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文化傳承中,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有很多種異獸,想必很多人是只聞其名,也不知其情不知其形,更不知其真實情況。下面筆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畢方的外形象丹頂鶴,但是只有一條腿(一說為只有一隻翅膀),身體為藍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畢方不食穀物,吞吃火焰,據說畢方的出現預示著大火。而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著蛟龍牽引的戰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車旁。
《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呲鐵又叫食鐵獸,據當代學術考證認為其是現在的貘。《神異經》對呲鐵外形的記載有:”角足大小形狀如水牛,皮毛黑如漆。”呲鐵古代神獸之一。
「白澤」是個傳說中的神獸,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方術,所以從很早開始,就被當做驅鬼的神和祥瑞來供奉。尤其到了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重。
《雲笈七籤·軒轅本紀》「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于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鬼車又叫做「九頭鳥「、」九鳳」,本身是十個脖子,據說它的第十個頭是被周公旦命令獵師射掉的,那個沒有頭的脖子不斷地滴出血 ,古人認為如果九頭鳥飛過,要吹滅燈火、放狗把它趕走 ,否則九頭鳥會吸走小孩子的魂氣,現在一些地區還有相關保護小孩的民俗 。
《山海經·大荒北經》開篇就說:”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該書《海內東經》則說:”漢水出鮒魚之山,帝顓頊葬於陽,九嬪葬陰,四蛇衛之。”
九嬰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出自《淮南子·本徑訓》。它是水火之怪,能噴水吐火,其叫聲如嬰兒啼哭,故稱九嬰。
《淮南子·本經訓》記載:”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諸犍又名胖郎神,其獸力大無窮,善射。此乃威力無窮,被擊中者,9死1生,生則殘廢,生活無法自理,可怕無比。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山海經(北山經)》:「有首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
英招參加過征伐邪神惡神的戰爭範例,在後世大禹誅殺九頭惡怪相柳時立下了奇功。在傳統神獸中,英招的形象是比較豐滿的!
《山海經·西次三經》: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時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泑水。其中多蠃母,其上金青雄黃,多藏琅玕、黃金、玉。其陽多丹粟,其陰有多采黃金銀。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蘇東坡就曾寫過一篇《老饕賦》說:「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為饕餮增添了幾分貪吃的可愛。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山海經》的註解,這裡說的狍鴞即是指饕餮。《神異經.西荒經》中有云:「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計蒙是光山山神,龍頭、人身、鳥爪,臂生羽毛,揮臂張口噴霧致雨,是司雨之神,亦名雨師 。中國的山神數量眾多,但是有名字的神卻很少。而像計蒙這樣有完整名字的神,則都擁有強大的力量。 計蒙神在共工與帝顓頊之戰中也有出場,計蒙屬帝顓頊一方,擊敗了共工。
筆者認為混沌獸是最強大的獸了,肉嘟嘟的樣子也蠻可愛的!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混沌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牴觸善人,憑依惡人。 應聲蟲居於…見則能霸天下。 契俞獸中最大者,龍頭馬尾虎爪,長四百尺。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至於異獸武力值排行嘛!我可不知道怎麼排?山海經的內容包羅萬象,對後世同類型的作品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種影響至今仍存在,在山海經那麼多的內容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書中對於各種各樣的精怪的記載,在下面所羅列的上古十大精怪中,你都認識哪些呢?
《山海經·海外東經》:「 雨師妾 在其(指 湯谷 )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郝懿行 箋疏:「 雨師妾 蓋亦國名。」
《山海經·西山經》:「槐江之山,丘晴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渤水。其中多贏母,其上多肯雄黃,多藏琅殲、黃金、玉,其隕多丹粟,其陲多采黃金銀。寅惟帝之乎圃,神英招司之,其狀屬身而人面,虎文而舄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郭璞註:「即玄圃也。司,主也。招,音韶。」
《山海經》中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夫諸是一種長著四隻角的鹿,它的情狀似溫柔潔凈,喜歡四處角戲,它一出現,其地必定是大水時期。
乘黃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異獸名或神馬《山海經·海外西經》:「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
馬身人面鳥翼英招是上古時期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西次三經》:「槐江之山……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
羬羊是古代漢族傳說中的一種野獸名,出於錢來山,它的形狀像羊,卻長著馬的尾巴。據《山海經》,它的油脂可以滋潤乾裂的皮膚。《山海經·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
長右,傳說中獸名。《山海經·南山經》:「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狀如猴而四耳。其現為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何羅魚,異魚名,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一首而十身。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譙明水從這座山發源,向西流入黃河。水中生長著很多何羅魚,長著一個腦袋卻有十個身子,發出的聲音像狗叫,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癒癰腫病。
山膏(huān,音歡),漢族神話傳說中怪獸名。其狀如豬,好罵人。其說始見於先秦。《山海經·山中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赤若丹火,善罵。” 郭沫若 《沸羹集·趙高與黑辛》引 章炳麟 《為柳亞子題扇》詩:”江湖滿地嗚呼派,只遂山膏善罵人。”
古代中國的尖刺,也叫做巴蛇,據說體長達到180米、頭部藍色、身體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吞吃過往的動物,據說它曾經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由於修蛇也襲擊人類,所以黃帝派遣后羿前往斬殺,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後一直追趕它到遙遠的西方、將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在稱為巴陵。
猰貐又稱窫窳,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吃人怪獸,像貙,虎爪,奔跑迅速。傳說猰貐曾是天神,是燭龍的兒子。《山海經•海內西經》: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兕,指古代犀牛一類的獸名,兕的形狀似牛,全身長著黑色的毛,頭上只長著一隻角。最早見之於《山海經》:”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一種古代凶獸,出於小次山。屬於猿猴類,頭白色,腳紅色。這種野獸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大戰爭。《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鉤蛇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鉤蛇通過在水中用尾鉤把岸上的動物拉入水中捕食。《山海經·中山經》「東流注於大江,其中多怪蛇」 晉 郭璞 註:「今 永昌郡 有鉤蛇,長數丈,尾岐,在水中鉤取岸上人牛馬啖之。」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二:「 先提山 有鉤蛇,長七八丈,尾末有岐,蛇在山澗水中,以尾鉤岸上人牛食之。」
陸吾即肩吾,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崑崙山神名,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山海經·西山經》:”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郭璞注: “即肩吾也。莊周曰’肩吾得之,以處大山’也。”陸吾神掌管這”帝之下都”,還兼管”天之九部”。
橫公魚是古代漢族神話中的怪魚。出自《山海經》,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去邪病。橫公魚到了夜晚,跳到岸上,脫掉厚重的外殼,其樣貌有點像人類。所以有了’夜化為人’的說法。
肥遺是中國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旱魃之兆。出自《山海經》。共有三種,兩蛇一鳥。據說肥遺是一種居住在渾夕山山麓的怪蛇,有一個頭、兩個身體,出現的地方就會有大旱。 也有傳說稱肥遺是一種黃色的鵪鶉大小的鳥,喙是紅色的,據說吃了肥遺能夠治病、防止寄生蟲。
獓狠 (即獓因)上古奇獸,遁生於幽冥,以食活物為生,最喜食人,上古時期十大凶獸之一,其兇狠度與窮奇一般無二,喜歡為禍世間,後被上古大能,以陣法收入空間結界之內,被囚於蓬萊仙島之中。樣子有些像牛,長著四隻角,它的毛髮很長,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中山神,又做「鐘山神」(讀音:zhong shan shen) 自女兒山至賈超山共十六座山,方圓三千五百里。其山神都是馬身龍首神。又名中山神。
饕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物,別名又叫狍鴞,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
蚣蝮(gōng fù),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好水,又名避水獸,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
應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又名飛龍,亦作黃龍,另有學者推測應龍以庚辰為名;本居於天,曾作為黃帝大將斬殺蚩尤、夸父,曾以尾畫地成江,助大禹治水,擒獲無支祁。
「禍斗」原本是指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少數民族,但是它被形容為外形象犬的妖獸,可以噴出火焰。禍斗所到之處皆發生火災,所以古人將它看作火災之兆和極端不祥的象徵。也有說法稱禍斗吞食火,並且排出帶火的糞便。 禍斗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徵。
化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怪獸。《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記載:「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這是個人面豺身,背生雙翼,行走如蛇,盤行蠕動的怪物。它的聲音如同嬰兒大聲啼哭,又像是婦人在叱罵。化蛇很少開口發音,一旦發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據說春秋時代,有農夫在魏國大梁城附近聽見嬰兒啼哭,找到後發現卻是一個蛇形妖怪。此後三天,黃河果然泛濫,淹沒沿途八百五十多個城鎮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