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技術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即大家習慣說的“國家三大獎”。此外,還包括授予外籍科學家或外國組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以及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設立于2000年,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主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獎項,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頒發榮譽證書和500萬元高額獎金。
中共中央、國務院今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2歲的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著名的火炸藥專家王澤山,89歲的國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侯雲德,共同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生于1935年的王澤山是吉林省吉林市人,196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火炸藥專業。他是中國著名火炸藥學家,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火炸藥資源化治理軍民融合道路的開拓者,系列原創技術的發明人。
王澤山曾于1993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又于1996年和2017年兩次摘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自诩爲“80後”的他頭腦靈活、精力充沛,依然奮戰在國防科研事業第一線。
生于1929年的侯雲德是江蘇省常州市人,1955年畢業于同濟大學醫學院七年制,1962年被原蘇聯醫學科學院破格授予醫學博士學位。回到祖國後,他曆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等職。
侯雲德是中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産業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他從事科研工作60余年間,曾率先研發出中國首個基因工程藥物——重組人幹擾素α1b,應用于上千萬名患者的臨床治療;他率領團隊成功應對近十年來國內外發生的多次重大傳染病疫情,包括2009年中國H1N1流感大流行的防控應對和科技攻關。
500萬的獎金怎麽花?
兩位科學家分別獲得了500萬元的獎金,他們會怎麽花這筆錢呢?
兩位科學家,在采訪中表示,獎金將用于科學研究。
“把獎金用于團隊建設是很自然的事,因爲成績都是大家幹出來的。”王澤山說,他計劃使用這筆獎金設立“青年成長基金”,鼓勵更多年輕學子投身科研事業。
曆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都是誰?
國家最高科技獎自2000年正式設立到現在,已經有29位科學家獲獎,曆屆的獲獎者都是誰呢?
2016年度
趙忠賢。中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5年度
空缺
2014年度
于敏。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領軍人物。
2013年度
張存浩。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開拓者和奠基人。
程開甲。中國核武器發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2012年度
鄭哲敏。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
王小谟。“中國預警機之父”。
2011年度
謝家麟。中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吳良镛。被譽爲“人居環境科學創建者”。
2010年度
師昌緒。被譽爲“高溫合金之父”。
王振義。內科血液專家、血液研究的領軍人物。
2009年度
谷超豪。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
孫家棟。“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
2008年度
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
徐光憲。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7年度
闵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
吳征镒。著名植物學家,植物區系研究的權威學者。
2006年度
李振聲。著名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學家。
2005年度
葉笃正。著名氣象學家。
吳孟超。“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2004年度
空缺
2003年度
劉東生。中國環境學專家、地質學家、“黃土之父”。
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2002年度
金怡濂。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2001年度
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
黃昆。中國固體物理學、半導體技術奠基人之一。
2000年度
吳文俊。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他們是中國科學事業的領路人,是社會進步的開拓者。他們用盡畢生的精力,只爲推動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
科技興國、科技強國,只有領先世界的科技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
兩位科學家獲此榮譽實至名歸,他們是民族的驕傲,是國之瑰寶!
往期精選
感謝您對學聯長期以來的支持和關心
長按圖片即可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