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運作、金融創新方面,新加坡是個不錯的學習和借鑒樣本。在過去幾十年裏,新加坡逐漸成爲繼紐約和倫敦之外、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它是怎麽做到的?
▲新加坡金融區
老實講,新加坡靠其自身條件,無法成爲金融中心。新加坡“與生俱來”就面臨國內市場狹小、實體經濟體量很小、周邊國家經濟落後、遠離世界制造業中心等發展難題。但也正是因爲這些局限,讓新加坡更加明白,要發展金融,只有實施金融開放以借外力。
爲什麽新加坡能夠成功?首先在于認真分析國際金融發展態勢,好好利用天然的比較優勢,培育後天競爭優勢,前瞻性地做好長遠發展規劃。
什麽是新加坡的比較優勢?就是戰略、組織結構、品牌、文化、客服等,來獲取市場的特別青睐。比如說,新加坡有家政府醫院,救護車一到醫院,首先接待的是最有經驗的老醫生,而不是普通醫生,因此備受歡迎。這樣的優質服務,就形成了它的比較優勢。
金融中心離不開實體經濟,就要兼顧社會發展相關的政治、經濟、管理水平等諸多條件,進行戰略規劃和設計。
新加坡“金融+實體經濟”發展路徑:
- “初級的轉口貿易”發展爲“初級的制造業+自由貿易”;
- 産業升級後,發展“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
- 繼續拓寬加深貿易和金融的深度廣度,“向全球投資+與全球相連”;
▲全球投資,此消彼長
- 從城市國家演變成“貿易中心+金融中心+總部經濟+投資中心”的全球性大都市國家。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是負責新加坡全部金融監管工作和金融政策制定的政府機構,除了防範單個機構、産品或項目的風險,更需要防範系統性風險,並允許機構在審慎範圍內自行進行風險評估。
嚴格監管的目的,猶如一把篩子,要將質優者選入,將質劣者驅除,留下理性價值投資者,淨化市場、打造品牌、實現良性循環。比方說,洗黑錢能夠有較高的利潤,但對社會治安、經濟長期發展非常不利。
近年來,新加坡頻繁反洗黑錢,並出台了不少新的舉措。比如,在對銀行等金融系統的監管中,嚴格按照國際慣例對重大客戶全球搜查資料,並報送到金融管理局,查看其是否有洗黑錢嫌疑。
金融機構創新是機構自身的權限,不論是産品創新、服務創新等,風險必須很好考量,很難掌控的産品,就不能輕易推向市場。
那如果已經推出去後發現失誤,怎麽辦?
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會進行調查,比如,創新的層層審批環節是否完整、哪個環節有差錯,有差錯就責令整改,類似産品應立即停止銷售並進行整改。如果是惡意造成的失誤,或有故意隱瞞的情況,就可能面臨吊銷執照,甚至被認定爲犯罪行爲。
或許有人會擔心,監管是否會嚇跑金融業者,局限行業發展?其實不然。良好的監管樹立了市場信心,使得受監管的金融機構發展業務和融資都更容易了。雖然金融企業在短期由于受到監管,或許會感到有些痛苦,但是長期卻可以享受到金融系統穩定所帶來的快樂。
總體而言,新加坡管理既柔又嚴,如果是認識和水平不足導致風險,可以整改;但如果有機構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內外兩本賬”等惡意行爲,後果很嚴重。
顧清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學位項目課程副主任、高級公共管理短期培訓項目主任。顧教授在新加坡和中國的經濟發展、政府公共政策、城市化發展和管理等方面有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還廣泛參與了爲中國政府官員提供的各種培訓課程,並爲多個政府部門提供過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