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以來,隨著新加坡雨季的來臨,新加坡的氣溫也開始像某地股市一樣,節節走低。對于赤道人民來說,這個時節的舒爽氣溫足以讓人喜大普奔啊,秒殺年尾大促、聖誕亮燈、跨年倒數以及過年放假的所有節慶福利。而且肆掠了幾個月的印尼霧霾,此時再凶悍,面對季風和大雨,也只能望洋興歎放手作罷。
遙想600年前的鄭和,選擇在這個時節乘著西北季風順流到達蘇門達臘瓜哇島,等到了來年夏季,再順著東南季風到達新加坡停靠。第二年返航的時候,于夏季先順著印度洋的夏季洋流回到新加坡,然後直上回到中國。不得不感歎古時“看天吃飯”其實蘊含著深厚的科學原理。
回顧新加坡的氣溫記錄,簡直就是一部反映新加坡社會化進程的年代史。從七十年代開始,新加坡社會進入高速工業化進程,而年平均氣溫也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大幅提高。之後由于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影響,新加坡的年平均氣溫雖然也有起伏,但一直居于高點。只能默默寄望于剛結束的巴黎氣候大會,看是否能給小紅點帶來一些利好。
有資料記載以來,新加坡的最低氣溫應該是在1934年1月,當時的南洋商報報道爲“六十七華氏”,即19.4攝氏度。想想長期在30多度徘徊的赤道之國,搖身一變成了20度以下的清涼之城,真是感人肺腑啊!
覺得感人肺腑太誇張?你想想,晚上睡覺再也不用開空調了,不用悶在空調房裏不說,早上起來嗓子咽喉也舒服很多,就連這幾個月的電費都少好一大截;
早上出門那個清爽啊,一開門清風拂面,空氣中的味道是泥土和草木的芳香,而不再是灼熱混沌的濕氣;
周末門窗大開躺客廳中間,不穿襪子腳底都覺得冷啊;
對女生來說,穿衣選擇更廣,造型更多變,各種有厚度的衣服也敢往身上穿搭了,長發及腰也能潇灑一甩,秀發飄逸動人而不是黏在汗濕的脖子周圍揮之不去。甚至要是願意,穿起久違的單靴,也是這個季節賜予的一種福利啊。
去餐館吃飯,服務員傲嬌的說,Inside沒位置了,你們願意坐outside不?咱也能欣然接受的回答:sure!涼風習習的室外,分分鍾贏過室內啊,看來來往往的車輛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還能“假裝在巴黎”一下。
到目前,雖然今年的溫度還沒有沖到20度以下,但已然是一年之中最令人心曠神怡的時光了,且行且珍惜啊!以這樣充沛的降雨量保持下去,到月底說不定真的能來到20度以下,打破曆史紀錄,過幾天人人喊“冷”的日子也說不定呢!
這麽“秋”高氣爽的天氣,不去戶外走走實在可惜,但是又適逢雨季,冷不丁就被瓢潑大雨困在麥立芝水庫倆小時這種事兒我會亂說嗎?訂了下午五點的網球場,一場大雨場地全濕打道回府的事兒我會亂說嗎?但是咱也不能辜負這風和日麗的天氣啊,長途徒步有遇雨的風險,咱可以考慮機動性較強的戶外活動,比如去植物園來個野餐,做個瑜伽,跑個圈兒,一旦下雨也方便撤。總之,這等天公美意,要好好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