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NTU食閣的攤販可是頭疼了……
-
居然來了個管理層通知,說到8月底之前,招牌上所有的華文文字都得刪除,只能留下英文字……
這到底是搞哪樣?
據說,對于這個要求,很多攤販都表示不理解~但是又不敢“反抗”~其中有攤販認爲:“南大的前身是傳統華校,如今卻完全剔除華文,讓人有點難以接受。難道南大的校門以後也只能用英文?”
對于是否一定要用全英的招牌,有NTU的學生認爲“新加坡菜肴的英文名很本土化,外籍學生可能不太熟悉,有雙語會比較好。”
也有學生認爲:“我覺得沒必要換成純英文的招牌,畢竟有些年長者看慣華文,對他們比較方便。”
而網友方面更是開展了激烈的討論:
“看了這則新聞,除了悲憤就是無語!在某人多年來的行政特意安排幹預下,培養了一大堆鄙視自身文化語文的香蕉人。無人否認英語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語文,也是我們和馬來族印度族和外國人的中立共同語,但偏偏就有一大部分的華族拿英語來和本族溝通而感到自豪和高人一等。更甚的是,把英語作爲家庭用語,和父母,兒女全用英語交流,甯可用那種連洋人都搞不懂的不三不四英語如:Chay Kuey Diao, Wan Tan Noodle 而不用雲吞面,用 PigOrgan Soup 而不用豬雜湯。可悲的華族新加坡人啊,你果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只在護照上被認可爲Singaporean,而口操Singlish,外表爲黃皮膚的名符其實的香蕉人!”
“哈哈哈。。。這算不算《語文歧視》、《種族歧視》???個人感覺:根本就是!!!當權者是來自那國、那個民族、竟然對新加坡的文化這麽無知 。。。哈哈哈 。。。!!!”
“何止南大的食閣。現在不少食閣的攤位招牌,都無中文。賣麻辣燙的招牌是“Ma La Tang”。諷刺的是,這些食閣集團的大老板都是受中文教育的,畢業于華校的正牌華校生。政府並沒有禁止食閣在招牌上加上中文,丟掉華文的反而是受華文教育的華校生。真的是情何以堪!”
“記得在若幹年前,我住的地方也曾在一項美食會上發生類似的事件,結果超過百分之 80 的我族檔子當場罷賣,收拾檔子回家去!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相同的族群,但是反應是截然不同!”
“此人不會做生意,有沒有吸取大馬的一問種族歧視的旅店餐館,後來華族不去他的店,結果生意量大降,南大之前是勞苦大衆踏三輸車籌錢,尤其是華人的各階層出錢出力辦的,不用華文,是傷了前輩華人的心,對不起他們的一片苦心。”
對此你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