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中國的高考稱爲“一考定終身”,而新加坡的來得更早,12歲的小學畢業考試,很可能就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一生……小學三年級,那些聰明的人可以通過高才班選拔(簡稱GEP),進入新加坡最好的9間小學之一就讀,獲得最好的教育資源,相當于一只腳踏進了頂級中學、高中、大學。(新加坡著名的華僑中學)但,高才班每年只有1%左右錄取率。剩下的人只能等待下一輪的篩選——小六會考(簡稱PSLE),也就是被稱爲新加坡“一考定終身”的考試。 根據小六會考成績,學生將分配到不同的中學。成績最好的會進直通車“名校”,不用參加中考;成績中上的進排名較靠前的中學,讀4年制快捷班;成績中等或以下的去鄰裏中學,一部分人會被分到5年制慢班。但是,名校學額實在是“僧多粥少”,每每都是讓人搶破頭,畢竟,名校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教學質量和學習環境,甚至還可能影響學生未來的社交圈。 因此,最新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數據顯示,在學習焦慮程度上,新加坡學生甚至遠超中國學生:學生就像被裝上發條的學習機器,無時無刻不爲考試而奔跑。新加坡的家長這樣形容正在讀書的小孩:是一個全職待命,007無假期的加班工作人員。在新加坡,52%的中小學生都有課外補課。一戶家庭平均每月花在補課上的錢就多達419.40元。在2016年,央視跟蹤報道了兩個新加坡的孩子,拍下一部《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的紀錄片,探討了新加坡家長焦慮的根源……?
高效的教育制度,提前分流
在新加坡成爲如今的金融強國之前,1965年才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的它只有一百多萬的人口,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國家。(圖爲現新加坡國務資政尚達曼)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勞動力是新加坡唯一的資源,而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勞動力的唯一途徑。因此,就算是在最困難的建國初期,新加坡政府也一力扶持教育,每年投入的經費高達六千萬新幣。那2019年和2018年的財政預算來說,教育支出僅次于國防支出!(圖表來源:亞洲新聞台)爲了用有限的資源把利益最大化,新加坡政府推行的分流制度,通過考試將學生分爲三六九等,進入不同的學校,因材施教。很多人或許會說中國的中考、高考也一樣,但新加坡的分流卻是從小學開始的!雖然新加坡政府近年來一直強調“每所學校都是好學校”,但名校與普通學校之間的鴻溝是短期內無法填平的……(點擊圖片查看詳情)不過,靠著這一套精英教育體系,新加坡的確成功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質人才,成爲了享譽全球的“亞洲四小龍”。但是,所有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分流教育制度給新加坡帶來了無限的好處的同時,也爲社會帶來隱憂。
階層固化,適者生存
分流後,接受不同的教育,也就對應了相差甚遠前程未來。那些在金字塔最頂端的學生,是“who survived from the system”(從精英系統中生存下來的人),他們的未來,不是部長,就是總裁,要麽就是上市公司的高管。而從中學上慢班的孩子,大部分成爲技術工人,平凡的一生。新加坡政府用一場小學畢業考試,將所有人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造成了階層的分化。(現新加坡國防部長的黃永宏醫生,在之前曾擔任教育部長,他也意識到分流制度可能會導致歧視。)在2013年的群衆大會上,李顯龍總理也毫不回避地指出階層分化的問題:“雖然我們擁有一個優良的教育制度,但社會分層越來越明顯,競爭也越來越劇烈,人們不再專注于實際的學習,而是專注在考試的成績。”隨著時間推移,分流導致學校裏的“食物鏈”越來越明顯。去年底亞洲新聞台拍攝的紀錄片《不分階級》播出後,網友們直接炸了鍋。在普通班的學生說:“他們(在快捷班的同學)認爲我們非常愚蠢,所以很少跟我們講話”。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今年發布了一篇題爲《車,公寓,雜菜飯》(car condos cai png)的報告,調查了新加坡人對階級的概念。多數人認爲新加坡存在階級問題,而教育背景是決定階層的三大要素之一:
不平等,但力求公平
一些人認爲要解決學生之間的成就差距,最簡單的方式是從高成就的學生方面著手,比如禁止補習。但是,新加坡現任教育部長王乙康認爲,這與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保底不封頂”的理念不符,不應該爲學生的成就設頂限,而是扶持底層的學生。他說,“每個孩子起跑點都不同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我們的教育制度是確保他們都能順利完成這場賽跑。”今年3月,新加坡教育公布了50年來最大的教育改革計劃,將在2024年之後全面取消中學分流,將四年制的快捷班和五年制的普通班合爲一體。這項改革,重新定義了考試的意義。通過用科目編班及統一考試,學生的能力將得到更好的細分,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平等是每個人享有同等的社會資源,而公平就是根據不同人的差距,分配最適合的資源給他們。因此,新加坡的教育不是最平等的,卻在力求做到公平。
重新定義優秀
一個國家強不強大,並不取決于他們的強者,而是取決于他們如何對待社會的弱者。新加坡教育中對弱者的扶持,不只是從資源上的,而且是從心理上的。在《無聲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中,央視采訪了新加坡北爍學校的校長。北爍是一所爲學業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而開設的職業專科學院,裏面大多數是小六會考中的失敗者,他們挫敗、迷茫、對未來毫無希望。影片中的跟蹤對象之一,加法爾就是這麽一個學生,因爲沒有通過考試而難過沮喪。但他卻因爲出色的手動能力,以及擅長劃船的特長,在北爍學校老師的鼓勵下重拾信心。在影片的最後,他又有了新的目標,人生仿佛煥然一新。對“成功”的重新定義,正是新加坡教育中最有價值的地方,也是新加坡教育一直努力的方向。下面是北爍學校校長的一番話:社會上有各式各樣的成功,一場考試的失敗,並不是永久的失敗。通過適合自己的教育,一些學術上的弱者,也能成爲其他領域的強者,過上有尊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