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高銀鶴先生所著《八卦掌秘傳拳譜拳法》裡的一段
錢松齡老前輩論習內家拳之步驟
凡欲成天下之世事百業者,必先立其根基,而後徐圖進展。基礎固則進步速,有如營造宮室大廈,如不先打好樁基,則無異於空中樓閣,風雨一至隨即塌落。
武技之道尤以樁功為始。習此樁功,先虛其心,涵養本源,吞吐呼吸,氣貫丹田,以實其腹,再以神意運動舒展肢體,使氣血循環,流通百脈,清虛腑臟,舒暢經絡,骨健髓滿,精氣充盈,神智敏銳,乃培根養基之本,皆得於樁功增力之法也。本力而道生,本固則枝榮。無論何種拳法莫不本此。
初習者不得其要,難免心意急躁。久之則心領神會,不難妙急而神明。若不依規矩,操之過急,身心必易受挫,雖賣神勞力而終不得其要旨,所謂欲速而不達也。練習站樁,乃順天命之性,合自然之道,一動發於性,一靜存於命;靜乃本體,動乃作用。……
習武欲至風神瀟灑,氣宇軒昂,心地坦蕩,如玉樹臨風有超俗絕塵之氣者,必經三步功夫方可得之。
一曰易骨:紮實練功固根基,壯腰健腎強身體,腎水足則骨質壯,雖年長之人也可骨質堅韌,摔打碰撞,骨骼無損,如脫胎換骨,重活一世也。
二曰易筋:常習伸展柔活之功,以騰其膜,以長其筋,以增伸縮自如之力,有拔山蓋世之氣,一飛沖天之雄,九曲迴盪,百折不撓,使氣血虧損之人,變為鋼筋鐵骨之士。
三曰易髓:髓為血之庫,肝為血之海。人隨年增,為七情六慾所困擾,氣血兩虧,骨髓松空,身心衰嬴。內家武功,練就心經三昧真火,抱守丹田真陽之氣,接通大小周天,以達水火既濟,而使骨質充盈,不畏寒暑之侵,不懼強敵之擊,步履輕健,體似金剛。
這篇文字可以說是字字珠璣,沒有隻言片語的虛妄之詞。內家功夫的內容、層次、目的、效果一目了然。對於初學者可以說是指南針。平時老靈絕對是輕易不示於人的。昨天看到兩位的帖子,頗為感慨(小弟雖然沒有出國,但是也有異地求學的經歷,「獨在他鄉為異客」的感覺,十分的不好受啊,當時如果沒有武術和友情的支撐,恐怕也未必有今天的靈山了)。所以抽空打了出來,今天效法一把老前輩,「十字街頭贈有緣」吧!
兩位兄台如果能夠堅持下去,把功夫做到實處,則其中字字句句在身上皆有印證,其中之奧妙,非語言文字所能盡述,屆時彼此會心一笑可也。
此外,抱朴仙人兄的大作《寫作技術的四項心得》也可作為修煉內家功的參考,絕對值得一讀!!!
寫作技術的四項心得 1
Gang兄命題,本鴨子立即上架,擺開架式,亂彈一番文章做法。深入討論,歡迎板磚;關門丟人,請勿外傳。
本文專談說明性議論性文字的寫法,不涉及抒情性文章。
講到文章做法,那就和一切操作規範一樣,是一種把藝術降為技術的勾當。技術這種東西,就是要把只有聰明人才能幹的事,分解組合,照貓畫虎,弄成笨人也可以玩的事情。
聰明靠天賦,技術靠苦練。也就是說,天才既不用學習也不用練習,人家那筆走龍蛇,行乎當行,止乎當止,隨心所欲,寫出來都是範文,自己哪裡還需要讀什麼範文?
笨人也有出路,就是分析總結和練習。只要把天才的東西琢磨透了,反覆練習,所作出來的東西,也就跟天才差不多。說白了,咱沒有創意,但是可以抄襲。抄襲也有高下之分,下等人抄結果,要的是點石成金的那塊金;上等人抄方法,要的是點石成金的那根手指頭。
咱們需要學習文章寫法的人,實際上是需要一種把自己偽裝為天才的手藝,所以讀了本文,覺得略有收穫的朋友,其智商和文化水平多半與本人相當,在中人以下;
讀了本文,覺得全是廢話的,倒多半是世外高人。
寫這種東西的人,當然是自己寫不出有分量東西的人。好比美食家,評點來評點去,只說明他自己舌頭高明,手藝反倒多半不可靠的很。所以預先說明,下面談的,本人其實也做不到,理想而已。
為了完成這篇作業,研究了一番河裡的幾篇作品和跟貼,忽然產生了一個荒謬的印象。原來大部分朋友專注於故事,看文章和寫文章的時候並不重視結構的。然而就是這些朋友,在談論本專業的時候,又都很重視結構和系統性。
話題就從這裡開始吧。
一、結構與節奏
先說看文章。
好的文章給人以美的享受,這種美感是怎麼來的?
竊以為,文章有兩層次的美感:
1、文章的第一層次美感
文字之美:通順,洗練,準確。詞藻華麗清雅自然也在其中,不過相對不那麼重要。
內容之美:要談的事情,或是奇聞軼事,或發人深思,或授人以技能。只要言之有物,內容充實,都有其美。
咱們從小讀文章,第一注意的,就是寫了些什麼故事,故事好,就是好文章。這個層次的欣賞,憑本能就可以做到,不需要訓練。
但是從作者的角度來說,素麵朝天,不事雕飾,要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其難度非同一般。大多數的寫作者,都是要再下點功夫修改一下的。這份功夫所到之處,就是文章的第二層次美感。
2、文章的第二層次美感
文章的第二層次美感,主要是結構和節奏之美。沒有人教導,憑本能往往無法發現。
結構之美:
作文之難,如聚沙建塔,文章必須具備一定結構,才能說明事情。《古詩十九首》中,說到某人收了一封信,其中「上言久別離,下言長相憶」。一封信,前半部分說好久不見,後半部分說十分想念,這就是結構。直到現在,咱們寫信都不用紙了,發封電子郵件,還是要依照這個規矩。好比圍棋中的定式,需要背過記熟的。
高手的文章結構,用心之巧,營造之精,真是嘆為觀止。這個中學古文裡例子多多,不獻醜了。
另外,八股文中的起承轉合之道,就是純講結構。儘管咱們批判八股,但是真正寫起說明議論文來,人人都還是要用這一套,絕無例外。
兄弟辛辛苦苦掃描加手打,把啟功先生的《說八股》弄上來,除了講講這個古董,大家掌握第一手資料,免得人云亦云之外,也有幫助大家重視和學習文章結構的意思。大家高興,可以多看看。
節奏曲調之美:
文章有節奏。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就是節奏。忽揚忽抑,或急或緩,文章就有韌勁,有咬頭。
文章也有調子。整篇文章,是採用輕快明朗的調子,還是採用沉著紮實的調子?是採用靜水流深的含蓄調子?還是採用花團錦簇的張揚調子?這些既需要與材料相配合,也需要與要說明的問題相配合,在落筆之前最好能先想一下。
說起來好像很玄,無從下手的樣子。操作起來有簡單的辦法:寫完了文章,把它朗讀幾遍就可以了,讀起來如果覺得不對勁,再改。
這兩個層次之間的關係,如果以西方古典音樂來打比方的話,美妙的文字和故事好比旋律,人人都可以領會。
和聲和對位是結構,一般人注意不到。
有了好的結構,旋律才有依託,結構和旋律有機的結合,才產生作品獨特有感染力的意象。
有朋友說了,文章最重要的是言之有物。又有朋友說了,材料的簡單堆積,那叫彙編,算什麼文章?
這就要涉及到一個問題,形式重要?還是內容重要?
這個問題幾百上千年爭論,咱們也說不清。我簡單的看法是:
您不會而又不能少的東西,它就最重要!
二、形式與內容
形式和內容都是用來說明觀點的。
但是,我們一般習慣於運用材料來說明觀點,不善於使用結構來加強說服力。
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說的是做人,又何嘗不可以用來比喻文章之道?
內容壓倒形式,則粗糙混亂;形式壓過內容,則虛浮空洞;只有形式和內容水乳交融,高度一體,共同表達你要表達的觀點,才能夠達到最佳效果。
只有達到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才是好文章。對於網絡作家而言,他並非為了稿費甚麼的而寫作,多數是受強烈的創作衝動驅使。這種情況下,有話可說,內容是不成問題的,問題是採用什麼樣的形式才好?
說到這裡,就要說說我對於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看法。標準的說法,是思想性比藝術性更重要。我的看法是:有思想的人,要表達出來,就一定要依賴形式。所以對於寫文章的人,思想不是問題,形式才重要。至於沒有思想的人呢?沒有思想的人,他就不應該動筆!
寫作技術的四項心得 2
三、兩不兩要
假如寫作是為了說明某個問題或者觀點,最好遵循這兩不兩要。
1、不要被材料所綁架。
對於主題無益的材料,或者太過搶眼,會沖淡主題的材料不要使用。系統論的觀點,也適用於文章之道。我們追求的,是整個系統的最優化,而不是任何一個局部的最優化。每一部分都很一般,但結果很好,能說明問題,總體效果好,就行了。
2、不要被才華所綁架。
才華橫溢之人,寫作往往是一種衝動,胸中文海漫溢,自然有許多妙語奇想,不忍捨棄,就都堆上去。結果是珠玉滿堂,讀者眼花繚亂,最後一無所獲,只能說:「這家人真有錢啊」。你為什麼要展示這些才華,則沒有人知道了。錢鍾書的《圍城》,就是一個例子。那本書裡好材料太多了,咱們每人都能在笑聲中記住幾條,可是,他寫這本大書的目的是什麼,可有人去留心?
我個人的看法,這本書如果刪去一些笑料,少一些詼諧,會更加沉著厚重,讀者會更容易領會作者對人性和社會的那份無奈同情。
解決這兩不要的原則,就是要有目標。
做事要以目標為導向,是句說爛了的老生常談,但是寫文章的目標是什麼?要說明哪些問題?很多人下筆之前,並不去想。
解決這兩不要的關鍵,就是要敢於捨棄。
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捨卻局部,得來全局,不亦樂乎?棄子取勢,贏棋才是硬道理。
當然了,捨卻心血和才華的結晶不是一件容易事,有決心、有見識才做得到,這裡就不多說了。
3、要有目的地寫作。
文章是要說明問題的,故事是思想的載體。沒有思想的故事,就是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文以載道,是一句古話,說明文自然以此為歸依。為了闡發思想,打動讀者,行文之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無所不用其極。就算是純粹為寫作而寫作,追求文字之美,又何嘗不是要營造一種意象?這種意象,一開始如果不在心中,表達起來,就無法精粹凝練。
所以,開始寫作之前,不要被寫作衝動所控制,要靜下來想一想,我為什麼要寫這個東西?我要向讀者傳達什麼?讀者是個什麼水平?喜歡什麼樣的風格?作品的基調是什麼樣的?然後再下手。
4、要學會控制力量。
任何一個有先天或者後天能力的人,都可以說是有強大力量的人,但這個力量需要有技巧配合,才能充分發揮作用。真正的技巧,體現在對力量的控制上。譬如武術,外行看到拔山舉鼎的力氣,會大加讚歎;初學者看到漂亮的招數,會心嚮往之;但等到學會了欣賞內家拳法,那從容如意,圓熟老辣,含蓄不盡而又開張有力的技法,才引人心醉。圓熟的技巧,其實來源於對力量本質深刻的認識水準和控制水平。
咱們有些朋友,寫篇文章,前面花團錦簇,讀者目不暇接,但是後來卻越寫越弱,草草收尾。這就是能發不能收,有力量而不善於使用。產生這個毛病的原因,就是急於顯示力量,抓住觀眾,結果把好材料堆積到前面,頂級冷盤上了七八道,吃客胃口被吊得很高,不料後邊沒材料了,大廚力氣也用完,只好糊弄收場,結果觀眾反而大不滿意。古龍的武俠小說,多數犯這個毛病。
材料要好鋼用在刀刃上,作者的力量也要省著用,只在關鍵的地方才卯足全力,布局謀篇有張有弛,抑揚頓挫,力氣規劃著用,才是長途競賽的正道。作起文章來,有些地方明明奇思妙想甚多,大有可談之處,卻只能三言兩語淡淡帶過,就是怕影響了整體效果。
學習控制力量,不亂使勁,才會有後勁。規劃好了,徐徐而行,不致於挖坑不填,咱們的太監文學會少很多哦。
總之,說明類的文章是為了闡述而建立的一個系統,要有系統性,文章追求的是整個系統效能的最大化,決不允許某處花團錦簇,反而影響整體效果的情況發生。一旦有這種危險存在,無論涉及到的是什麼得意之筆,只有刪!刪!刪!
四、大道歸一,舉一反三
文章的做法,似乎是文科生的勾當,理工醫農甚至藝術類同學不精於此道,應該很正常吧。
其實,恰恰相反,文章天地,天地文章,這個世界上的道理,本就相通甚至相同。不會寫文章,至少說明我們對於本專業的一些基本道理和原則尚未吃透,或者不知道舉一反三。
這就是思維的狹隘導致的專家病。
試舉幾個文章寫作與其他專業相通的例子:
1、從西方音樂中學習文章做法
譬如交響曲,看一個主題的變形過程,兩個主題之間的對話和糾纏,有利於對文字結構的理解,加深修養。
不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可以多聽一下合唱,幾個聲部之間的關係,呼應和變化的過程,也是很有意思的。
話說回來了,西方古典音樂中的對位,就是結構之學。學對位必聽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曲集》,為什麼?玩對位玩到賦格,那比咱們按律填詞可是難多了。玩賦格玩得溜的人不少,可是曲子好聽的實在不多,只有巴赫好聽。這說明單玩技巧沒有什麼用,筐子編得再好,裡面還得放東西不是?
2、從中國畫中學習藏頭露尾,引而不發的技巧。
文章講究含蓄不盡,話不說絕,給讀者想像空間,回味餘地。中國畫也很講究這一套,而且更容易看出套路來,值得學習。
比如畫一幅《深山藏古寺》,不畫房子殿堂,只畫一條青苔小路,山間小溪,一個小和尚打水。再比如《踏花歸來馬蹄香》,畫一隻蝴蝶繞著馬蹄飛舞。又比如《十里蛙聲出山泉》,只畫一泓清潭,幾隻蝌蚪,青蛙山泉概不出現。這都是費盡心血的構思,值得好好琢磨。
3、從計算機程序寫作中學習規劃
前幾天看見西西河裡有位朋友在一個很小的帖子裡談編程,大致的意思是:近年來對編程的理解更深刻,如果先做好布局規劃,後邊的編碼工作就會更容易。(我在信息版和科學版找了一圈,沒找到原貼)這個經驗之談,其實也是講寫文章規劃的重要性。
對於咱們業餘作家來說,規劃尤其重要。因為咱們沒有整塊的時間來寫作,只是寫作衝動驅使,先動起手來再說。可是這創作衝動如同烈火,來得快也去得急,一碰到難點,或者是工作忙了沒有時間,很容易就此罷手。
因此,我強烈建議採用word裡的大綱形式寫作。先把大綱擬定,然後分節分段,有空就填一點內容,作品就會慢慢豐滿成型。
4、從系統論的角度學習力量控制
寫起文章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句話絕對是誤導。應該是需要則多說,不需要則少說才對。
要真的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那就不是為了說明問題而寫作,而是為了展示才學了。比如造一枚火箭送人登月,要是大家自由發揮,有創意的地方多弄點,沒想法的地方對付一下算了,那多半會造一個怪物出來。
文章既然有目的,力量的分配就要服從於這個目的,材料的剪裁和使用也要服從於這個目的。有些奇思妙想太過閃光,有些材料太過搶眼,會讓讀者目光從文章的主題上偏離的時候,就只能忍住不用。有些地方力量過大,會影響總體結構的協調性的時候,也要減力處理。明明有話說,就是不能說,很痛苦;明明可以有精彩的表述,偏偏只能用個很平庸的,也很痛苦。
但是為了作品的整體效果,只能如此,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總之,能夠讀懂別人作品結構的美妙而不是只看故事,這是欣賞層次的提高;能夠有目的,有規劃,守紀律地寫作,這是自我能力的提高;從好像完全不相關的事情中發現共同規律,汲取養分,這就是思維水平的提高了。
作品同時也需要出奇兵,鍛煉文眼,這就不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事情了,先練好堂堂之陣的布法,才是更重要的事吧。
願與兄弟們共勉。
更多運動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運動大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