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增233例,均爲本地傳播病例,共計2532例,增加七個新感染群,共有8人死亡。
一早,參加老家縣城召開“全球招才 — 雲洽談”網絡直播會議,全球招聘生物制藥方面的高端人才,有高達4000萬人民幣的人才或項目引進資金獎勵,搬磚的我只能望洋興歎。如果你是這方面的人才或有項目,可以聯系我哦,爲家鄉的良好發展打個廣告。
而後,繼續與業界朋友討論建築業的影響和發展,尤其政府允許開工後,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和所要采取的措施等。話題很深沉,但不得不去面對。接到幾個電話,熱忱的財務管理公司,來詢問要不要申請政府津貼下的中小企業貸款,最低利率是平均年息3%。請問,有沒有更低的啊?疫情之下的企業,現金流最重要,我得找時間好好研究一下。
新加坡政府用QR碼直接讓當地居民填寫賬號領錢,很方便。給年滿21歲的新加坡公民600新幣的一次性“同舟共濟現金補貼”,育有新加坡籍子女的家長可獲得額外300新幣,年滿50歲新加坡人還可獲得100元百盛卡填補,則將改以現金發放。大家都興高采烈,刷圈告知,感謝政府的實實在在。
今天還看到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在Facebook上的感歎,20年前離開手術台棄醫從政時,以爲將永遠離開防護衣和手套的日子,想不到如今卻重披戰袍,上前線鼓勵軍醫和看望慰問客工,一起抗疫。他還感歎,人生中“有事情從來沒有離開過你”。雖然政府三番五次呼籲我們在家靜待,但依然有不少居民戶外聚集,這不今天又有幾千張罰單。想想,有這麽一大批軍醫、醫療機構、800多家家庭醫生,在前線不知疲倦、抗疫奮戰;後方還有衆多餐飲、物流、清潔工、保安等提供保障,還包括建築業在內,還在建立“方艙醫院”、“浮動宿舍”等;還有諸多警察、幾千安全巡視員,維持社會秩序。“哪有什麽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今天《聯合早報》大字刊登“黃循財:本土傳染病例近日有所減少”,一時震驚。不是昨晚才報道又新增233例,這不是在增加的上升趨勢,怎麽反而成減少呢?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趕緊往下細讀,並且也上黃部長的Facebook細看英語原文。原文摘錄如下:”The number of cases in the community increased following the wave of imported cases. But there has been some moderation in the recent days, in light of the safe distancing measures that have been put in place.” 聯合早報的文章也說“同樣地,保持安全距離措施實行後,社區內的本土傳染病例近日來也有所減少。”
部長的意思很清楚,是“community”傳染病例有所緩和,沒有寫什麽“本土”與否。如果是我的話,肯定會翻譯成“本地社區傳染病例近日有所減少”,不過我是個搬磚的,不是碼字的,自己意淫而已。
然而,“本土”不就是指本國的土地嗎?我們站在這個島上的土地,不就是本土嗎?我是理工科,學問不多,也沒有受過什麽文字學研究教育。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說,肯定是著重在“土”字。一提本土,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讀二戰曆史,美國在日本“本土”投下兩顆原子彈,導致巨大的死亡,隨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在我的腦海裏,本土一直都認爲是本國的土地,相對于外國輸入病例,可以用本土。如果按照上述標題之理解,似乎不妥,直接把上升趨勢的新加坡外勞的病例直接排除在這個土地之外了,讓人費解。希望只是我一個人的理解錯誤。
于是我請教一下其他老師和本地人,什麽是“本土”。有王老師還特意幫我問了本地媒體人,解釋說“本地,指在新加坡的所有人。本土,指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這解讀跟我的理解不僅相差甚遠,而且是完全相反。我反而覺得“本地,指在新加坡的公民和永久居民。本土,指新加坡土地上的所有居民,包括上百萬的外勞。”
且不管標題字面如何理解,內容卻是讓人知曉其意,社區傳播有所緩和,然客工宿舍成了最大感染群,政府在想一切辦法努力分散客工、控制疫情。
但作爲一家嚴肅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華文報刊,應該更加嚴格把關,不能讓讀者心生疑問。不過話說其文章,曆來也常出現諸如錯字、漏字或詞不達意等現象,拿其報紙隨便翻翻就可以看到。可見新加坡的華文教育,尤其寫作能力,前景堪憂,即使政府一直在宣傳加大華文教育,似乎療效甚微。作爲新移民的我們這一代,尤其那些在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新一代,應該更加努力捍衛和傳承、推廣華族文化,堅守華文陣地,讓新加坡的雙語文化更加有優勢。呼籲不如付諸行動,我在四年前,就參與建立一個文化推廣平台“恩誠晶藝”,旗下包括美術館、書畫藝術、茶藝、培訓等展覽和交流,也積極參與本地文化活動如“新加坡美術總會”,也與一群藝術愛好者組建成立“新加坡文化藝術協會”,爲中新文化的交流和互動,爲華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助力,雖然力量很小,但也在努力添磚加瓦。
其實新加坡大多數人都是外來移民的後代,海納百川,包羅萬象。這裏四季如夏,鳥語花香,法律健全,政府廉潔,政治透明,人民安居樂業,包容和歡迎外來移民。相比“親愛的”香港,新加坡更歡迎和喜歡中國大陸移民。作爲新移民的一員,我很感激這片土地的培育之恩,我們得到太多太多本地新加坡人的支持和關照,幫助我們慢慢融入當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勤奮耕耘,開花結果。
(文:新加坡建築業中小企業創業者“獅城小谷主”。感謝作者投稿,本文不代表新加坡眼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