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印邊境局勢吃緊之時,印度國內最近掀起了又一輪的“抵制中國貨”浪潮,不僅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激烈言辭,在一些城市甚至還出現了公開燒毀中國商品的行爲。不過,當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和一位中國浙江商人陳先生了解情況時,他的第一反應卻是:“他們還抵制我們??我們很多人根本就不願意和印度商人打交道好嗎?”
陳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幾年前,他曾在新西蘭和一個印度人談路由器的買賣。“本來都商量好了價格是83新西蘭元一個,結果見面的時候,他卻突然反悔又說要60元一個。我當時就很生氣,索性不談了直接走人。”
陳先生對印度商人的情緒並不是單獨一例。“我們做外貿的,印度人來詢價,我們都不理的,那些印度采購商在中國的名聲有多差,外貿圈都知道”,做外貿行業的網友“QING ZHOU”在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發帖這樣寫道。
這個寫在去年10月排燈節前後,也就是印度上一輪“抵制中國貨”浪潮之時的帖子,最近因中印兩國局勢再次火了起來,也再次激起了很多和印度做過生意的中國外貿人前來留言“吐槽”:“到印度的貨……我們貨代都不賺錢……”“前些天剛接了阿三的單子,項目都要開了遲遲不見單證過來”“深有感觸,很多印度廠商不講信譽。”
QING ZHOU在帖子中寫道,印度人詢價喜歡把數量往大了吹,動不動就說要一個兩個貨櫃,讓中國夥伴報大量采購的價格,但他們真實要購買的數量可能算下來連十分之一的貨櫃都沒有,在得到價格之後,他們會立即要求中國人以大額采購的價格賣給他們極少量的貨。“(中國人)當然第一次肯定上當了,算下來有點利潤也就做了。”
“印度人喜歡花式壓價”這一點也得到了無錫華美板業的常務副總龔曉東的證實,這位向印度出口不鏽鋼模板的中國商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的購買力相對較弱,壓價已經成爲了他們的一種習慣。自己所做的不鏽鋼模板屬于工業産品,所以情況還好,但如果是消費品等行業,這個現象就會比較嚴重。“總之,印度人喜歡斤斤計較,和他們做生意要犯不少口舌,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
另一點讓中國人啼笑皆非的是印度商人的“占小便宜”和過分的“自來熟”。
潘先生是杭州一家向印度出口裝飾紙的公司的外貿銷售,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一般的企業到我們公司來商務拜訪,都是只來三個人:老板、采購和設計師。印度人經常一來一二十人,烏央烏央一大片。我們後來才知道,其實這裏面很多人可能就是這些印度商人的親戚朋友,他們是把商務拜訪當成了觀光旅遊,借此機會跟著來玩一下吃個東西什麽的。”還有在外貿行業工作的網友表示,印度客人還喜歡專挑飯點去成群結隊地“考察”中國工廠,好借此蹭頓飯。
最讓中國商人頭疼的是和印度人做生意結算尾款的困難。
QING ZHOU表示,印度人一般會把定金比例盡量壓低,但付尾款的時候卻特別“不著急”。他回憶自己經手的一單生意時稱,“(我們)每天打多個電話,(他們)都各種理由搪塞”,前後曆時7個月,印度人才付清尾款,把貨提走了。他還稱,在這期間自己才了解到,有時候印度人故意不及時提貨,目的是讓中國廠家心慌,因爲一些電子産品裏面的電池是有壽命的。對此,龔先生和潘先生則分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己的公司現在一般都要求印度合作夥伴先把全款打過來,尤其是小一點的印度公司,款到了之後才發貨。
“看到很多印度網上寫著抵制中國,我就感到很可笑”,一位網名爲Allen的網友在知乎上這樣寫道,而這或許也反應了一部分中國商人的心聲,“我現在根本就不做印度的單,他還抵制中國呢,我抵制印度都來不及呢真搞笑。我現在見到印度的詢盤根本提不起興趣,沒有印度訂單更好!”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5篇文章你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