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神秘的、科學無法暫時解釋的事,一些人就會動用外星人,請他們來解決。萬里長城也一樣,對於它的修築,有的人解釋不通的完整的意義,同樣把外星人請來了。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秦始皇時期與天外之民有過接觸,不但從外星人那裡學來了鉻金屬鍍到青銅劍上的鑄造技術,連長城都是外星人讓秦始皇建的,為的是和獅身人面像形成風水格局。這就是這些人慣用的伎倆,背後是幼稚+無知。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這是關於長城的意義,專家與教科書給予我們的一般性答案,但如果僅僅這樣理解長城,一定是非常膚淺的。
我們要說的是,萬里長城不是秦始皇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萬里長城是中國老百姓的集體智慧,關於它的秘密,很多中國人不知,一些外國人知道了不願說出,但要總結起來只有一句話:誰若膽敢侵犯中國,就將它困死於荒蠻之地!
秘密1:圈住優質土地,外來者從哪裡來一定將他打回哪裡去
河套這個地方,古人對它的說法很有意思。顧阻禹在《讀史方輿紀要序》說:「陝西據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陝西之在天下也,猶人之者頭項然,患在頭項其勢,必至於死。河套南望關中,控天下之頭項,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亂,天下亂。」
漢王朝將匈奴趕到漠北以後,主父偃上書建議漢武帝在河南筑朔方、五原二郡,他說,得朔方,廣中國。河套地區土地肥沃,而且有黃河天險可阻敵於外,秦將蒙恬就是以此為據點北逐匈奴(偃盛言朔方地肥饒,外阻河,蒙恬城以逐匈奴),運輸補給交通便利,那是開疆辟壤,剿滅匈奴的戰略要地(內省轉輸戍漕,廣中國,滅胡之本)。
河套的戰略價值在這些話里一目了然。黃河在這裡繞了個彎,向北一折,離匈奴人近了,匈奴人就常跑到這裡來發展壯大自己,根據史籍記載分析,其最早的政治中心可能就在這個地方,而這個地方確也讓其難以離開。因此,這就有了秦漢在對反擊匈奴戰爭中的巧合。
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始皇遣將軍蒙恬率軍北擊匈奴,蒙恬將軍在取河南地後,北渡黃河,取高闕(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攻占陽山(內蒙古烏加河北的狼山、陰山)、北假(烏加河以南夾山帶河地區)。匈奴不敵,向北遷徙,從此「不敢南面而望十餘年」,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萬里長城就在這之後,被蒙恬將軍率眾「連接」了起來。
漢初,匈奴人又跑到這一帶了,很快就壯大了,甚至有些讓漢朝沒辦法的意思。漢武帝發動反擊匈奴的戰爭後,衛青將軍基本是按照秦軍的作戰線路,拿下了河套地區,而後開始大規模地修築長城,匈奴漠南從此不再有王庭。「外來者」從哪裡來同樣被打回哪裡去了。然而,長城的意義僅僅是為了防守嗎?回答當然是不是。
我們都知道,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天然受限於水。他們要聚集大部隊南下,必須沿著大河才能前進,不然牲畜沒草、沒水全得餓死渴死在路上。那時候的補充水基本全靠河流,而秦漢在河套發起攻擊,並自此而始修築長城,等於把黃河乃至其他流向草原的河流給「鎖」住了,把水草豐美的地方圍了起來。比如今蒙西河、寧夏、河西走廊等地方都被「圈」了起來,這實際上是對匈奴的一種「封鎖」,在其軍事價值的背後是從經濟的角度限制了匈奴從北方從這幾個地區獲得武器、糧食的能力。
這麼一圈基本上就把遊牧的匈奴人給圈死了,而秦漢帝國向長城或者說是邊塞的移民,無疑又拓寬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壯大了自己的實力、國力。北移的匈奴人只有望著那些被「鎖」起來的河流、草地感嘆並且挨冷受凍了。如此,中原王朝對他們來說就成了不可戰勝的。
秘密2:如果認為萬里長城只有萬里長,那一定是大錯特錯的
「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我們要說的是,如果認為萬里長城只有萬里長,那一定是大錯特錯的。
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張圖,在內蒙古今巴彥淖爾臨河這一帶,可以清楚地看到,秦長城沿黃河南下向蘭州方行走,但漢長城並不是這樣的,它穿過今蒙古國,抵達居延海(今內蒙古額濟納旗),直至敦煌、玉門關,在地圖上寫了一個大大的「人」字。
在這個非常耐人尋味的「人」字里,如果我們認為長城到了陽關、玉門關就結束了,那就一定有些目光短淺了。歷史在這方面給我們的答案是:漢武帝築長城,曾綿延羅布泊,郵驛系統遍及鄯善、樓蘭古國!
公元前130年 漢武帝大規模修繕長城;公元前127年 漢武帝下令修築長城至酒泉;公元前111年 漢武帝下令修築長城至酒泉玉門;公元前102年 漢武帝下令修築從玉門至新疆羅布泊長城以保護絲綢之路。這就是說,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一直延伸至新疆的羅布泊,其西端不是人們傳統認為的甘肅嘉峪關。這樣,長城的長度比原先知道的又多出了約500公里。
據史料記載,新疆境內的長城是由玉門關延伸至羅布泊、樓蘭地區。英國考古學家在著述中也寫道,新疆境內的長城和其他地方的長城是一樣的。被稱為「勇闖羅布泊第一人」新疆文物考古所研究員,曾經與上世紀80年代深入這一地區,是見到過這一帶的長城的。她說:「這段延伸長遠的土牆,無論是形制、還是規模,都明顯是人工修造,為築防之用。」而在「土牆」附近,她還發現了大量綠銹斑斑的弓箭頭。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認為「這道土牆」包括城牆、烽燧等,形成了完整配套的防禦體系,它在「羅布泊以西,烽火台沿孔雀河,至漢統治西域的最高軍政長官西域都護的駐地(今輪台縣境內的烏壘),一直延伸到新疆西南邊境的喀什地區」。當時中國,東邊和南邊是海洋,北邊是凍土。這就是說漢武帝把長城這麼一修,基本上就把匈奴人阻隔在北方的「凍土」上去了。但它的意義還不至於此,即是儘管當時開闢交通非常困難,西部是茫茫戈壁沙漠,但是,漢代的長城依然為中國開闢了向西交通要道。這不僅是社會的需要,也把中國和世界真正「連接」在了一起。
我們可以想像,別說漢代,就是在當下,只要把「人」字的這一筆寫出去,中國不但與世界接軌而且是要啥有啥的。
秘密3:一些外國人知道此秘密,他們只是裝在心裡不願說出
我們說一條鐵路——太平洋鐵路——第一條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被英國BBC評為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七大工業奇蹟之一。 太平洋鐵路為美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這條鐵路成就了現代美國。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批准通過了第一個建設太平洋鐵路法案,該法案規定由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共同承建橫貫大陸的太平洋鐵路。這一壯舉宣告了美國大陸在經濟運行上開始連成一體,推動美國成為聯結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經濟大國。美國從一個只在名義上存在的國家,變成了一個真正完整的國家。美國經濟發展開始進入狂飆時期。
1863年1月8日,西段鐵路在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兩條街道的相交處破土動工。然而,從西部往東的路段,一開始便是最艱難的工程,在他們的前面是海拔2100米的內華達山脈,最初的40英里都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必須建設50座橋樑和10多條隧道。施工條件極為艱苦,開工沒多久,幾百名工人偷偷溜走,加入到淘金的行列中,緩慢的進度使得工程承包商面臨破產的危機。
怎麼辦?這活兒好像幹不了了。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高管克勞克建議僱傭華工。管理層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加利福尼亞州雇用了首批來自中國南方的50名華工。1865年2月,這50名華工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中走上了鐵路建設工地。開始時,對華工的蔑視不光來自白人工人,就連工地的一些負責人也對認為華工體力單薄,個子矮小,根本沒能力參加這麼艱苦的工作。
然而,這50名華工,雖然各個看上去矮小單薄,干起活來卻個個能吃苦耐勞,神勇無比。華工不像白人工人那樣自由散漫,愛酗酒鬧事。相反,他們循規守紀,頭腦靈活,很多工作一學就會。隨後,成千上萬的中國勞工應召參加了最艱巨的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建設,為鐵路築路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對此,鐵路總承包人克羅科說了一句這樣的話:能修建萬里長城的民族,當然也能修鐵路!
資料顯示:從1865年到1869年的四年時間裡,約有14000多名華工參加了太平洋鐵路的修建,占工人總數的百分之九十。1868年,工程延伸到內華達山,現在美國人將這段鐵路稱為「內華達山上的中國長城」,大約有一千名華工,因為暴風雪和雪崩,永遠的埋葬在了這裡。1970年,人們在太平洋鐵路附近的沙漠裡,挖出了907公斤的華工屍骨……這是什麼呀?它就是長城的精神、長城的秘密,克羅科不小心將它說了出來。然而,慚愧的是,對於這一點,我們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