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印度軍隊侵入中國與不丹爭議的中方一側,阻止中國修長一條戰略公路,至今還呆在中國領土上拒絕撤離。隨著中國外交部抗議的調門越來越高,許多愛國的同胞們激動地認爲中印邊境軍事沖突已經不可避免。一貫自我感覺良好的愛國者們,甚至意淫近日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與印方的沖突,是“巴鐵”出手幫中國解圍。
我必須說,中印之間不可能發生大規模的軍事沖突,且巴基斯坦不可能替中國圍魏救趙。本次印軍侵入中國領土的邊境糾紛,最終會以中國承諾停止這條公路的建設、印度退出中國領土而圓滿結束。
印軍越境進入中國洞朗地區
爲何說中印不可能發生大規模軍事沖突?這是因爲中印雙方都打不起一場大規模戰爭。
在印度方面,雖然其人口增長快速超越中國,近十多年來的經濟發展也舉世矚目,且最近三年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中國,但畢竟經濟起步晚、底子差,目前經濟總量和綜合國力差中國太多,完全沒有跟中國大規模較量的本錢。相反,印度只要繼續忍耐,隨著綜合國力和人口規模與中國相比此消彼長,又背靠迅速形成的美、日、印、澳准軍事同盟關系,再過25年左右就有了挑戰中國的戰略優勢。張胡子
對中國來講,雖然目前在軍事現代化、綜合國力和經濟總量上對印度有壓倒性優勢,但中印邊境處于中國邊遠地區,最近處離印度首都卻只有300多公裏的距離。單純從軍事上講,在中印邊境上,印度部署的9個山地師並非不堪一擊;印度空軍裝備的蘇-30MKI、“幻影”2000戰鬥機,性能超過中國現役主力戰機,且印軍主力戰機的作戰半徑更靠近作戰區域。
就局部邊境沖突而言,中印雙方如今鹿死誰手,真的與1962年有了很大不同。那時中國由于朝鮮戰爭中獲得了蘇聯最先進的軍事裝備,戰鬥力遠超過印度軍隊,而如今俄羅斯出口給印度的蘇-30戰機,性能就比出口給中國的蘇-30高了一個檔次。
中國對印度最大的軍事戰略優勢在于導彈。但導彈對邊境陸軍作戰的支持效果相當有限,如果大規模攻擊印度縱深戰略目標,則不但會導致國際社會對中國做出強烈譴責與制裁,而且印度海軍必定封鎖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的印度洋通道,不但可以輕易切斷中國超過70%的進口石油供應,而且會導致60%以上的對外貨物貿易中斷。這是中國經濟和社會正常運轉不可承受之重。
有中國媒體宣稱,只要印度膽敢切斷中國印度洋對外通道,中國就將切斷日本經南海的貿易通道。先不說被印度卡住喉嚨就報複日本的正當性,單純從軍事上講,這種想法就無異于自殺。美國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動,目前得到了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大力響應,只要中印發生大規模戰爭,南海國際貿易通道絕對不是控制在中國海軍手中,而是被美、日、澳聯軍所控制,且歐洲和東南亞各國還會爲美國護航行動出錢出力。
是否如中國自媒體的一些愛國者們分析的那樣,一旦中印發生大規模沖突,俄羅斯會聯手中國擊潰美、日、印、澳聯軍,並直接挑戰北約軍事集團?首先,俄羅斯與印度的關系好于中國,俄羅斯賣給印度的武器都比中國高一個檔次,最近俄羅斯海軍還在靠近中國的遠東地區與印度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其次,看看普京赴G20峰會的專機連穿越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的上空都不敢,就知道被中國愛國者吹捧爲戰無不勝的俄羅斯有多大的份量了。
事實上,在二戰後的曆次代理人戰爭中,前蘇聯、華約集團和現在的俄羅斯,從來就是美國和北約的手下敗將——惟一的例外是越南內戰,美國敗退也不是軍事失利,而是受制于美國國內強大的反戰政治運動——事實證明,美國人民做了正確的選擇,幾十年後越南又重新投入了美國的懷抱;相反,出人出力幫助越南打跑了美國,順帶奉送了大片領土、領海的中國,如今反而成了越南的敵人。
歸結爲一句話:中印局部邊界戰爭,中方並無1962年那樣的必勝把握;大規模軍事沖突,則中國面臨印度洋貿易通道被印度海軍切斷,經濟活動全面停滯的巨大風險。且一旦開戰,中國除了四面楚歌,找不到一個可以依賴的盟友。
至于假巴基斯坦之手,開辟第二戰場,則根本就是中國愛國者們自作多情的笑話。
印度真相:貧而不弱
輕視印度是我們最大的危險
作者:袁南生
中印最近幾十年發展都很快,中國因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爲世界矚目,印度也因快速發展而成爲“金磚國家”之一。中國在許多方面較印度先進得多,例如,2012年中國GDP約8.3萬億美元, 實際增長率爲7.8%,印度則爲1.8萬億美元, 實際增長率爲5.3%。印度整體落後于中國至少20年。11年前,我任駐印度孟買總領事時,不少印度朋友就已對我明確表示看到了這一點。但是,多年來,印度在發展速度和水平上一直是僅次于中國的國家。不少國人對印度發展中的積極面看得不夠,對消極面看得過重,簡單地用“窮、亂、差、慢”看待印度,這明顯不符合事實,不利于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筆者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換個角度對印度談幾點看法。張胡子
窮而不苦
印度人均GDP比中國低得多,與中國相比無疑要窮得多,但印度人不覺得苦,幸福指數非常高。民意測驗表明,相信有來生的印度人90%以上希望來生還是印度人。爲什麽會這樣?一是印度開國時就實行全民公費醫療。這一福利甚至延伸到在印度的外國人。我在孟買時的同事、駐孟買副總領事的女兒不慎受傷,送往醫院治療完畢,分文未交,簽字就行了,原因在于這是一家公立醫院。二是印度對教育的投入一直占GDP的4%以上。我在印度工作時,公立大學特別是新德裏大學、尼赫魯大學這樣著名的公立大學,學生幾乎不用交費,學校管食宿,一年學費、吃住加在一塊,只合人民幣1600元左右。即使是私立大學,學費也不太貴(外國學生攻讀碩士學位的學費、食宿費總共6000美元)。完全靠學費學校根本辦不下去,錢從哪裏來?來自于社會的捐款。三是國家在法律上盡可能促進社會公正。1950年印度憲法頒布,其中一個主要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歧視,不能在種姓上有任何的區分和區別對待。因此,即使是新德裏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也必須留出10%以上的名額專門招收“賤民”學生。再比如,印度法律規定:有多少殘疾人,公務員中就必須爲他們保留相應比例的名額;卡納塔克邦有7%的殘疾人,因此給殘疾人保留7%的公務員名額。
印度整體上雖窮,卻能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例如,除了電影、馬戲,印度其他演出都是免費的,不少劇場只有發票窗口,沒有賣票窗口。我曾在印度欣賞過維也納交響樂團、莫斯科芭蕾舞團、南非歌舞團和其他許多演出,包括印度歌舞的演出,與其他觀衆一樣,從來都是憑領的票入場。孟買10多個劇場常年免費演出,主要由企業和政府買單。
印度公立學校的學費便宜得不可思議,實際上等于是免費教育。例如,公立中小學校每生每月學費平均僅40~50盧比 (約合人民幣8元),印度90%以上的中小學生在公立學校就讀。來自窮困地區的大學生一般都有助學金。印度生活用水、辦公用水沒人裝水表,也沒人收水費。我在孟買的辦公室也好,家裏也好,同印度人一樣,只管用水,不管交費。印度還有個奇怪規定:農民可隨便進城,在一個地方住了30年以上,這個地方就屬于你。所以印度的城市裏有大片貧民窟,這是由于城鄉沒有隔斷。對于進城的農民,政府提供醫保和幾乎免費的義務教育等。媒體上經常看到關于印度富人施舍的報道。印度富人樂于行善,最大的私人財團“塔塔集團”形成了贊助慈善事業的機制,印度首富普萊姆基一個人贊助辦了100所學校。2003年,印度撒哈拉集團董事長羅易的長子舉行婚禮時,爲101對無錢辦婚禮的新人舉辦了集體婚禮,並贈給他們20萬盧比的支票。第三天,小兒子也舉行訂婚儀式,又向14萬窮人免費發放了食品。
印度新德裏大學
爲什麽印度人窮而不苦?這同印度文化主要是宗教文化有關,同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有關。如果說西方流行罪感文化,認爲人生來是有罪的,每個禮拜要到教堂去贖罪;中國流行樂感文化,相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莫使金樽空對月”;印度則流行苦感文化,認爲人越受苦,精神越升華,離神就越近,來世也就越幸福。正因爲印度倡導苦感文化,所以直至現代,大多數人仍奉行素食主義,同時不斷有人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中。
雜而不亂
印度與中國都是文明古國,但印度比中國要雜得多。大一統的中國可以用一個“統”字來描述,反之,可以用一個“雜”字描繪印度。自秦漢以來中國一直是中央集權專制,印度卻從未出現過中央集權王朝。印度所在的南亞次大陸是多種族、多語言、多宗教、多種姓的社會多元化地區,在曆史上,除孔雀王朝(大致與中國秦朝同時代)和莫臥爾王朝(與清朝大體同期)曾短暫實現次大陸基本統一外,其余絕大部分年代處于邦國林立的分裂狀態。即便在短暫的統一時期,地方對朝廷也只是臣服和進貢的關系,中央對地方也未實行過郡縣管理。在漫長的古代社會,是頗有張力的印度教使得南亞獲得某種程度的文化統一。而政治統一則到了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才實現,自上而下的文官制度以及連接各地的鐵路和電報網絡催生了以“雜”爲基本特征的現代印度。張胡子
印度的“雜”體現在語言上。印度是語言大國,據1962年人口調查的統計,印度人講的語言有1652種,印在鈔票上的官方語言有15種,每個邦又有本邦的官方語言。僅在孟買,大街上人們說的至少有26種語言,中小學生既要學全國通用的印地語,也要學英語和邦裏的官方語言。印度的“雜”又體現在數百個政黨林立,無論國大黨還是印人黨,都得依賴地方小黨的支持才有可能在中央執政。于是乎,印度政壇長期呈現“四兩撥千斤”、“小黨唱大戲”的局面,一批地方強人朝秦暮楚,縱橫捭阖,在全國政治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上升,以至擁有呼風喚雨、與中央分庭抗禮之力。盡管這樣,印度總體上仍是雜而不亂,運轉有序。非暴力與不合作,而非大規模流血犧牲,使印度開國的成本在大國裏面最低。自印度獨立以來,從未發生過軍事政變。每次大選都有條不紊地進行,政府更替有序,與鄰國巴基斯坦形成鮮明對比。
印度管理成本很低,公務員與納稅人的比例是1:92。政府沒有自己的報紙,沒有會議室,沒有文山會海。印度窮人盡管很多,卻基本上沒有拐賣婦女兒童現象,也沒有集體偷渡現象。盡管印度數億人口沒有脫貧,許多人露宿街頭,以乞討爲生,但非法出境的案件不多。沒有人靠當蛇頭、做“人販子”爲生。印度基本上沒有盜版軟件和光盤、假冒僞劣産品,假冒僞劣藥品不敢說沒有,但確實因少而難得發現。印度醫院用血靠捐獻,社會上有負責獻血的慈善組織,願意捐獻者不乏其人。醫院不買血,窮人也不賣血。印度貧富懸殊大,1400萬人口的孟買,竟有770萬人住在貧民窟,然而貧富如此兩極的印度,社會治安狀況總的來說卻不錯。遊覽各地的廟宇名勝,遊客一律要把鞋子脫了放在門口,但不論什麽樣的名牌鞋也絕不會丟失。
印度火車常常人滿爲患,但沒有票販子,也沒有假票。火車即使已經開動,你如果沿月台追趕,車上會伸出許多雙手拉你一把,並爲你挪出一個地方。印度公共汽車沒有車門,車開動後,一些人還跳上跳下。
中産階級開小車出門,車裏能擠多少人就擠多少人,擠不下的塞到車後物品廂裏,警察司空見慣,熟視無睹。車與車相撞了,只要還能走,一聲“拜拜”走人,從未看到過因此吵架。印度雖然很雜,但對國粹的恪守毫不松懈。漢族人近代以來學西裝革履,以致現在已經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了,而印度人穿紗麗幾千年不變,至今引以爲傲。印度當年栽種鴉片賣到中國,鴉片在中國一度泛濫成災,但鴉片當年在印度沒有泛濫,今天,印度吸毒人員仍遠不如中國多。
緩而不慢
根據最新人均GDP排名,中國在世界上列第89名,5414美元,印度第138名,1389美元。印度經濟實力比中國差得多,但一直在發展。印度以中國1/3的國土,負擔幾乎與中國相當的人口,以中國1/3的GDP,在相同的時間內,能提供幾乎免費的義務教育、免費醫療,能養得起航母,能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並制造出原子彈。印度經濟增長始于2001年,到2009年,8年時間裏,印度人均實際工資和收入的增速比人均GDP增速高出兩倍,老百姓實實在在分享了經濟增長成果。
印度人不著急,慢慢來,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人必然幹事少,效率低。印度某些部門的公務員確實人員少、任務重,但成效大。例如,印度的班加羅爾被譽爲南亞“硅谷”。2003年,在全球被評爲軟件能力成熟度5級的72家企業中,印度就有50余家,而這些企業一半以上集中在班加羅爾。但是,主管該領域工作的卡納塔克邦政府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科學技術部(相當于我國省級信息産業廳和科技廳),全部工作人員只有7人。從總體看,印度是經濟不發達國家,但在一些領域,它又處于十分先進的地位。
如印度的文盲率極高,差不多1/3的人口是文盲,但高等教育卻很發達,不僅培養出世界一流的軟件工程師,且迄今爲止已産生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包括文學、物理學、醫學、經濟學以及和平獎。獨立以來,印度培養的科技人才數量一直名列世界前茅。
印度人不急不慢,時間好像不值錢,但解決電腦“千年蟲”問題卻最快、最徹底,贏得了世界第一。在印度,手機擁有者比中國少得多,但印度手機早已單向收費。在印度找個網吧特別費勁,但其信息産業卻一枝獨秀讓世界驚奇。比爾蓋茨1997年3月訪問印度時說,“21世紀的軟件超級大國不是美國,不是歐洲,而可能是印度”。
印度硅谷——班加羅爾
中國與印度的“龍象之爭”中有一些奇怪現象值得關注——2003年,印度有23個股票市場,已全部聯網,中國只有兩個;印度上市公司1萬家以上,中國不到1300家;印度公司上市的資本門檻爲8000萬人民幣,中國則爲5000萬;印度的銀行體系有27家政府銀行,25家私人銀行,46家外資銀行,有47000個非銀行金融機構且基本上是私營的,還有差不多100多家商業銀行,其中75%是外資或私營銀行。這種情況下,印度爲創業者和企業提供的融資手段和渠道以及融資額,就比中國多很多。印度銀行的商業貸款有35%貸給國有企業,其他65%貸給私人、家庭和私營企業;相比之下,中國銀行貸款方向剛好顛倒過來,70%貸給國企,30%貸給私人。此外,中印呆壞賬的比率不一樣。正因爲印度的銀行體系和整個非銀行金融體系包括資本市場的私有化程度遠高于中國,所以印度的貸款往往流向那些能帶來更高回報、呆壞賬比率較低的私企。
腐而不敗
印度重大腐敗醜聞不斷,例如,“電信醜聞”中的前電信部長等一夥人爲所欲爲,以遠低于市場價值的“甩賣價”出售2G手機網絡許可證,導致國庫損失400億美元,成爲印度獨立以來最爲嚴重的官商勾結案,其首犯被美國《時代》周刊列爲全球第二大“濫用權力者”(因“水門事件”遭彈劾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名列第一)。但也應看到,禍害當今中國的一些腐敗現象印度卻幾乎沒有,或者說並不嚴重。例如,印度沒有公款旅遊風,也沒有吃喝風。
吃素的人占印度人口一半以上,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傾向吃素,反之,越沒有地位、越沒有文化的人什麽都吃。
一些印度人對素食的較真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連蘿蔔、花生等地底下長的東西都不吃,因爲不願殺生。印度朋友科米卡對我說,他訪問中國期間,中國餐館用煮過葷菜的鍋給他做素食,那怎麽行呢?
印度沒有天價煙酒,煙酒在印度男人中不那麽流行,抽煙的人極少,公務往來和紅白喜事沒有人敬煙。印度的煙僅10支裝,比中國的煙短。印度人口袋裏裝一包煙、一個打火機的不多,許多煙民甯願買一支抽一支,且常常躲起來抽。印度沒有公車攀比風,自政府總理以下,官員乘坐的都是同一牌子、同一款式、同一顔色的國産車,幾十年來都是如此,以至老百姓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乘外國車、高檔車的都不是當官的。印度官員沒有奢侈風。即使印度國防部大樓裏,海軍參謀長、空軍參謀長和陸軍參謀長這樣的最高將領(總統是三軍總司令)的辦公室,也沒裝空調。夏天高溫常達45攝氏度左右,他們的辦公室裏也只有電扇在轉。我去過多次的馬邦邦長、孟買市長等的會客廳和宴會廳裏也沒有空調。
印度最好的房子之一是學校,而不是政府辦公樓。
這不是因爲印度太窮,而是議會不批准這方面的開支,印度大的公共支出必須經議會批准,批准前要經過多番公開辯論。找部長、邦長等行政高官沒用,他們只有執行權,沒有大的審批權,且公共開支完全透明,難有貓膩。也正因此,印度難以産生成克傑、劉志軍這樣的貪官。張胡子
不少人喜歡把中印關系描繪爲“龍象之爭”,我在印度工作時的印度外長辛格對此表示:中、印競爭是龜兔賽跑,印度是龜,中國是兔,兔跑得快,龜落後了,但“千年烏龜十年兔”,最終誰跑得遠還要看。辛格的話表明,印度承認落後卻不甘落後。習慣于從龍象之爭視角看待中印關系的讀者,不妨換個角度,從龜兔賽跑的角度,來個換位思考。
對此,你怎麽看?
歡迎給小編留言!
覺得不錯請點ZAN!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5篇文章你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