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少蹭熱點的,偏居北緯一度,聊聊自己喜歡的繪本、親子話題。但是前段時間榆林産婦跳樓事件太熱鬧了,朋友圈裏、群裏都聊得不亦樂乎,還有朋友專門向我打聽我在新加坡生孩子的詳情,那我就來聊聊吧。
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在新加坡出生,生的時候都上了無痛。
新加坡醫院一般提供如下三種生産時的鎮痛:
- 吸笑氣
- 注射鎮痛藥
- 硬膜外麻醉(Epidural,即所謂的無痛)
大約孕32周(具體記不清了)例行産檢時,醫生就會和准媽媽討論這些,讓准媽媽有個初步意向。
我生大寶時,一開始沒打算上無痛(想省錢),疼的不行時,先選了吸笑氣。可是這笑氣吧,真是一言難盡。一吸就頭昏眼花,吸猛了還有想吐的感覺,哪裏笑的出來!!
開五指時疼的快神志不清了,醫生來檢查,說你這麽痛反而不利于開宮口,建議打無痛吧。立刻從了!麻醉師很快就過來了,先是給我介紹了一大段無痛的副作用和可能的危險,然後就是我簽字同意(沒錯哈,是我本人簽,我lg就站邊上聽著)。接著就打了。我像個蝦米一樣弓著身子,等著麻醉師在背上往脊椎戳一針。聽著很可怕啊,可是比起陣痛來,那真的不算什麽。全程10分鍾就搞定了。
至于無痛的效果,那真是從地獄到天堂啊。前一秒還痛的咬牙切齒想打人,後一秒這痛感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可以談笑風生刷手機了。當時我簡直後悔,早知道打無痛那麽爽,我根本應該一進來就打啊!!
後來生老二,沒猶豫,進産房待産,覺得很痛的時候,就立刻要求上無痛了。
不過必須說明,我因爲宮縮不規律開口沒進展,老大甚至出現過胎心下降到六七十的緊急情況,兩個孩子最後都是順轉剖出生的。打了無痛倒也方便,不需要另外麻醉就直接進手術室了。
無痛最受爭議的,是它可能延長第二産程,並且因爲産婦下半身沒感覺了,在十指全開要生的時候,可能用不上力,導致需要一些産鉗等輔助手段。但總體來說,是相當安全可靠的助産鎮痛手段。
關于無痛的是非,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谷歌,看詳細的科學及醫學說明。
我個人的體驗,第一胎,生完之後,有渾身不自覺發抖的現象,持續了一兩小時吧,據說就是無痛的副作用之一。第二胎,生完之後啥都沒有,一切正常。
兩個孩子,出生時Apgar評分都是9分,很健康。
孩子出生後立刻母乳餵養,也沒受影響。
無痛分娩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在當今世界,無痛分娩在發達國家也非常普及。美國9年前的統計數據,無痛分娩率就已經達到了60%以上,根據最新的一些統計,美國有些地區無痛使用率已經達到90%。而在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無痛分娩率達到了80%。
可是在當今的中國,無痛分娩的比例竟然不到10%!
再看另一個數據,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的剖腹産率居然接近50%,位居全世界第一! 而世衛組織設置的安全線只是15%。後來國家予以重視,很多大醫院不再接受不符合醫療指征的剖腹産,但是根據一項今年初的數據,中國的剖腹産比例仍然有35%之高。
哪怕在醫院嚴控剖腹産比例的今天,我仍然會聽到有國內朋友說,有人怕生孩子太痛,給醫生塞紅包,要求預約剖腹産。或者有些媽媽生到一半實在痛的受不了,求著醫生給自己來上一刀。
如果無痛分娩在中國更普及一些,是不是會改善居高不下的剖腹産比例呢?
其實,在圈兒裏提到這事,在我表達無痛分娩普及率低是榆林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時,也有很多朋友給出了客觀的一些分析,比如:
- 中國目前的婦産科醫院都爆滿,根本沒時間普及這個
- 麻醉醫生連軸轉,很多忙手術都來不及,別提可做可不做的無痛了
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還有待醫療體系的不斷進步,逐步解決。而我想討論的,是針對要不要用無痛的觀念問題。
在這次榆林事件,講到要不要用無痛時,我最不喜看到的一類觀點就是:生孩子就是那麽痛的,以前的産婦都能忍、都能生,怎麽現在你們就不能忍了呢?
我想說的是,科技不斷飛速發展到今天,大家對生活舒適度的追求都越來越高,可是號稱最高級別的生理痛–産痛,爲什麽我們不能想辦法給予改善呢?
就好比夏天天很熱。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以前的夏天也那麽熱,古人也沒有空調日子也一樣過,你怎麽就不能忍忍呢?當然也許真有人不怕熱,但關鍵是,每個人都有選擇權,可以選擇要不要使用空調。
無痛分娩也一樣,我也有朋友說,覺得生産痛是自然的可以接受的,但是肯定同樣也有人覺得這種痛不能忍,不能忍到要半途而廢去選擇剖腹産,甚至不能忍到情願去跳樓。因此,我不是想說每個人都應該選擇無痛分娩,而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無痛的機會。
榆林産婦跳樓事件,目前仍然像羅生門,家屬和醫院各執一詞,雙方都在努力維護自己的形象和利益。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在事情明了之前,我不想討論孰是孰非。更何況,有些事情,可能根本沒有絕對的對錯,無論醫生和家屬,可能都是站在當時的那一刻,做了當時他們覺得正確的決定。
我只想從更深的層面來討論,如果中國的無痛分娩普及率更高一些,如果大家真心關切如何減少産婦的痛苦,如果在馬某痛不欲生時,醫生說你還有個選擇,你可以無痛分娩啊……那麽這兩條無辜的生命,恐怕也不會那麽突然的終結了吧。
然而,沒有如果。
馬某死了,她腹中差一點就來到人世的孩子也死了。
我一直覺得,很多引發社會熱議的事件,其實也是契機,促進大家對現有體系反思、拷問,進而引發改變,讓相關體系變得更加合理和完善。
我希望,若幹年後,更多的産婦,在面臨10級痛苦的時候,可以有選擇無痛分娩的機會。
也希望,在她們做出選擇的時候,還記得,有一個准媽媽,因爲沒有這樣的選擇,付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作者介紹
龍馬小兄弟:生活在新加坡的職場二寶媽,陪孩子年讀上千冊繪本,分享在坡島的育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