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投票日。籠罩在新加坡上空的燒芭霧霾,讓原已沸騰的選情再添重重迷霧。
大多數人視本屆大選爲獨立以來最激烈的大選,人民行動黨面對了最嚴峻的挑戰。行動黨高層連日呼籲選民謹慎公正投票,選出國家領導人及未來。
出于意料的是,12日淩晨最後開票,行動黨得票率比2011年狂升近10個百分點,以69.9%得票率獲得大勝,鍾擺效應明顯。
行動黨得票率是1980大選年以來最高的一次,除了2001年大選之外。行動黨此次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有以下因素:
一、行動黨2011年大選之後,順從民意作政策調整,再加上50年來的政績和執政經驗爲後盾,使人民感覺到它還是可信任、可托付的;二、獨立50周年系列活動和建國總理李光耀國葬的附屬活動既讓國人認識過去,也思考未來,有助國民對行動黨的治國理念和政策有進一步理解並給予支持;三、競選期間反對黨氣勢如虹,反而讓選民擔心“意外變天”;四、行動黨這次競選中懂得求諸選民的心,不像以往只對你的腦說話;五、過去四年,主要反對黨在國會的表現不如預期。
一人一票,本來是讓我們從候選人中選出自己最認同的一人,來代表我們議政、執政。但是,由于執政、在野兩黨在國會中比例懸殊,人們便賦予“得票率過高”的意義,認爲得票率太高會讓當選者自滿,不再聆聽底層聲音。爲了向行動黨發出警示,一些支持者在投票時選了反對黨。可以想象,如果將來政黨勢均力敵,大概這種詭異的現象就不複存在了。
可以說,這次大選是以行動黨的大勝,工人黨的勉力平局,其他反對黨的全線潰敗爲結果。由于其他反對黨的潰敗,給反對黨陣營的進一步整合創造了條件。
反對黨整體得票率下滑,但是工人黨的跌幅相對低,顯示工人黨仍享有一定的品牌優勢。在選前,工人黨已比其他幾個反對黨能吸引到較多素質較高的候選人;在選後,工人黨以麥波申戰績再一次證明自己不怕三角戰。
在來屆國會中,工人黨有六個當選議員,還可以推舉三個非選區議員,壟斷國會中反對黨席位。如果好好把握機會,還是很有發展空間。
在公布阿裕尼集選區的選舉成績之後,陳碩茂說工人黨必須進行檢討。我認爲,如果工人黨能自我鞭策,同時對反對黨陣營繼續進行整合,把願意從政、有能力從政,但是不認同行動黨的高素質人才聚集起來,假以時日,就算尚未能夠形成與行動黨人才庫旗鼓相當的局面,也不會差太遠。
然而,人才是寶貴的。在行動黨如日中天的年代,可以大攬獅城英才而用之。如果形成兩黨輪替,人才肯定得平分。也就是說,盡管兩邊都有最好的人才,但是,無論誰執政,另一邊的人才也就無法爲政治作貢獻。在我們當今的社會現實中,這當然是一種浪費。
在兩黨輪替的政治現實中,下台的總理、部長一方面失去了使用高素質的行政官隊伍和資源豐富的國家機器的權力,同時失去了優渥的待遇,另一方面仍然得锲而不舍地以反對黨身份繼續爲民服務。
同樣地,今日的反對黨領袖說不定明天就是總理,因此,必須有能力組建自己的內閣,能拿得出治國良策,對內可以定國安民,對外可以協和萬邦。
這樣的要求是否符合我國的社會和政治現實?抑或我們終將與世界上的許多社會一樣,只能淪落到三流政客占據政治舞台的地步?
作者許振義是隆道研究院總裁。感謝作者授權新加坡眼分享,本文原載于《聯合早報》2015年9月13日《義點義見》專欄。由鄭永年教授發起的隆道智庫,爲非盈利性的戰略、發展、思想研究中心,高端培訓、咨詢服務機構及論壇智力支持機構。9月19日晚,隆道亞洲講座《習近平要訪美?談中美關系大趨勢》,著名中國政治、國際關系與社會問題專家,新加坡隆道研究院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