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代夫深藍色的海面上,顆顆島嶼鑲上一圈細白得閃亮的沙灘,外圍又鑲上一圈有如蒂芙尼綠色的淺色珊瑚礁。周邊的水域輝映出深淺不同色澤的層次感,而投身海中又是另一個缤紛世界。
來到這樣的地方,只想化身爲一條魚……誰看過穿鞋的魚?
放假,從脫下鞋子的那一刻開始。
下了飛機,坐上開往度假村的快艇。放下行李,工作人員馬上遞來一個袋子,上面寫著:No News, No Shoes(沒有新聞,沒有鞋子)。
這是馬爾代夫。投身大自然的假期就要開始,但是,不穿鞋子?
曾幾何時,赤腳也是環保愛地球的象征,但是對于都市人來說,脫下鞋子未免少了一份安全感,尤其是人在旅途,走在陌生的國度。
印在袋子上的“No Shoes”,要你除下鞋子,也卸下自我保護的武裝。放眼一看,船上的工作人員都是身體力行,光著腳板在工作。
收拾行李時還在考慮著該不該多帶一雙鞋子以防濺濕,到底哪一雙鞋子最爲快幹最能防水,事實證明,一切的顧慮都是多余的。
灑落在印度洋上的明珠
馬爾代夫由千多個珊瑚島嶼組成,只有200個島嶼有人居住,其他爲原始風貌的無人荒島,也有很多開發爲度假島嶼。
從飛機上俯瞰,星羅棋布的點點島嶼有如漂浮在海洋上的閃亮寶石,人們稱之爲“灑落在印度洋上的明珠”。
深藍色的海面上,顆顆島嶼鑲上一圈細白得閃亮的沙灘,外圍又鑲上一圈有如蒂芙尼(Tiffany)綠色的淺色珊瑚礁。周邊的水域輝映出深淺不同色澤的層次感,而投身海中又是另一個缤紛世界。
來到這樣的地方,只想化身爲一條魚……誰看過穿鞋的魚?
到馬爾代夫旅行,重點都在海上,陸地是純粹的熱帶島嶼。度假村島嶼大多保留了島上的原始風貌,小小島嶼沒有公路也不需要汽車,島和島之間的交通,包括往返機場的接送,也完全依靠水上交通工具來運行。
我在18年前到過馬爾代夫,入住的島嶼由風格強烈的國際著名的旅遊集團經營。回來以後印象最深的,除了鋪天蓋地的蔚藍碧綠,就是度假村裏多樣化的遊戲、活動、歌舞表演,以及國際化工作團隊裏的帥哥美女。
無論如何,我住的是Gili Lankanfushi。前身爲當地知名六星級度假村,前年被新加坡酒店集團收購,不交給任何國際酒店集團管理,少了名牌效應,保留了島嶼原名Lankanfushi,拗口難記,但這樣更好。就像沒了鞋子的保護,光著腳丫,才知道水有多涼,沙有多細,中午時分的木甲板,有多麽燙腳。而木板道上每隔不遠就放著一小缸水,隨手舀起水來涼一涼雙腳,就這樣沾上了馬爾代夫的海水。
投入大自然
遺世獨立的島嶼,沒有公路,沒有汽車,沒有高樓,沒有五光十色的喧囂。
馬爾代夫時間比新加坡慢4個小時,Lankanfushi島嶼的時間又比首都馬累快了一個小時,旅途中失去了時間觀念,已有些心慌。島上保持著原始風貌,甫一抵達看不到酒店大堂與櫃台,更不習慣。坐上越野車直接到房間裏辦理入住手續,而一進客房,發現無線網絡(Wi-Fi)自動連接,而且速度令人滿意,仿佛找回了熟悉的自己。
放下手機不與外界連接,恍惚間還以爲自己身在夢裏。觸目所及都偏離了尋常景觀,天空那麽湛藍遼闊,海水那麽清澈透亮,水面波光滟潋,水底珊瑚礁隱隱約約。放眼遠眺,水色由淺至深,層層變幻,延伸到天邊連接同樣澄澈的藍天……
四面環海的酒店沒有大門、沒有接待處,找不到寫著酒店名稱的招牌讓你擺款拍照。
整個島嶼長650米,寬240米,土地有限卻沒有爲了充分利用而把每一寸空間化爲商業用途。相反的,島上盡量保留了原始生態與風貌,從島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唯一“大道”就是一條林間小徑。
環保正夯,但這個島嶼早在十多年前的建設初期,就奉行綠色環保原則。
島上自然生態並沒有爲了建造酒店客房而讓步,整個度假村只有45間別墅式的住宿,全都建在海上。島上的三個不同角落,各有一條長長的木甲板,從陸地延伸到水面上,三條木板道各通往十多間別墅。
延伸水面的海上浮腳屋,如今成爲馬爾代夫風景明信片上經典畫面,幾乎每家度假村都有這類型的客房組別,當年卻是由這家度假村首開先河,甚至是世界首創。
更特別的是,度假村裏還有幾家專屬的大型別墅,單獨伫立在離岸的水域上。四面環海,連步行到島上的木板道都沒有,完全要靠私人劃艇或平底船來接送。在水中央的獨立木屋稱爲Crusoe Residence,名稱取自《魯賓遜漂流記》,增添荒島漂流的浪漫想象。
宛在水中央
我沒有這樣的冒險精神,入住的是最基本的房型。說是“基本”,卻也是獨立式的兩層樓別墅。從木板道上推門而入,開放式客廳裏吹著自然海風,眼前是大片的海景。右邊是臥室,拉開窗簾是大片落地長窗;左邊是更衣間與浴室,走出去可通往露天淋浴間,或從走道跳入水中,在私密的小空間裏享受自己的私人海水浴。樓上是天台,白天可以吹海風曬太陽,晚上可以看星星,晴朗的夜晚甚至可以拉出床墊,睡在星空下。
建造過程中,每間別墅的風向、方位、水位等都經過細心的研究與設計。浮腳的高度正好是漲潮的高度,任何季節,潮汐漲落都不會水漫別墅。置身別墅內,敞開大門馬上涼風習習,晚上甚至不需要開冷氣。每間別墅附帶私人的瀕水陽台,可以直接通往大海,在別墅的周邊遊泳。
自家房門前的水域,嚴格來說是潟湖(lagoon),不是大海。大海被珊瑚礁擋在遠處,頗有一段距離,因此木板道下的水域永遠平靜,沒有浪花濤濤,也沒有湍急水流。不谙水性的我經不起風浪,在相對甯靜的水域裏活動,很有安全感。
房間裏提供基本的浮潛配備。潮漲時水位不至于太深,戴上面罩,穿上救生衣與蛙鞋,在房間周邊的小範圍內練習,淺淺的水域已經有不少珊瑚礁,可看到色彩斑斓的遊魚竄來竄去,自在遊動。
無法遊得太遠,上岸用走的,或者騎上腳踏車,沿著客房外長長的木板道,仿佛可以去到大海中央。坐在木板道上靜靜地看著海水,清澈的水面看似平靜,其實一刻也靜不下來。水面泛著漣漪,定睛一看都是細微的小魚在動。幸運的話,可以看到比較明顯的魚群或體積較大的魚,我就親眼看到了成群的小鲨魚從腳下的水域遊過,原本以爲必須到深海潛水才能看到的場面,沒想到站在木板道上就能夠親眼目睹,非常的難以置信。
馬爾代夫群島是地球上最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之一,然而隨著旅遊業的增長開發,馬爾代夫水域海洋及珊瑚礁物種破壞的情況很受關注,度假村與旅遊業者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因而盡量在旅遊活動中結合保護環境和關注生態的元素。
馬爾代夫的很多度假村都有自己的海洋生物學家,爲遊客講解馬爾代夫的海洋生態,向旅客灌輸保護大海的概念,當然也糾正了像我想丟面包屑餵魚這樣的錯誤行爲。
回歸原始
近幾年來生態旅遊蔚然成風,這個島嶼由于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是環保先行者,因而觀察和了解度假村的建設如何融入自然環境,也是一個特色。
在發展水上度假村的過程中,碼頭和公用設施的設計都是經過謹慎考慮,讓自然的水流和島嶼周圍的泥沙受到最低限度的影響。客房與餐廳的建築材料都是再生資源或當地機構證實的可持續采伐木材,家具也采用再回收材料,並由當地木匠制作。
建築的結構與設計強調通風性和自然光線,減少對空調和電燈的依賴。從各建築內排放出來的液體都經由中央汙水廠處理,處理過的汙水先用以灌溉植物,才以自然的狀態回歸島內。
環保是地球的未來,卻也是原始的風貌。自給自足,需要完整的機制與先進的技術,聽起來又是那麽的“魯賓遜漂流記”。
對于遊客來說,最大的奢侈就是既可以體驗魯賓遜的生活,又不需要自己來動手;享受著環境舒適的度假村,又得以不留下碳足迹,心安理得。
度假村也很了解現代旅客的這種微妙心態。客房服務人員都稱爲“Mr Friday”(故事中魯賓遜的助理),臥室按頭上還擺著一本以再生紙印刷的《魯賓遜漂流記》。
坐在房間哪裏都不想去,面對著藍天大海,信手翻閱著經典小說,已經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最難忘的是清晨時分,隨著天色變亮自然醒來,正好是潮退的時候,屋外的海面變成裸露的海床,珊瑚礁都外露,及其細微的小魚依然在淺水中攢動,踩著海床可以步行到好遠。
不知何處飛來的水鳥,不畏生人地來到我身邊,和我一樣走在海床上,觀察著珊瑚礁裏的生物,突然迅速的一低頭,嘴裏已啄著一條魚。一口接一口,所謂的受保護海洋生物,就這樣被生吞活咽,吃下了好多條。但這就是大自然的食物鏈。人不能吃,鳥可以吃,因爲鳥吃飽了離開,明天再回來,人卻貪婪索取,管他明日還能剩下多少。
就這樣呆在自家門前的陽台甲板,哪裏都不用去,天色雲影自然地變化出幕幕風景。回到房間坐上面向大海的書桌,馬上很有寫稿的感覺,好像隨時要寫一部《老人與海》。
(文/黃匡甯,文章來源于早報網)
如果對馬爾代夫旅遊感興趣,可撥打旅行社電話64446368咨詢。
關鍵詞:新加坡去馬爾代夫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