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滿垃圾的街道被三輪車、二手本田、破破爛爛還從不關門的公交車堵了個水泄不通,偶爾吹來一絲微風,還能「幸運」的聞到來自下水道的問候。
偶爾還能看到大象慢悠悠的走在路上,隨便瞟一眼,都能抓到幾個漂亮的姑娘,可她們也大都穿著破舊的裙子,邊帶孩子邊做家務。
透過這個景象,小編還以為,是哪個貧困山區時,卻發現,它竟然是一個國家的首都。
達卡
………
達卡,孟加拉國的首都,這裡生活著1.6億人,可以說半隻腳都踏進了大國的行列,卻是世界上出了名的「困難戶」。
它的名字很少被人們提起,對孟加拉的全部了解,大概也就僅限於「伊斯蘭教國家」、「女性地位極低」、「窮」這幾個關鍵詞而已。
但就在這樣幾乎與「美好」隔絕的國家,卻出現了一座神奇的寺廟,用磚牆圍成了一個「光的世界」,去過的人眼中,好像重新找到了希望。
但你一定不會想到,這座清真寺,
竟然是由女建築師Marina Tabassum設計建成的,
還獲得了全球獎金最高的阿卡汗建築大獎,
生在自己國家的你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稀奇。
但如果你知道了女性在孟加拉的地位,
可能就會露出小嶽嶽的經典表情——我的天吶。
Marina Tabassum
………
那兒的男人可以娶四位妻子,如果想要與妻子分手,只需要說三遍「我不要你了」,單方面通知就算離婚,而且婚後,除了帶孩子,還要承包所有的家務。
所以的很多女性,就算成家前學習過很多知識,但是最終都還是會放棄自己原本的夢想,回歸家庭。
Marina Tabassum的獲獎作品——達卡Bait Ur Rouf清真寺。
………
可Marina並不這樣想,
她從來沒有認為自己低人一等,
或是需要保護,在她心裡,
女人和男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甚至認為,只要有了強大的物質支持,
「男人」和「女人」的概念也就不存在了。
Marina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眼神里都吐露著孟加拉人不常有的自信
………
她究竟對建築有怎樣的痴迷和瘋狂?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做建築從來不應該是朝九晚五的工作,
而應該是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想,
她一定又是那個幸運的「天才」。
可事實卻剛好相反,她的成功,完全是「被逼的」。
Marina工作時
………
Marina出生在達卡一個高知分子家庭,家裡不是醫生、教師,就是工程師,按道理,從小沐浴在知識的海洋里,長大後怎麼說也得是個學霸的代表吧。
可她卻不同,高中時的Marina成績不好,又沒啥夢想,醫學這種熱門的學科早就被別人搶了先。
但為了能上大學,Marina只好選擇比較冷門的建築專業,沒想到一學,就愛上了。
Marina的設計圖稿
………
直到94年,Marina從孟加拉工程技術大學畢業,才正式開始她的設計表演秀。
在這之前,她為了深入到建築施工里,還專門去了阿布達比的清真寺和一些工業場所工作,為以後的設計打基礎。
而她的每一個作品,都融進了當地的生活,不會顯得突兀,卻能讓人感受到特別的力量,其中最出名的,除了達卡清真寺,就是孟加拉解放戰爭博物館與光之塔。
Marina1995年設計的孟加拉解放戰爭博物館與光之塔
………
孟加拉解放戰爭博物館與光之塔,是1995年,Marina迎來的一個挑戰,它被建在了一個公園裡,除了展示歷史,裡面還包含了圖書館、活動中心,甚至還有一個廣場。
比起博物館,小城君更願意把它稱作為一個印象派文化娛樂空間,而這裡最出彩的,就是為地下空間設計的水柱。
從入口走進去,周圍沒有多餘的展品,天頂被開了一個洞,在洞口的光照下,整個水柱都亮了起來。
自然的生出一股強大的震撼感,也會因為感到渺小,而安靜的站在那裡思考戰爭的意義。
博物館地下空間裡的水瀑設計
………
博物館讓Marina一舉成名,到了2016年,她的達卡清真寺被搬上了阿卡汗建築獎的舞台,這次,她驚艷了世界。
達卡清真寺真正修建好是在2012年,對於Marina來說,那是段悲傷的記憶。
2002年和2003年Marina的母親和小姨相繼離世,她和她的祖母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打擊。
兩年後,為了紀念她的母親,Marina的祖母賣掉了一部分土地,想用這筆錢捐助一座清真寺,由Marina設計。
而這個過程,就是治療她們傷痛的方式。
猛然在孟加拉出了這麼個大消息後,瞬間就炸開了鍋,一開始,還是有很多人無法接受——「如此神聖的寺廟,怎麼能由一個女人來設計?」
可Marina並沒有理會外界的閒言閒語,一心撲到了設計里,幾乎天天都泡在工地上,一邊調整方案,一邊考察周圍的情況。
隨著設計方案慢慢浮出水面,那些曾經堅決反對的人,都默默的不再言語,甚至還有人自發籌款,用於寺廟建造。
清真寺3d效果圖
………
可以說,這個清真寺,
不僅包含了Marina對親人的愛與思念,
還有孟加拉人民的寬容和期望。
2012年,Bait Ur Rouf清真寺誕生了,
卻沒想到,這一個帶著愛和悲傷的建築,
成了Marina建築生涯的里程碑。
2016年度阿卡漢建築獎頒獎儀式
………
在設計前,
Marina翻遍了所有清真寺的資料,
包括它的起源和發展,
心裡有底了之後,才開始著手設計。
但初期並不順利,根據草圖設計出方案後,
Marina到現場勘探,卻發現方位不對,
只能全部推倒重來,整整8年,
才完成了整個清真寺的建造。
Bait Ur Rouf清真寺
………
Bait Ur Rouf清真寺沒有人們想像中宏偉華麗,它隱藏在達卡的城鄉交界地帶,四周的建築物,最高的也不超過10層。
最初,Marina是按照房子的形式來設計,所以它幾乎沒有任何的符號元素。
就像一個普通的方盒子,沒有高高的圓頂,也沒有伊斯蘭標誌,它的作用並不僅限於祈禱,還是一個會眾的空間。
這個754平方米的建築不同於其他大手筆的設計建築,因為資金有限,再加上Marina設計上「追源尋根」的特點,所以整個建築材料使用的是當地最普通的紅磚。
孟加拉國的夏季又干又熱,但為了保證整個建築的完整性,和減少經費的支出,Marina並沒有給它安裝空調系統。
所以為了保證通風和採光,她巧妙地通過牆面縫隙和磚塊孔洞的銜接,創造出了一個獨特的磚砌結構,還呈現出了一種幾何的質樸美感。
當你俯瞰時,才會發現它的玄妙所在,在整個設計結構中,Marina在方形空間裡,建築將圓柱形嵌套在方形結構中。
八個立柱圍繞在大廳的外圍,建築的四角形成了四個明亮的月牙形院落,恰好能夠與象徵伊斯蘭教的新月圖形相吻合。
而建築的輔助功能區域則位於外部的圓柱和立柱之間,在空間上達到了主次分明的效果。
如果近距離地觀察這座建築,
可以在西側的牆面上發現一條細細的凹槽,
這個設計仿佛神來之筆,
為建築注入了神性的光輝。
而光透過頂上的縫隙,照亮了室內的四個角落,
將室內營造成一個幽靜、肅穆的空間。
室內所有的光源都是自然光,
沒有任何雕塑、圖騰和文字指引,
光指引了信徒們面壁禱告的方向。
伴隨著一天的變化,陽光在透過有洞的天花板和空隙,在地面上、牆壁上形成斑駁的光斑。
自然光映照在磚牆和地面上能夠留下不同的形狀、陰影,渾然天成又變幻莫測,在未做任何過度裝飾的室內營造出震撼的視覺效果。
當太陽慢慢落山,越接近天黑,室內的神秘氣氛就越濃重,在這裡沉思或祈禱的教徒,此時仿佛已經出離了凡塵,不再受到世俗喧囂的困擾。
而當你抬頭看時,
光又從頂上的小孔透進來,
就像一個個圓圓的光斑,
形成了滿屋的繁星。
穿孔的天花板
………
在這裡,光成了唯一的主宰,
關於它的設計無處不在,
讓厚重的牆面也迎來了生命力,
藉助大自然的力量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
神秘、光明反覆交織,
好像真的能感受到神明存在。
Bait Ur Rouf清真寺並不只是用於禱告,也會在裡面做一些公益活動,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或許,在這個神奇的「盒子」里感受到的力量,能夠讓人暫時忘記戰爭、貧窮和不平等吧。
孩子在清真寺里唱歌
………
從2012年建成後,到現在,Bait Ur Rouf清真寺早已成為孟加拉人心中最神聖的地方。
在這裡,沒有貧富差距,沒有性別歧視,每個進入禱告的人,都虔誠凝視著光明的方向。
這個貧窮的國家,在光的照耀下,迸發出了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用希望,重新點燃起了人們心中的綠洲。
這樣一棟平凡的建築,
卻讓身處貧窮中的人們心中有光,
即使生活的環境差了一點,
但是精神上卻是充滿希望的。
………
………
………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 / 一人一城( ID : yirenyicheng01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