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周前,1月23日,新加坡首例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確診。
直至昨天,1月29日,新加坡確診了10例。
新加坡眼對這10個病例做一統計,看看是否對我們有些啓示。
100%爲輸入性病例
首先,所有10個確診病例都是來自武漢的輸入性病例,既沒有從中國其他地區輸入的,也沒有本地病例。
換句話說,暫時沒有迹象顯示新加坡發生了社區傳播。
爲何強調“社區傳播”?因此如果發生社區傳播,意味著病毒已蔓延,社區內可能存在病毒,人傳人的機率大大提高。
如果沒有(或尚未)出現社區傳播,也未出現醫療人員感染,意味疫情局限于外來者及他們的密切接觸者,廣大社區尚未受到直接影響。有沒有社區傳播,是公共健康應對決策的一個重要考量。
這與中國目前的“已經出現了人傳人和醫務人員感染,存在一定範圍的社區傳播”的情況是有基本不同的。
防疫措施和力度是依據疫情輕重而定的。
即便是中國境內,疫情高發區和湖北以外的非高發區采取的防疫措施和力度也有差別。
在非高發區如北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采取延遲春節複工時間、延遲學校開學、暫停省際長途客運、暫停市際客運班車等措施;在高發區,則采取更爲嚴密的措施,包括禁行機動車、禁止大型群衆性活動,暫停娛樂場所營業,關閉文博場所如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博場館,暫停開放動物園、風景區等場所。
(新加坡公立學校每天派人在校門口檢查上學的學生是否有發熱、流鼻涕等不適症狀。)
100%爲1月23日或之前入境
新加坡至今的這10個病例,都不晚于1月23日入境新加坡。最早的是1月18日(1人),最晚的是1月23日(1人);1月19日入境的有3人,1月20日入境的有3人,1月21日和22日入境的各有1人。換句話說,所有10個病例都是在武漢封城之前抵達新加坡的。10個病例中有9人是與家人同行,1人則是務工。10個病例都報告在新加坡抵境時並無症狀。從此推斷,這10人不太可能屬于“逃離”武漢的範疇。他們更多的應該是正常旅遊或務工。從抵境到出現症狀根據10個病例的報告,從他們抵境到出現症狀,長則6天,短則是當天較晚時間。受感染但未出現症狀的時間越長,可能對外傳染的機率就越高。10個病例當中,令人有點擔憂的是第10個病例。這名56歲中國男子在本月20日從武漢抵境,到一艘貨船上工作與居住。他第二天出現症狀,到了一個星期後的1月28日,他在濱海南碼頭的體檢站被列爲可疑病例,後來確診。從出現症狀到求診的時間越長,可能對外傳染的機率也越高。較爲幸運的是,第10個病例是在一艘貨船上工作與居住。可能是船只出海,所以七天才就診。他可能密切接觸的人群相對小,範圍相對可控。第1個和第3個病例是父子,一行10人從廣州出發,1月20日抵達新加坡。66歲父親1月21日出現症狀,22日就診;37歲兒子1月23日出現症狀,當天求診。其他8人前往馬來西亞,4人在馬來西亞確診,爲:65歲女子(祖母)、11歲男童(孫子)、2歲幼兒(孫子)、以及兩個孩子的母親。另4人在馬來西亞檢驗呈陰性結果,已回到中國。10個病例其中7人爲51歲以上,3人爲31-40歲,尚未出現小于30歲的病例。這個年齡分布這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組掌握的情況——“72%的感染者是超過40歲的人群”是基本一致的。未來幾天如何?未來幾天如何?我們再來看看“圖一”。應該說,武漢1月23日封城後,從武漢前來新加坡的旅客應該減少了很多;加上新加坡昨天中午開始暫停湖北相關旅客(包括持湖北護照旅客和近期到過湖北的其他旅客)入境,在一定程度上應該能阻斷病毒的散播。但是,在23日之前抵達新加坡的武漢旅客,以及23-29日中午之前抵達的湖北旅客,由于曾身處疫情高發區及周邊地區,仍有人在。盡管可能不少人已經離境(還有一部分很可能是在新加坡轉機前往其他城市,並未在新加坡逗留),但由于出現了確診病例,病毒在新加坡本地傳播的可能性還是有的。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可以無症狀發病,未來幾天新加坡繼續出現確診病例的可能性相當高。以下4點很關鍵:1. 有沒有新增武漢或湖北旅客病例2. 有沒有新增非湖北旅客輸入性病例3. 有沒有醫療人員感染病例4. 有沒有本地社區傳播病例如果出現醫療人員感染或本地社區傳播病例,那麽局勢就是惡化。如果未出現,那麽就是局勢尚屬謹慎樂觀。如果維持10-14天無任何新增病例,那就大吉大利。不過目前看來,這有點屬于奢望。當前的防疫重點現在在新加坡境內,防疫工作有幾個重點。一、對密切接觸過確診者的高風險人群進行醫學檢查。首先得確定他們的去向。與這10個病例有密切接觸的是144人,其中,29人(20%)已離境,還在本地的有115人,已經檢疫或隔離的有111人(77%),但仍有4人(3%)直至昨晚尚未能成功聯系。二、其他高風險者包括最近抵新、近期去過中國大陸醫院的,必須隔離未來兩周,所有從國外抵境的人需要密切留意身體狀況,感到不適時應馬上求醫,並通知醫生出國記錄。三、公衆應該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用肥皂洗手。如果有發燒、咳嗽或氣喘等症狀,就應該戴上口罩並事先撥電通知診所。記住,是先打電話聯系診所,讓診所做好准備隔離通道接待就診,然後才前往,避免可能感染其他就診人群。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認爲,人們在新病毒出現時容易産生過度反應。他說:“目前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沒有必要戴口罩,對于從非疫區回到北京的人也不需要隔離,否則是過度反應。傳染病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損失不單是疾病造成的損失,也包括恐懼和過度反應造成的損失。”他說:“這部分損失我們可以控制,應該盡量降低。”這與新加坡政府這幾天的不斷表態是基本一致的:“提高警惕,保持冷靜,如常工作與生活;定時洗手,如果感到不適也要及早求醫,並戴上口罩。不過總體而言,如果沒有生病,就不需要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