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收到了的椰友來信
在新加坡打拼後回國
卻被人稱爲“社會底層”
讓他百感交集……
▼
“我是在歸國潮
剛開始鬧得凶的時候回國的
然後?就咔嚓了……
其實我在新加坡呆的時間,不長不短的,5年。
這幾年的生活,是平凡和恬淡的,小島的慢生活就是這樣的,上班壓力不會很大,周末去麥裏芝水庫徒步和慢跑……
平凡,這樣的生活是日複一日的,而且感覺會一成不變下去。
恬淡,這樣的生活也沒有什麽不好的,事實證明當你失去的時候就會懷念。
在此處,這兩個詞還是非常中性,沒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在內,但是在我回家之後,這兩個詞語不光有了色彩,更有了的味道。
那就是人生的,苦辣酸甜。
在中國,人們總是熱情高漲,侃侃而談,那種未來瞬息萬變的氣氛,新加坡沒有。
所以我卷鋪蓋走人了,這裏說得倒是很輕松,當時清理五年來的行李,花了很久費了很大勁。可能這個時候我已經後悔了,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 我仍然是少數派 ”
在國外,我們好像是少數民族,也不是說受排擠,但是少了一些親切。比如我的大學同學,是一個馬來西亞華人,我們的關系非常的好,並不遜色于我在中國的老友們。
但是千萬不能聊童年,一聊起來就是尬聊,根本沒有共鳴。
然而,當我抱著關于鄉音的期待,懷揣著故鄉的空氣都是甜美的想法回家之後。我發現,我仍然是少數派。
這種打擊非常的大,尤其當我覺得自己價值觀無堅不摧的時候,在國外混迹這麽多年,行了萬裏路,也讀了萬卷書。
對于“我要成爲一個什麽樣的人”,還有“我要過著什麽樣的生活”。這樣的問題,已經有了不只是基本,可以說是完全成形的答案。
但是我發現,這些都是環境“溫柔”下的天真想象,人爲什麽是群居動物,因爲容易被影響,過于在意別人的感受,可能就是人類的天性。
在新加坡的時候,別人問我是做什麽的,我會十分驕傲的說我是手辦設計師。大家對于這個職業充滿了好奇,他們願意聽我分享,覺得這些東西很有意思。
但是回家後不到半年,我發現我變了,別人問我做什麽的時候,我會說自己是在一間上市的外企工作,我把具體職業去掉了。
因爲,我怕給我爸媽丟人。
在很多人眼中,除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員,別的職業就是個打工的。
“我的變化是潛移默化的
但是也是顯而易見的!”
如此回答,是因爲我經曆過太多的質問和疑惑,甚至是不解和不屑,我開始的時候,覺得自己圓滑了。但是後來,這樣的情形讓我感到害怕。
“那不就是無業遊民麽,公司給你交五險一金麽?”
“你一天工作這麽忙,開什麽車啊,哪個區買的房啊?”
“你看看那誰家的誰誰誰,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每天上班打卡了之後,就可以做微商了,現在車都換了三輛了。”
“你打算什麽時候結婚?”
我覺得我的價值觀沒有變,就算是經曆一次次誤解的洗禮,一次次沖突的磨練,我還是原來的我,我以爲自己的價值觀堅如鋼鐵。
但是其實我不過也是,一塊橡皮泥。別捏的扭曲,被同化的無形。
當我回頭想爲什麽自己在這個環節,格外的薄弱的時候,我發現,因爲在新加坡的時候,我建立價值觀的時候,沒有人這樣的洗禮和對抗我。
結局是,我沒有金鍾罩,也沒有鐵布衫。我現在只能將自己完全暴露在了,這些人的唇槍舌劍之下,無處遁形!
“定義人生的標准,擁有範本”
新加坡是不是應試教育?如果你對于這邊的教育體系稍有了解,你就會發現,這邊可能更加的奉行精英教育,小升初PSLE考試,這是第一次分流。
到了中學之後,還會用N水准,O水准,A水准,分化所有的學生,然而,你可以認爲這是過早的分化階級,但是你也可以說,這是在爲你的人生,盡快的找到適合的方向。
去ITE,去理工,去上大學,沒有一種方式是失敗的,只有是不是適合自己。雲在青天水在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做的事。
爲什麽?數以百萬的人,都要去參加一場考試,然後就定了終身的生死?!
爲什麽,“數學老師”要娶一個“語文老師”,最後生下一個“外語老師”?!
爲什麽,人生的模式只有一種?
爲什麽,價值體系如此的單一?
爲什麽?朋友說因爲你矯情啊,看看你問的這些問題,真是在外面待太久了。
2012年,我出國的時候,大家都說:你出來的太晚了。
2017年,我回國的時候,大家還說:你回來的太晚了。
對于時代,我們身邊的人都有著一種焦慮,那就是一部人,跟不上時代的列車,就會覺得自己落後了。
2016年,這些人的朋友圈都是互聯網。
2017年,這些人的朋友圈都是新零售。
2018年,這些人的朋友圈都是區塊鏈。
這些瞬息萬變的追求,曾經在我的眼裏,就是我所摒棄的平凡的對立面!但是我發現了這層變化中的內核,卻有著亘古不變的心態,那就是——
“我,必須沖上時代的風口浪尖之上,否則就是被大浪淘沙的Loser!”
男學工,女學醫,身體強壯搞體育,不三不四搞文藝!
這都是哪輩子的事情了,但是拿到現在,仍然適用。不信你說你是個DJ,在你媽眼裏你就是個喊麥的。你說你是個小編,在別人眼裏你……就是個臨時工。
這些所有的一切,只能是你的興趣愛好,如果你有一份還很穩定的工作,業余做這些,那麽你才是真的酷。
“如果你全職做這些
那麽你就是‘社會底層’”
是的,這是我身邊最親近的人對我信誓旦旦說的話,“你幹的這些個事兒,就是社會底層。”
我記得我在新加坡的時候,有一個本地的同事,他原本是做IT的,但是特別喜歡遊戲,結果就轉行了,自學3D軟件成才,現在在遊戲公司上班。
我們再次相見的時候,他會分享給我新的工作那些流程,還有見聞,新奇有趣的一切。
這事兒你放在咱家試試看?
可是,這世界上的什麽事情,是你不投入全部的熱情,和精力就可以成功的呢?那種白天上班,晚上拼愛好的生活,是不是有點矛盾?
當我發現我身邊的所有人,當你問他職業是什麽的時候?隨之而來的答案,並不是利他的滿足感,還有實現價值的成就感,也不是觸動愛好G點的快感。
而是一種有所交代的安全感……
我媽說了,上班就是爲了掙錢養活我,所以他不希望辛苦養活出來的我,被人瞧不起。
這一切,都令我十分的沮喪。
“競爭已經白熱化了”
而且,國內的競爭已經非常的激烈了,尤其在大城市,高薪也不是那麽容易就可以拿到的。
你付出的是,你的所以精力和時間,即便如此,大家仍然焦躁。
因爲,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工作6天。換來了大城市的房子,還有車子,但是月供如期而至,失去了這些,迎來的就是中産階級的橡皮擦,你就失去了在大城市的立足之地。
然而,二線城市的家鄉,大家已經回不去了。
焦慮和不安,如影隨形。
反而思考,在新加坡爲什麽沒有這樣的壓力,是因爲那個社會自由意識的盛行麽,想想又不是。
所有的焦慮和不安,其實都是普遍存在于這個地球上的。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著無法阻擋的潮水暗湧,大家都不奢求改變潮水的方向,只力求站穩不被浪花卷走。
那麽爲什麽我還要後悔?
百思不得其解後,我靈感迸發。可能是我在新加坡時,天高皇帝遠,家裏人的意見漂洋過海打了折扣,身邊的人很少會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
這裏沒有那麽多的熟人,沒有那麽多的普世真理,大家都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和我競爭,和我攀比,更不會有人循循善誘的同化我!
此刻的我才恍然大悟:
我後悔離開的並不是
一個自由的國度!
我後悔離開的是
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我後悔的是
我親手放開了
平凡和恬淡的生活
然後將自己推到一個
熟悉而陌生的黑洞裏……”
這個椰友非常的糾結
無論在哪裏都覺得不順心
但是同時又體現了
很多的海外華人的焦慮
是走是留,是對是錯
還是那些個老問題
大家一起在留言區說說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