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自網絡
你知道豬肉爲什麽一直漲嗎?你知道中國還要靠進口糧食嗎?很多人不知道,中國最大的危機不在于房地産,也不在軍事政治,而是在我們的餐桌上。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嚴重威脅到民生和國家發展。而且這其中的“內憂”要遠遠大過于“外患”。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看完這篇文章列舉的事實,您或許會有同感。
236個中國農民不抵1個美國農民
究竟危機有多嚴重?我們先從多年前網上流傳的一個說法說起。2011年的時候,中國的農業人口爲6.7億,而美國的農業人口僅爲284萬。中美從事農業生産的人口之比超過了236∶1。盡管人口比例差距如此之大,但美國的農業遠比中國的農業強大。美國以不到300萬農業人口,成爲了世界糧食生産出口第一大國,其一個國家的糧食出口,就占到了世界糧食出口總量的一半。
當時得出的說法是:“236個中國農民的生産力不抵1個美國農民!”
我用從這樣的數據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准確,但不可否認的是,中美兩國農民生産力上的巨大差距。可怕的是,這種差距,竟然在不斷拉大!
中國農民的對手是資本和國家
2006年的時候,我們的糧食還完全自給自足並出口了一千萬噸糧食,可10年之後,我們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2015年,我國累計進口包括大豆、小麥、玉米、大麥在內的糧食及谷物粉1.2億噸,同比增長20%。
除了糧食,我們還大量進口肉制品。根據海關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我國總體進口豬肉以及豬雜碎137萬噸,其中豬肉進口量爲56萬噸, 進口豬肉的主要來源國爲美國、德國、西班牙以及丹麥,分別占我國進口豬肉的20.7%、18.9%、16.2%以及11.9%。2015年,上述數據更新爲,全國進口肉類總量244.79萬噸,其中,進口牛肉48.53萬噸,同比增長40.6%;進口羊肉、豬肉、禽肉分別23.26萬噸、133.71萬噸、39.30萬噸。
這裏最有意思的是價格,進口的牛羊肉才合12-13元/斤,這在國內是購買活體牛羊的價格。
就在前幾天,號稱20年難解的“豬周期”受到史上最高進口量的“洋豬肉”挑戰。就在本土豬肉價格一路上漲的時候,大量美國的生豬進入了中國。價格僅爲2.5元一斤,比本土生豬價格足足便宜了6元錢。
爲什麽我們一個“農業大國”的農産品要依靠進口,表面上是價格推動了市場,歸根結底是我們的“生産力”遠遠落後別人。
中國的養殖業産能占全球50%,但養豬成本卻大大高于國外,去年美、德、巴西、越南的成本價只相當于人民幣4.0~4.5元/斤,而我國的成本價是6.0~ 6.5元/斤,一度還達到7.0~7.5元/斤。成本的控制能力就是生産力的直接體現。
這種差距在農作物上體現得更加明顯。中國農業和美國農業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小農經濟與資本經濟的競爭。美國的家庭大農場,都在1000-10000英畝之間,且依然處于動態兼並中,1萬英畝以上的農場已非常普遍。1萬英畝相當于中國的6萬畝,而中國農民種植的土地,只有區區幾畝幾十畝,流轉後也就百多畝地,只有內蒙古、東北等地才見到千畝以上的家庭農場。
另外,美國農民種地是有補貼的,他們收入的40%來自政府補貼。也就是說只要種地,這40%就是純利潤的,沒有人敢克扣。經營1萬英畝大農場的美國農民,每年扣除農資、勞動力、稅費,還可有200多萬美元的淨利潤,這200萬美元分攤到6萬畝耕地上,每畝僅33美元,即約合219元/畝,這樣的土地效益在中國,農民是根本不會去幹的。在中國,每戶幾百元不到的補貼,連貧窮的中國農民都看不上眼,他們在城裏打工一天就能掙到。而美國農民爲什麽能撐下來,就是因爲除了這些純利潤,還能有政府的補貼。
也就是說,中國的小農們還不僅僅是在跟資本經濟競爭,別人背後還有強大的政府在支持。這樣一比較,我的生産力不落後才奇怪呢?
危機!就在我們的餐桌上
晚清思想家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說:“洋布、洋紗、洋花邊、洋襪、洋巾入中國,而女紅失業;煤油、洋燭、洋電燈入中國,而東南數省之柏樹皆棄爲不材,洋鐵、洋針、洋釘入中國,而業冶者多無事投閑……華民生計,皆爲所奪矣。”
意思是說:“洋人的商品大肆進入中國,這些商品憑借著價格和質量的巨大優勢迅速占領了市場,擠垮了原來傳統的中國工業,致使大量民衆失業,無以爲生。這是我們這個盛世最大的危機啊!”
所以後來中國興起了各種抵制洋貨的運動,燒洋行、拆鐵路、殺洋人,當時以爲,只要把這些洋貨全部趕出中國,就可以繼續做天朝上國的美夢了。然而結局是更加悲慘。
從那時候起,中國就已經沒有能夠“關起門來自産自銷”的可能了,更別說現在。有些人說國家必須幹預,限制國外農作物的進口,確保我們整個農業産業鏈不被沖擊。限制和抵制解決不了問題,關鍵是我們需要改進自己的生産力,縮小與進口農産品的差距。
這場“餐桌上的危機”,外患的沖擊是很大,但內憂的情況更加嚴重。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們本來就不多的耕地被消失,被汙染。
房子“吃”掉大量耕地
英國有個“羊吃人圈地”運動,中國有個“房吃人圈地”運動。中國房地産的發展的代價之一,是消失了3億畝耕地。我們現在的20億畝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積的不足十分之一,但我們要養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我們人均耕地只是美國的十三分之一,加拿大的十八分之一,連比我們窮的印度人均土地都是我們的1.2倍。我們比美國多十億人口,但美國卻比我們多近十億畝耕地。
工業化嚴重破壞耕地質量
除了被房子“吃掉”了大量耕地,我們激進的工業化進程也使得耕地受到破壞。國務院早在2005年就開始了全國土壤汙染狀況的初步調查,到2013年結束。這項曆時八年、關系著國計民生的大調查本應對全社會公開,但最終只在2014年4月時發布了一份僅有5頁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對土壤汙染的情況作了極其簡單的說明,沒有任何詳細內容。
在有關部門仍在大談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時候,耕地質量的紅線卻早已失守。
這份僅有的官方報告顯示中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汙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中國土壤超標率爲16.1%,以镉、汞、砷、銅、鉛、鉻、鋅、鎳等重金屬爲代表的無機汙染物超標最爲嚴重,其中镉的超標率達7.0%,成爲耕地中最常見的汙染物。這些在土壤中積累的重金屬最終又被農作物吸收,糧食果蔬帶著重金屬的殘留進入日常人家的餐桌。
空氣的和水的汙染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而土地的汙染相對卻是“隱形”的。並且土地的汙染更加難以自愈,一塊地,如果被汙染了,可能要等上百年才能夠稀釋掉土裏的毒素。
中國的農業危機是否無解?看看以色列吧!
土地是農業之本,現在土地汙染這麽嚴重,能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那麽,這個危機是否就無解了呢?
其實只要合理配置,中國農業不是問題。看看以色列,用比我們少得多的資源卻創造了一個農業奇迹。
2萬多平方公裏的以色列2/3的國土是沙漠,一年7個月不下雨,人均水資源還沒有200噸,是世界的1/50。就是這麽一個“荒蠻之地”,卻有著這樣一組數據:西紅柿每公頃最高年産500噸,沙漠地區柑桔每公頃最高年産80噸;雞年均産蛋280個,奶牛年均産奶量1萬公斤;在花卉生産上,溫室大棚每公頃每季度生産300萬支玫瑰……
以色列農村人口只占總人口的9%。一個農業人員可以養活90人,農業出口占據全國出口總值的9%。按照以色列的農業水准,地球可以養活3倍于現在的人口。
滴灌技術,高效利用水資源
以色列溫室無土栽培使用低流量滴灌噴頭,每小時供水僅200毫升。這種方法灌溉的一個獨特之處在于水分可以在培養基中均勻擴散,從而減少水分的流失。滴灌管線中安裝了過濾筒,它是一種塑料的多齒元件,當水流經過濾筒時,會産生渦流,可以清除其中的沙粒,防止細小的滴頭出口受堵。
以色列還把管線埋藏在地下50厘米深處進行埋藏式灌溉,這種灌溉可以減少蒸發保持地表幹燥,即使灌溉時也不影響田間作業。以色列所有灌溉方式都采用計算機控制。計算機可完成一系列的操作程序。滴灌與水循環技術的結合,發展出最新的“汙水灌溉”系統。通過檢測作物對汙水中鹽分、重金屬離子等的耐受力,並保證對人體健康無害,循環水不用再經過完全淨化就可用于農業灌溉,這大大節約了成本。這種偉大的發明是逐利的商人文化所能想象的嗎?
開展訂單農業
以色列是訂單農業,有專門的機構根據國內和國際天氣情況、經濟情況測算每年需要的産量,可以避免農産品價格在兩個極端之間跳躍。以色列奶牛飼養業同樣按配額。生産配額由以色列奶牛協會制定,而産品價格則由政府部門控制。市場需求達不到農産品供應量,政府則給予補貼,並告訴農民不要再生産那麽多了。以色列每年在研究與開發方面都有大量投資。
像養孩子一樣養作物
以色列人在農業發展中樂趣無窮,其農業奇迹的創造者絕不僅僅擁有滴灌技術、高科技材料,還有愛心,把作物當孩子養,在這種條件下以色列農産品大量出口,每年換取約14億美元的外彙,農業物資和技術的出口額也達12億美元。農業出口占以色列全國出口總值的9%,是“歐洲冬季廚房”。
以色列“國父”古裏安的夢想是:讓沙漠裏開出鮮花,在荒涼的內蓋夫沙漠中使每公頃土地的玫瑰年産量高達300萬枝。以色列農業的灌溉用水是以滴計算的。以色列的水資源利用率能夠達到100%,日本是30%,中國是10%。以色列城市廢水的70%被回收淨化用于農業生産。作物在每一個生長步驟所需的營養、需要達到的成長效果都經過預先設計,並由計算機系統嚴格保證實施。
按照以色列的農業標准,中國可以養活全球的人口。理想是美好的,中國具體要怎麽改革還應當依照中國國情,地理特點,因地制宜。
【請您給本文留言,我們會精選開放評論】
覺得小編說得有道理請點ZAN
領導說了,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7篇文章你看了嗎?
▶今天新加坡被這道番茄炒蛋刷屏,結果有的人看哭了,有的人卻氣炸了……
▶新加坡護照又升級,終于晉升全球第一名!(免簽國最全列表供收藏)
▶來新加坡久了,你都變這副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