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爲一個面積並不大的國家,但是,爲什麽卻能在教育上一鳴驚人,把歐洲、北美乃至亞洲最富有的國家都甩在後面,成爲教育的N0.1呢?
國家戰略最大支撐是人才
新加坡基礎教育政策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架構,即以資優生爲對象的“促優”政策,以學困生爲對象的“扶弱”政策,以所有人爲對象的“全納”政策。
在扶弱方面,從2014年起,新加坡政府要求所有小學每學年都要爲弱勢家庭的子女預留至少40個名額,並爲各校配備教育協作人員。在全納方面,新加坡政府1993年啓動的教育儲備金制度自2014年起惠及7歲至16歲所有青少年。
新加坡教育體系以多次反複分流而著稱,是我們所崇尚的精英主義。其實,“分流制”的核心理念是“人人皆可成功”。
新加坡教育四大分流階段
01
小四分流
新加坡的小學教育實行彈性學制,年限爲 6 – 8 年,前四年所有學生都學習同樣的課程,重點是學習雙語即英語和各種族的母語(EM : English and Mother Language),輔之數學、道德教育學習。
四年級結束進入五年級時要進行第一次分流考試。
根據雙語考試成績結合數學和道德教育成績,把學生分爲三“流”,即EM1、EM2、EM3(EM1的學生成績最好,EM2的學生一般,EM3的學生較差)。
通過鑒定,讓學生分別升入五年級三個不同的課程班。
●普通雙語班。
●延長雙語班。
●單語課程班。
02
小六大考
第二次分流考試是小學畢業的離校考試。
普通雙語班和延長雙語班的學生分別經過6年和8年的小學教育後,通過PSLE的考試,被分別編入中學(相當于我國的初中) 三種不同的課程班:特選課程班、快捷課程班、普通課程班。
●特選課程班。
●快捷課程班。
●普通課程班。
上述快捷班和普通課程班編在一個學校,可以隨時調換。普通班的學生如果成績優異可以調到快捷班,反之,快捷班的學生如果成績不及格者就要調到普通班。
03
中四畢業分流考試
以上各種班級符合要求的學生在中四畢業時要舉行統考,成績最優的10 %學生進入初級學院(類似我國的普通高中);
成績次優的20 %學生進入工藝教育學院(相當于我國的職業高中) 或理工學院(相當于我國的中專和大專)。
工藝教育學院的學生也可在學習期間經考試轉入理工學院學習,他們以後多在商業、工業等領域充當中層管理人員;剩下的70 %學生進入技能教育系統。
04
A級統考
10 %最優學生在初級學院畢業時,要舉行一次GCE“A 級統考”(劍橋普通教育文憑高等水准考試)。
通過“A 水准”的畢業生根據成績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高等學校繼續深造,也可以直接升入英美兩國的大學就讀,不及格者進入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下屬的聯合訓練中心接受高級技術訓練。
豐富的獎學金制度
另外,新加坡的獎學金制度爲政府部門、國有企業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並激勵了成千上萬的學生努力讀書,去爭取獲頒獎學金的這份榮譽,從而提高了國家的整體教育水准。
雖然每年只有一小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可以獲得這份榮譽,但他們是從衆多發奮圖強的學生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所以,獎學金制度爲青少年刻苦讀書、力求上進注入了一股強大的推動力。更爲重要的是,獎學金制度爲來自于各階層家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出路和機會。
新加坡獎學金主要設置了以下2種:
●政府獎學金。
政府獎學金由公共服務委員會負責頒發,公共服務委員會不是政府部門,而是獨立的國家機構,主席由總統任命,其決策層12名不屬于任何黨派的中立人士組成。
其下專設一個“獎學金得主遴選委員會”,爲所有政府各部門招攬人才,並負責爲學成歸來的獎學金得主提供性質不同的工作崗位。
●國有控股大企業獎學金。
由新加坡港務集團、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及華僑銀行等大企業設立。政府規定,獎學金獲得者在國外學成畢業以後,必須回到國內爲提供獎學金的部門或企業服務一定的年限。
政府對于這些歸國人才,實施特別的計劃予以培養和選拔使用。
盡管這種分流教育的好處是能夠讓成績優異的學生脫穎而出,培養高素質的畢業生,但其也存在不少弊端,如學生、家長和學校面對的壓力很大,過早的“小四分流”對小學生的心理容易造成不良的影響。
有些人甚至認爲這種多少有點“一錘定音”的分流方法,可能會把一些智力發展滯後的人大材小用,不利于人的全面發展,而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也未必就能達到知識和能力的統一。
然而,新加坡領導當局和大部分新加坡人都贊賞這種精英教育制度。
因爲分流教育符合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不是讓所有的人都不加區別地去接受同一種教育、去擠同一座獨木橋。
而是因材施教,讓大多數人成爲技術工人或者是技藝型人才,而給那些通過嚴格把關的高智商精英人才以高精尖的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爲國家發展所需要的棟梁之材。
新加坡留學-在線咨詢
長按下方二維碼
聯系意騰教育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