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稱贊中國在電子支付領域領先、感歎新加坡落後的消息成爲網上熱議的話題。
李顯龍稱贊中國電子支付領域的優勢是真,但說新加坡人是“鄉巴佬”實則有些自謙成分。
在國慶群衆大會的演講中,李顯龍以在上海買栗子看到微信支付廣泛使用的小故事說明中國在電子支付領域走在前沿,鼓勵新加坡人爲實現“智慧國”願景“奮起直追”。
另外,李顯龍也說到:
我們在一些方面落後于其他城市,比如電子支付,中國是在電子支付方面最先進的國家,林瑞生(新加坡人力部長)告訴我他是怎麽發現的。
幾年前他在上海,看到街頭人們排隊買栗子,他看到他們只搖晃了一下手機,沒有付現金就拿栗子走了。作爲新加坡人,他以爲這一定是有什麽特別優惠,于是輪到他時,他自信地對小販說我不用優惠,我會用現金付全價。
小販什麽也沒說,只是露出很奇怪的表情,然後給他指了指旁邊的二維碼。林瑞生這才知道,二維碼不是什麽優惠,是用來微信支付的。他才是一個鄉巴佬,(全場大笑)
事實上,在中國很多城市,現金支付已經過時了,連借記卡和信用卡都很少用了,人人都在使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這些應用和銀行用戶相連,要付錢時,只需拿起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幾乎所有的支付都可以使用這些應用。
你可以在路邊攤買小吃,你可以看到這裏的二維碼,另一個在這裏,可以付出租車費,甚至可以給服務員小費,所以當中國遊客發現這裏必須使用現金,他們問新加坡怎麽這麽落後?
互聯網正呈現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中國已經占據了前排優勢,網絡專車、共享單車等新創意不斷湧現。但有些因爲觸動利益,卻推進乏力。但新加坡仍然具有以下的優勢:
1.超強的行動力
新加坡政府2014年提出智慧國願景,但李顯龍今年2月坦言智慧國建設進度還不理想。
在電子支付方面,新加坡絕非一片空白,只是目前電子支付方式種類繁多,消費者必須帶著多張不同的卡,商家也須安裝多種不同的銷售終端機。由于成本等因素,電子支付在一些地方使用率較低。
據畢馬威會計事務所去年爲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完成的一項調查,新加坡商場約七成交易以非現金方式進行,其余三成則以現金爲主。小販中心和組屋區的交易方式則正好相反,七成交易以現金進行,只有三成交易使用電子付費。
電子支付是新加坡邁向智慧國的重要途徑之一,新加坡政府的目標是把無現金普及率從目前的60%增至90%。
爲推動電子支付“落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近期與各家銀行聯合推出PayNow服務,用戶可以跨銀行付款。
2.十足的爆發力
利用科技改善人民生活、爲人民生活提供便利,一直是新加坡政府努力的方向。新加坡在2014年正式提出智慧國發展願景,並設立智慧國事務署,幫助中小企業應用數碼科技。
據了解,目前已有300家金融科技起步公司落戶新加坡,超過20個國際銀行和保險公司也在新加坡設立創新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包括線上付費服務公司PayPal的創新實驗室、安盛保險的數據創新實驗室等。
7月,西門子全球首個聚集多個領域數碼專才的數碼化中心落戶新加坡;8月,西門子又同新加坡航空業協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以期幫助後者更多會員實現數碼化。
易華仁認爲,新加坡處于捕捉數碼時代商機的良好位置,“新加坡的目標是成爲亞洲的數碼首都和智慧國”。
3.天生的危機感
新加坡智慧國及數碼政府署8月發文,詳述智慧國計劃的發展進度時指出:“新加坡有可能在電子付款和數碼身份認證系統等新興領域落後,這個危險很真實。新加坡需要再次有緊迫感,去做得更多。”
其實,智慧國及數碼政府署的評估、李顯龍在講話中提及林瑞生在上海的“鄉巴佬”經曆,與新加坡人骨子裏的危機感一脈相承。
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匮乏,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的獨立史讓新加坡人形成了很強的危機意識,他們認爲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確保領先優勢。
電子支付等被外國人譽爲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但中國人沒有理由驕傲,新加坡人也不是“鄉巴佬”,大家都在轉型、發展的路上。
新加坡留學-在線咨詢
長按下方二維碼
聯系意騰教育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