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中東戰國時代
NO.422-中東戰國時代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白鷗
現代中東大約是人類歷史見證過的最混亂的地區。此地不僅有多個土著霸權爭奪利益,更有無數域外大國熱衷於干擾中東事務,種族和宗教矛盾給複雜的局勢雪上加霜。現代科技的出現更是讓各國的爭霸與干擾極為便捷,爭奪的強度與烈度也越來越高。這似乎是一道無解的難題。
我局曾經出品過一篇文章,從宏觀的地緣角度專門論述中東為什麼無法統一(見擴展閱讀)。在地緣這個根基之上,生長出來的現代中東政治似乎也正在響應這個無法統一的理論。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關注中東越來越亂在現代地緣政治中的依據在何處。
魔幻風格的戰場
霸權與斷層
中東霸權爭奪的主要參與力量由四個伊斯蘭國家:埃及,沙特,土耳其和伊朗,加上特立獨行的以色列組成。
這其中,埃及、以色列、土耳其、伊朗或是依靠共同的歷史記憶,或是依靠足夠龐大的主體民族,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即便在發生革命時,這幾個國家的框架依舊連續且正常地運行。這種適應性讓上述四個國家在未來中東地區依舊是主要力量。
似乎除了窘於約旦的阿拉伯嫡系
列強們都到齊了
沙烏地阿拉伯是阿拉伯半島上的一支異數。儘管民族認同不成熟、國家制度相對落後,但相對於和它比鄰的那些小王國來說,沙特國力足夠強,因此也參與到了爭霸活動中。
分據四方
和很多人認為的阿以衝突會是中東不穩定的閥門恰恰相反,以色列在建國的幾十年里已經逼迫周邊國家承認了自己的存在。精神層面的對抗已經逐漸讓位給更實在的政權和經濟爭奪,即使同為穆斯林也要大打出手。這五支力量的相互對決,才是決定中東走向的關鍵。
埃及在數次失敗後
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
這是以色列戰略環境的重大轉折
各方都占據了一片足夠大的領土和經濟資源,在地緣上長期來看鼎足之勢明顯。他們也都很難徹底把手伸到別的爭奪者國土內。背後的原因,是連接這個國家的中間走廊是新月地帶,它正好位於中東的四戰之地。任何走進這個地區的霸權,都很容易被趕來的其他國家圍攻。
所以在漫長的地緣博弈中,這些國家最終都穩定在了中東的邊緣地帶,甚至都沒有在事實上接壤。
填充在這些地區大國之間的,是一些弱小的國家如約旦、敘利亞、伊拉克等,或者乾脆就是非國家勢力,比如庫爾德聚居區、「伊斯蘭國」等。
雖然土耳其與伊朗、埃及與以色列
之間有領土接壤
不過埃及以色列之間西奈半島亂象叢生
不能認為是一個可控的地區
伊土邊界則是庫爾德人意圖建國之地
這些中間勢力和國家被一些西方戰略家視為中東未來的地緣斷層,很有其道理。但這些斷層遠不是空空如也的懸崖峭壁,而是各國爭奪廝殺的主戰場。
觀察近年來中東各國的戰爭或是顛覆活動便能發現幾個特點:
第一,真正的競爭往往發生在其實不接壤的雙方之間。
在沙特、卡達斷交風波中
伊朗堅定地站在了卡達身後
第二,對抗通常發生在第三方領土上。
沙特和葉門胡塞武裝的戰爭
伊朗也堅定地站在身後
第三,對抗主要發生在失敗國家的權力真空期。
至於為禍多年的敘利亞內戰與ISIS
周邊國家更是找好自己的代理人
(如今ISIS已被剿滅 )
滿足了這三個特點,中東局勢就可以用「代理人戰爭」一言以蔽之。代理人戰爭的優點在於幕後國不需要背負外交和道義上的壓力,以及全面動員戰爭所需要的花銷。但其缺點也很明顯:代理人是有自身利益的實體,行為可能不受扶持者操控,他們推進幕後國戰略意圖的節奏自然也慢很多。
然而他也沒想到
自己最終的下場
無論中東的均勢和中東斷層的存在何者為因何者為果,總之目前中東呈現出來的狀態是各大國借小國或抵抗組織實現自己的雄心。複雜的博弈大大延緩了地區超級霸權出現的時間,讓這裡的鬥爭極為複雜和膠著。
對於觀者和參與者來說,中東大國的對抗都算不上爽快的體驗。
中東木桶效應
複雜的地緣環境已經讓各國深陷在緩衝地帶無法自拔,各國內部的缺陷更是讓任何一支勢力都無法長期有效地維持自己的擴張。
先來看埃及。占據了尼羅河流域肥沃土地的埃及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國家。它的地緣情況和中國的四川盆地類似:中間有肥沃濕潤的土地,周邊則被沙漠大海/群山組成的天險所包圍。
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埃及
但是埃及也只有尼羅河
核心區域內的水資源和氣候條件能夠保證一個強大王國的存在,但周邊的屏障在保護這個地區的同時,也大大限制了他們外出的可能性。埃及想要入主中東,首先就要解決把軍隊和補給運過荒涼的西奈半島的重大任務,而他們的經濟實力並不支持完成這個任務。
埃及的努力很重要
來自對面的阻力也很重要
畢竟以色列曾長期占據西奈半島
其次是沙特。這個國家對阿拉伯半島的控制主要是由於經濟實力的強大,從王室正統性和民族認同感來說,它卻都不具備一個強權國家應該具有的軟實力。
軟實力在競爭中看似無用,實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過程中軍隊的士氣和穩定性——如果士兵不認可國王和祖國,他就不願意上陣赴死。所以沙特軍隊即使擁有世界第四強的裝備投入,卻一直傳出戰鬥力低下的醜聞,東征西討談何容易。
除了國家現代化之外
宗教方面沙特也遠沒有那麼團結
接著看土耳其。這個國家近年來動作頻頻,對南方的敘利亞極盡欺凌之能事。坐擁高原地理和土耳其民族自豪感的土耳其在中東可謂傲視群雄。
但看似強大的土耳其也有隱憂。身處北約的保護之下,土耳其的任何軍事行動都受到布魯塞爾和華盛頓的控制。借著保家衛國的旗號打擊一番庫爾德人還在忍受範圍之內,如果真的和伊朗或是沙特發生直接衝突,北約保護傘就會大大制約土耳其的戰略自由度,使其無法正常參與競爭。
假如土耳其加入歐盟
歐盟就會直接和敘利亞、伊朗、庫爾德人
成為鄰居
這是歐洲人絕不可能接受的
伊朗則是一個看似強悍,實則善守不擅攻的國家。過去兩個世紀,在西方強權面前甚為弱勢的伊朗已經習慣了這樣兩個設定:伊朗是第三方侵略的受害者以及對方的實力強於伊朗。因此該國的政策和軍事指導思想都是防禦性的。
但在中東的權力真空中,想要有所斬獲就必須火中取栗。可惜伊朗還沒有建立起適應現代戰略目標的人才庫,要落地更具進攻性的戰略還需要很多時間。
伊朗革命衛隊之海軍特種部隊
最後,以色列的問題一看便知:這個國家的人口和宗教都太特殊。深陷穆斯林汪洋大海中的以色列如同這片海里的一滴油,維持自身形狀已經滿足,不宜表現出過強的進取性。當年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就是這種無奈的寫照。
巴勒斯坦難民的汪洋大海
埃及深居簡出、沙特士氣低落、土耳其處處受限、伊朗能力不足、以色列人口太少,五個爭奪中東霸權的玩家都有致命的缺陷,這也讓他們很難下決心啟動更激進的爭霸計劃。中東亂局終結的時間點,又被推延了。
更糟糕的是,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一直徘徊在低位,給很多中東國家的社會福利系統都帶來了威脅。沒有足夠的錢購買軍火和培養代理人,各國都放任代理人自己玩耍,戰略目標的達成當然就更慢了。
中東的未來
中東在可見的未來,還是會繼續目前的紛亂和爭奪。不僅是其內部的各大國都沒有統治力造成的,外部勢力似乎也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而統一的中東。
畢竟,所有在歷史上幾乎統一中東的帝國——阿拉伯帝國、鄂圖曼帝國留給西方世界的恐懼還是太深刻了。
另一方面來說,中東蘊藏的大量資源也讓域外的大國垂涎。一個分裂而處於鬥爭中的中東,符合各個大國火中取栗的利益。每一個相關利益大國都把中東爭霸的玩家當成自己的棋子。中東的整合,在這種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背景下,終歸是遙遙無期的。
這未必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