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新聞網 2018-01-15 訊】中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只有6個能實現財政盈餘,能輸血給中央,其它25個,都是靠從中央乞討活著。從根本上說,其實就是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北京養活了全中國,連山東天津都處於財政凈虧損狀態,需要這六省的財政轉移支付輸血。現在窮省們紛紛自曝數據造假,這也是因為它們的財政已經不堪重負,已經只能靠認錯來爭取更多的補貼了。按現在的遊戲規則,越早認錯的地區,就越能搶到更多的補貼。那麼,接下來,下一個承認造假的是誰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7年初,在遼寧省人大會議上,政府公開承認此前數年經濟數據連續造假,一直到2015年才開始夯實數據。政府報告的原文如下:「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等特點。虛增金額和比例從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趨勢。財政數據造假問題,不但影響中央對遼寧省經濟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還影響到中央對遼寧省轉移支付規模,降低了市縣政府的可用財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財政數據外,其他經濟數據也存在不實的問題。」
必須注意,遼寧之所以承認經濟數據的核心原因,正如其所強調的,恰恰就在於財政數據造假問題,已經無從遮掩了。在經濟日益蕭條的今天,遼寧財政越來越依賴中央財政的補貼。倘若繼續數據造假下去,中央削減對遼寧的補貼規模,遼寧財政一定會破產。財政上的壓力逼著遼寧不得不開始說真話了。所以,遼寧省2014年統計公報中發布的財政收入數據為3191億,到2015年發布的數據就劇烈下降到2125億,減少了1066億。但是財政支出的萎縮幅度不同步。2015年的財政支出規模較2014年僅減少了457億(4618-5075)。1066-457=609億。這609億的錢,當然就是以說真話為代價,要從中央拿到的新增補貼額。可以想像,當時的遼寧政府上上下下,為了這600億的錢,是多麼的糾結,多麼的無奈。
接下來的承認數據造假的,是內蒙古。
2018年1月3日,同樣是在內蒙古經濟工作會議上,區黨委公開承認:「經審計部門核算後,內蒙古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億元人民幣,占總量的26.3%;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與遼寧的情況一模一樣,依然是直指財政收入。而內蒙古之所以要承認財政數據造假的原因,當然也與遼寧一樣,財政收入越來越惡化。
根據內蒙古財政廳的數據,「2017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03.4億元,比2016年下降14.4%,剔除2016年虛增因素,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4.6%。2017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23.1億元,比2016年增加10.4億元,增長0.2%。」看明白了嗎?財政收入開始出現顯著下降,但財政支出依然在維持微弱增長。顯而易見,內蒙古承認虛構的530億元財政收入,就是它要從中央財政拿到的新增補貼額。而要拿到這筆錢,就必須承認自己的財政數據造假。
再接下來的承認數據造假的是天津。
2018年1月11日,在天津濱海新區人大會議上,政府公開承認:「擠掉水分之後,濱海新區2016年GDP從超萬億元調整為6654億元,2017年預計7000億元,同比增長6%。」
天津濱海新區原來發布的2016年GDP規模為10002億,一下子調降到6654億,3348億「duang」的一聲就沒有了。
2016年天津的GDP總規模為17885億,減去濱海新區的造假的這3348億,剩下14537億,對比2015年天津統計公報中公布的16538億的GDP,萎縮幅度12%。可嘆這兩年天津總是在宣稱自己正在跟杭州競爭中國第五城,現在這些豪言壯語看起來就像是巨大的笑話。對天津承認GDP造假的起因,用天津財政局發布的2017年1-11月份的財政收支報告的這段話來解釋就夠了:「1至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財政收入2237.8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去年同期負增長3.1%。」注意,上面這段話中的萎縮幅度使用的是可比口徑。按絕對值來算的話,2016年1-11月份,天津財政局公布的財政收入數據為2555.8億,這樣一算,2017年的財政收入絕對值萎縮幅度高達12.4%!這種萎縮幅度是財政壓力日益膨脹的城市政府絕對不可能承受得起的。經濟數據繼續造假下去,天津政府就破產了。
我大中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只有6個能實現財政盈餘,能輸血給中央,其它25個,都是靠從中央乞討活著。
從根本上說,其實就是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北京養活了全中國,連山東天津都處於財政凈虧損狀態,需要這六省的財政轉移支付輸血。現在窮省們紛紛自曝數據造假,這也是因為它們的財政已經不堪重負,已經只能靠認錯來爭取更多的補貼了。按現在的遊戲規則,越早認錯的地區,就越能搶到更多的補貼。
那麼,接下來,下一個承認造假的是誰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要講述的,是我大中國31個省及直轄市的財政的盈虧情況。在這裡,事實上是將每個省級行政單位當成了一個公司,它通過轄區內的經濟活動掙來財政收入,用以應付各種開支。如果它的收入無法應付開支,那麼,按照我國現在的財政制度,它只能指望中央財政從富省收到錢之後,轉移過來補助它,也就是傳說中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在正文之前我必須先對本文涉及的一些數據做一些概念性的解釋。我國實施分稅制,也就是區分國稅與地稅。國稅中的大部分上繳中央,地稅中的大部分留給地方。同時,地稅部門往往還承擔了非稅收入(主要是各種規費)的征繳任務,我在下文的計算中,將非稅收入納入了地稅部門的收入之中,當然,考慮到社保費專款專用的性質,我將規範收入中的社保費收入全都扣除了。地方政府將稅款上繳中央之後,中央會根據地方政府的申請和其實際財政狀況,將收繳上來的稅款,再次轉移支付給財政收支不平衡,存在財政缺口的地方政府。
此外,財政收入中還有一塊,以土地出讓金為主的政府基金性收入,這一塊算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往往占到地方政府總收入的4成以上。不過,政府基金性收入與社保費用的性質一樣,也是專款專用的,多賣地了就多花,少賣地了就少花,不賣不花,這筆錢不放在預算內收支的範疇之內,沒有超支或者轉移支付這一說,也不能拿基金性收入去填補預算內收支的虧空,所以對這部分收入,本文也不予考慮。
好吧,現在,讓我們正式開始這次奇特的數據之旅吧。相信我,你們在看到下面的數據的時候,一定會目瞪口呆,甚至會遭遇人生觀和世界觀層面的衝擊。
上篇:25省,5萬億
華北三省市
首先要登場的是華北三省市:山東、天津與河北。
如上圖所示,全國GDP規模長年排行第三的山東,從2016年開始,不再能創造財政盈餘,它的國地稅總收入在當年度竟然低於當年度的財政預算支出64億。這意味著在2016年,中央財政除了把從山東收繳的國稅收入全部還給山東之外,為了保證山東財政的收支平衡,不至於財政破產,中央財政還必須要向這個GDP規模全國第三的經濟強省補貼64億。在這裡順帶解釋一下,山東的財政收支數據不含青島這個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的財政收支是直接對國務院的,不向省級財政負責。到今年上半年,山東的財政缺口擴大到了387億。這還真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考慮到地方政府的表內債務已經被嚴格管控起來,理論上不許有新增債務,只允許通過債務置換方式借新還舊,並嚴格禁止以發債形式彌補預算內資金的虧空,所以,山東目前的這近400億財政缺口,也只能依靠中央政府從富裕省份收集到盈餘資金之後,轉移支付給山東,來填補虧空。
然而山東的這種表現也只不過稍微令人感覺到驚訝罷了,還遠遠稱不上驚人。直轄市天津居然從2015年開始就陷入了財政虧空狀態,當年度國地稅總收入低於其財政預算支出299億。此後天津就連續虧損。2016年虧損790億,到今年上半年,天津的財政缺口依然高達258億。至於位於環京赤貧帶的河北,當然是處於長年累月的財政虧空狀態。2016年河北的財政缺口2257億,今年上半年的缺口是1260億。當然,華北地區還有一個北京,作為首都,當然不可能出現財政虧空的情況。關於北京的情況,我們到後面再說。
2016年華北三省市財政缺口合計3111億,老實說,與我們在後文即將看到的數據相比,這種財政缺口規模,還真算是低得要命。
東北三省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的是現在的老大難省份:東北三省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關於東北三省,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我們就將東北三省視為一個整體就好了。從2014年到2016年東北三省財政整體缺口從3562億劇烈提升到了5580億,增加了57%;今年上半年的財政缺口為2575億。考慮到下半年的財政支付壓力遠遠超過上半年,所以東北三省今年的財政缺口規模估計要直奔6000億而去。這種缺口,當然也依賴於富裕省份省吃儉用掙來的財政盈餘來填補。
西北七省
西北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區,算是比較敏感的地區。這一段我們要來看看寧夏、青海、山西、甘肅、陝西、內蒙和新疆的財政收支情況。不會有任何意外,這7省全都處於財政虧空狀態,它們當然都無法向中央財政貢獻盈餘,並且一定會高度依賴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
下篇:六省一市,支撐中國
我直接放出這六省一市的收支數據表好了:
2016年,福建的財政盈餘644億,深圳2851億,江蘇5178億,浙江5441億,北京6390億,上海7748億,廣東9301億,合計起來,六省一市總共給中央財政帶來了30373億的貢獻。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這種貢獻規模已經達到了極限了,從2014年到2016年,六省一市合計的財政盈餘幅度始終維持在3萬億左右。今年上半年的合計盈餘規模1.7萬億,考慮到下半年的財政支出更大,預計今年這六省一市的財政盈餘規模,也就是3萬億左右了。
這樣的數據,與財政缺口數據相對比,還真是一件令人感覺悲傷的事。2014年,25省的財政缺口3.2萬億,與六省一市3.1萬億的財政盈餘數據大致能對應上。然而到2016年,六省一市的財政盈餘依然保持在3萬億出頭,而25省的財政缺口卻已經高達4.8萬億,今年更是必定要突破5萬億了。一來二去,這中間的差值,已經高達2萬億!
我大中國當然不能坐視地方政府的現金流斷裂而破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能做出的最合理的選擇,就是政府借債。任由地方政府自行舉債是不行的,是必須禁止的。唯一的選擇,只能是中央政府發行國債,以籌集資金去填補25省的財政缺口。
然而我們必須知道的是:中央政府的維持本身也是要錢的。軍事外交開支,中央各部委的行政開支,國家級重點建設項目開支,這都是要錢的。2016年中央政府本級預算內支出2.74萬億,今年上半年1.42萬億,這筆錢也是節省不了多少的。要知道中央政府也沒有更多的收入來源了,除了六省一市的3萬億財政盈餘必須上繳中央之外,另外的最大一筆收入就是央企上繳利潤了,2016年利潤上繳規模5038億,合計起來,一年也就是3.5萬億左右。
好吧,現在我們知道了:2016年,我大中國中央政府手裡能動用的資金總量3.5萬億;它承擔的財政支出規模則高達7.54萬億,其中維持自身運轉的中央本級支出2.74萬億,填補地方政府財政缺口必須的4.8萬億。7.54-3.5=4萬億。這,就是我大中國目前切切實實的財政壓力。
在本文的最後,我給出這樣一組數據:2015年,我國的國債發行規模1.99萬億;2016年2.95萬億;今年上半年1.37萬億。
最後呼籲一下,財政如此困難,亟需俠之大者,為國買債!不買國債,談何愛國!最後的最後,地價會怎樣?房價又會怎樣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星火記者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