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根寄木之間
在被稱為日本溫泉之鄉的箱根地區有著一家十分特殊的高級溫泉旅館,這裡有間當地多名傳統工藝匠人合作的名為「箱根寄木之間」的客房,房間內到處都用到了本地的一種傳統工藝——寄木細工。像桌子、茶几、料理容器、風鈴短冊,凡是能看到的器物都使用這種工藝來製作。作為箱根地區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寄木細工最吸引人的地方一是花紋,雖然只是簡單的幾何拼接,但處處透露著精心布置。其二就是這些花紋的顏色完全是樹木本身的色彩。
寄木細工紋樣
寄木細工是起源於日本箱根地區的一種傳統木作工藝,最早在江戶時代作為旅遊副產品而開始流行起來,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了。「寄木」即「嵌木」,簡單來說,就是使用不同顏色、種類的木材進行拼接、鑲嵌,組合成有規律的花紋,進而使用這些花紋來裝飾不同的器物。箱根地區有著日本屈指可數的樹木種類,自千百年前就一直盛行木工。直到江戶時代的木工石川仁兵衛發明了一種利用多種木材拼接成花紋來裝飾器物的手藝,寄木細工才就此形成。最早寄木細工是一種「貼皮」工藝,這是一種用木刨削出木片貼在器物上的方法。
寄木細工紋樣
1945年之後,隨著粘合劑等材料的更新換代,寄木細工工藝在切片技藝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被稱作「無垢」的工藝,基本紋樣發展到50-60種,算上不同顏色的搭配,還能發展出100-200種紋樣。發展到如今的寄木細工主要分為「指物」和「挽物」兩大類,指物是利用拼接後的木料刨出木皮,通過貼片製作而成的工藝品,這也是寄木細工最早的工藝。挽物則是指直接使用拼接木料製作而成的工藝品。製作寄木細工作品首先是選木材。這也是寄木細工的靈魂所在,它繁雜的花紋就是通過不同顏色種類的木料拼接來實現的。
指物
挽物
使用寄木細工做好一件工藝品一般需要50種以上的木材,圖案色彩均來自於天然木色,匠人們將這些木色歸結為9大色系:白色系,淡黃色系,黃色系,紅色系,茶色系,褐色系,綠色系,灰色系,黑色系。每個色系都對應一類樹種,有些是日本本土樹種,有些則只能靠進口。而像黑色系只能靠樹木本身成百上千年的沉澱累積下來,材料相當難得。
因為剛採伐的木材因為水分過多而無法塑形,所以一般直接選用乾燥兩年以上的木材。匠人會根據木材的顏色再加工成更細的木條,通過組合不同顏色的木條達到產生花紋的效果,通常拼合成一個最基礎的圖形稱為「種木」,接著重複製作種木的步驟,製作成不同花樣的種木,最後將不同的種木拼接起來成為「種板」。製作種木和種板是最耗時間的步驟,每根木條都要製作精確,因為一塊種板涉及到幾十根細木料,相應的誤差也會累積。當誤差足夠大的時候,會導致留下縫隙、花紋不能對齊,從而導致製作失敗。
種木
種板
刨木皮
拼合好的種板就能看出最終想要的花紋圖案,將這些種板用木刨削出一張張如紙般的木皮,每張木皮都不超過1毫米,還要一氣呵成不能斷裂。帶有木質手感的木皮可以貼到任何想要裝飾的工藝品表面上,這就是寄木細工的「貼皮」工藝,一般用在平面或者曲面的盒子上,如今還發展出更多的使用方法。比如風鈴的短冊、書籤、首飾等等。使用這些木皮裝飾的物品就是「指物」。雖然這些木皮製作起來十分不易,但制好後卻可以削出大量的木皮用於量產。
在1873年,日本參加了世界萬國博覽會,寄木細工第一次亮相會展。明治時期日本開港後,到箱根遊玩的外國人對這種傳統工藝讚不絕口,定製了大量的工藝品和家具運回自己的國家。此時的寄木細工匠人們開始嘗試製作有西洋式風格的家具以供出口,算起來寄木細工入歐美人的生活也有100年多年了。寄木細工工藝可以應用在很多器物上,這其中最著名的則是秘密箱,它甚至已經成了寄木細工的代名詞。19世紀,黃磷火柴誕生,但因為其自燃地特性,為了小孩子的安全,這時期出現了一種專門存放黃磷火柴的秘密火柴盒,需要一些推拉步驟才能打開,這樣就可以避免小孩子隨意拿走火柴誤傷自己。而在日本則把寄木細工用在這種火柴盒上,稱為「智恵箱」,大量出口到歐美地區,成為炙手可熱的禮品。
秘密箱
寄木細工家具
而與之對應的「挽物」則是直接拼接的木料做成的器皿,一般耗費大量時間也只能做成一兩件器物。像是製作一個盤子,就需要20天左右的時間,一組16根木條組成的種需要壓制乾燥1周左右,接著多組種粘合在一起再需要壓制乾燥1周左右。挽物難以大量複製,耗費的材料更多,價格更高,但花紋卻相對指物更為簡單。挽物是後期才發展出的寄木細工工藝品,相對指物,花紋上融入了更多現代幾何藝術圖案。而幾乎所有的生活用具都能用它來實現,不過最耗費的還是時間。
所謂「細工」指的就是精緻的手藝,雖然寄木細工的這些木材拼接看起來似乎不大複雜,但這項工藝難的卻是無限的耐心與專注。寄木細工的製作工具除了刨子,鑿子,鉗子,鋸子這類可在市面上購買的工具外,其他的都需要匠人自己製作的,每個匠人製作的工具都是最適合自己,也是獨一無二的。如果說做寄木細工是否有最便捷的途徑,那一定是箱根每一位匠人的雙手和智慧。
現如今在日本,寄木細工工藝和其他傳統工藝一樣面臨著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境地。一方它雖然受到民眾的熱捧,但另一方面卻又沒有年輕人願意繼承這門手藝,如何傳承下去是寄木細工工藝要面對的嚴峻現實。繼承傳統工藝的技能是必要的,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創新的傳統才是真正能活下去的工藝。所謂傳統工藝就是對生活文化的創造,而傳統工藝品的基準之一就是日用品。把寄木細工當做一種「木料」的話,它就能做出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這也許是它今後的發展之路。
2009年被指定的寄木細工國寶匠人僅有9位,2012年減少到5人,而現今具有這一名號的只有4位了。整個箱根地區從事寄木細工製作工藝的匠人一共不到50位。很多匠師都年事已高,但仍然為了堅守這一傳統工藝,每日辛勤的勞作。
本文作者:秋爺公眾號。如需轉載,請聯繫秋爺微信公眾號(ID:秋爺),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