相關機構向雙方提供幫助,是否,可以讓一切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演變?
如果在劉鑫失蹤,江母找尋無路的時候,便有媒體介入引導,是否,可以讓一切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演變?
如果沒有這樣的爆款文章!
如果沒有一個個被綁架的善良,是否一切可以不同?
江歌,在天堂,事件現在的模樣,必定淒涼。
深思
爲什麽有這麽多分手造成的行凶的案件?
怎樣才能及時看出一個戀愛中的施暴者的真面目?
面對這樣的施暴者,什麽行爲才不至激怒對方,確保自己的平安?
(文:山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