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說
世界人民都有興趣搭上
中國這趟高速行駛的“快車”
上車,帶你飛!
就有這麽一對新加坡堂兄弟
羅爾偉和羅彌倫
90年代去了中國闖蕩
現已成爲身價53億新幣的投資公司老板
坐了中國這趟“快車”十幾年,
這兩兄弟的乘車體驗竟是這樣的:
新加坡人吃不了苦,甯可請中國本地員工!
身價53億新加坡老板
眼中的今日中國
“新加坡人的自滿,成了我們裹足不前的絆腳石,加上新加坡人也許舒適太久,已經失去饑餓感,這是更大的隱憂”
“以前新加坡人到中國會有高高在上的感覺,覺得接受教育高,會說英語,居住環境好,現在環境已大不同。
中國在各方面都超越我們,你說我們會雙語,在中國英語說得比我們好的人多的是,中文更甭說,我們已經失去一度擁有的優勢。”
以前他們確實更傾向于聘請新加坡人,因爲溝通更加的容易。但是七八年前開始,似乎一切開始有了變化。
他們說,中國人的學習能力在這個期間飛躍了,在激烈的競爭之下,弱肉強食的社會使中國人“進化”,展現了讓人震驚的學習能力,甚至超越了新加坡人。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大家小時候的願望是什麽
椰子小時候全中國小朋友的願望
都是成爲 科 學 家!
新加坡小朋友的願望
始終如一從未改變
那就是成爲 醫生,律師,部長
十幾年前我們的願望還很微觀
十幾年後的新加坡仍然如此
但是中國小朋友的願望
變得宏觀:
“醫生律師?那很無聊
我可以用錢請別人去做
我要成爲下一個騰訊創辦人
我要創造下一個改變世界的産品 ”
這就是身價53億的新加坡老板
眼中的今日中國
中國 VS 新加坡
說起職業競爭力
這兩兄弟感歎
新加坡人太有優越感
仍以不會說華語爲榮
比較中國和新加坡
兩國人民對事和處事的方式之不同
反而更突顯新加坡的劣勢
新加坡員工
根據羅家兄弟的描述:
新加坡員工之前還是有絕對優勢
比如掌握中英文雙語
爲企業減少了溝通成本
而且,新加坡人思維方式領先
在尚未崛起的中國
具有著更加開闊的眼界
然而待在了舒適圈裏太久
失去了饑餓感
捧著一張“自滿”的大餅
細細咀嚼了十幾年
中國員工
羅家兄弟表示:
中國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
很多中國員工都跳脫了舒適圈
比起非理性的安全感
中國員工已經開始了孜孜不倦的學習
英文講的好的大有人在
最重要的是吃苦耐勞
沒有那麽多的怨言
羅彌倫說:“一個人不繼續成長,就會越變越渺小。如果我們不重新發現新事物,不采取更迅速的行動,他人就會追上我們。你必須去認識新的人、學習新事物、吸收新思維。如果我無法跟上時代步伐,永遠落後于潮流,那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創業環境
中國 VS 新加坡
往返于上海、香港和新加坡
他覺得新加坡的環境對創業不有利
“在中國或硅谷
一旦開始創業,永遠都是企業家
即使不成功也依然會不斷嘗試創業
可是在新加坡和周邊地區
一旦失敗就立即被宣判‘死刑’”
相比之下
他們在中國做汽車代理起步
在房地産生意上賺了第一桶金
隨後開展了自己的投資公司
最後又涉足于美容行業
他們說中國
擁有著無限的潛力和商機
羅家兄弟中國奮鬥路
語出驚人
這兩個兄弟到底是什麽來路
椰子來了一輪深度調查
發現他們不僅出身新加坡豪門
也是已故中國全國政協原副主席
羅豪才的侄子
▲ 右起:羅彌倫,羅豪才,羅爾偉
出身于新加坡華人豪門
他們兩個是堂兄弟
在去中國之前
羅彌倫遠赴英國去劍橋讀書
羅爾偉遠赴美國硅谷工作
他們說自己
來到中國的時機剛剛好
並不是80年代的人生地不熟
也不是現在的市場日漸飽和
2008年羅家兄弟來到中國
天時地利人和
羅家在中國一早就有生意
是福建省最大的汽車代理商
也涉足房地産生意
他們對中國很熟悉
羅家兄弟有點意思
出生在新加坡
在美國金融業打拼
但是最終卻選擇了中國
他們說:
“心很早就偏向中國
憑借從金融界累積的知識
明白中國的無限潛質
到中國發展是遲早問題”
他們入股各種有潛質的公司
發展後到適當時機再將之脫售
到現在他們創立的投資公司
市值已超過 53億新幣
2010年進軍醫療美容業
創建大衆美容醫療服務新膚(Novu)
在中國各城市有50多家店
在新加坡開設20家店
在韓國、吉隆坡和西班牙等地
世界範圍內也有多家分店
網友反應
這番言論一出
網友們展開了的激烈的討論
“終于有人說真話了”
▽
“不知怎麽的,我覺得大部分新加坡人中槍,尤其是年輕人,總是說工作生活平衡。很多人回避加班,這對雇主來說是一個問題。但是外籍工作人士,特別是中國人,他們傾向于多加班,多賺錢,好帶回老家。”
“非常同意。
中國的進步如此之快,我們的擔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否落後。
如果我們不振作起來,我們的下一代可能最終會成爲中國的外勞。”
不過很多人表示不贊成
▽
“爲什麽有些人這麽酸溜溜?”
▽
椰友們
對于羅家兄弟的一番言論
你們是怎麽看的
移步留言區發表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