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學員投稿
申請經驗分享
X同學
某985&211高校 金融學
GPA:3.71
托福:100 GMAT:730
錄取院校: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金融數學
倫敦大學學院 金融數學
曼徹斯特大學 定量金融
相信有些同學會跟我一樣,進了大學後才發現報的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然後學的比較痛苦或者根本沒興趣學,就想以後能不能換個專業方向。那麽作爲一個留學黨來說,據我了解想要轉行主要有以下幾種操作:1.本科階段轉專業;2.跨專業申請海外研究生;3.申請本專業研究生,在讀書期間再修一個目標行業的master。
這三種方式其實都可以,但是我還是會建議學弟學妹們,如果你們發現自己不喜歡這個專業發現的比較早,並且本科學校有轉專業的可能,那最好還是本科階段就轉。因爲首先跨專業留學難度較大,尤其是想轉商科的話,競爭會更激烈。研究生階段再修一個master的壓力也會比較大,本來國外學校的學制就短,課程緊湊,再修其他課程,我個人覺得我會承受不了這個壓力。
所以我選擇了轉專業。我是差不多一個學期就覺得我對傳統工科不是特別感興趣,學起來也很吃力,雖然憑借吃苦耐勞的精神考試成績也都還可以,但是一想到以後如果一直是這種被逼著學習的狀態就覺得有點可怕。于是就開始了解學校的轉專業政策, 考試、面試,大二上轉到了我們學校金融系。
標化成績
剛轉專業的時候不得不說課程任務非常重,好在大一大二的數學基礎比較紮實,基本都在85+,好些課程像是宏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統計學學習起來還是挺得心應手的;另外轉專業後因爲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積極性很高,專業課學的還算比較認真的,GPA到大三下學期基本穩定在3.7左右。
個人認爲GPA始終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在確認留學的念頭後,我也有特意去各大院校的官網看過一些專業往年錄取的平均標化數據,均分基本需要在85以上,語言自不必說,基本要在7/100,GRE/GMAT321/701,當時覺得一下子壓力來了。
因爲之前的英語基礎還比較不錯的,大三上的時候匆匆准備了1個多月去考了第一次托福,分數出來之後自己不是特別滿意,92分,主要在寫作小分上拖了很多後腿。後面特地花時間練習了一段時間,包括前期詞彙和素材的積累,也試著去分析了一些話題的範文思路,結構和句式等,每周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完成2篇真題作文,找了同學和老師幫忙修改,共計練了大概有35篇的樣子。
口語是在考前一個月突擊,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練習Task 1和Task 2機經裏面的題目,邊說邊錄音,然後再回過去聽自己講的內容,考前還跟指南者的老師預約了2次口語模擬練習。後面1月底的時候又去刷了一次,圓滿的100分,不想再刷了orz……
寒假期間因爲跟同學一起去參加了美賽,我的GMAT是在大三下才開始准備的。如此安排也是考慮到自己鍾意的幾個專業GMAT並非硬性要求,所以是希望語言達標後再開始看,這樣自己也比較定心一些。
GMAT考試我感覺最重要的是題感,完整算下來大概准備了3個月的時間,主要複習材料是GMAT官方提供的模考軟件Prep,OG和曼哈頓的SC,邏輯部分則找了Ron大神的系列講座視頻來看。剛剛開始刷OG的時候還是很慌張的,錯誤率非常高,後來嘗試自己慢慢整理錯題集,學會了總結和歸納。數學部分,我是到了後半段才開始准備的,把陳向東的數學突破裏的例題都做了一遍,還有機經,光看答案,不動手算是不行的。雖然沒怎麽碰上原題,但是整場考試下來還是蠻順的,有730還是比較滿意了。
總的來說,GMAT是一個綜合性的考試,數理思維,語言基礎,閱讀能力都會考察到,建議大家還是合理安排好時間,盡早准備起來。
學術經曆
因爲涉及到轉專業的問題,大二一年基本都在補大一的課程和進行專業課學習,沒有騰得出時間和經曆去做太多項目和比賽,一直到大二下5月份跟宿舍同學參加了學校組織校建模選拔賽,因爲成績還不錯,9月中,去參加了“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賽區一等獎。後面寒假期間緊接著又參加了美國大學生數模競賽,主要負責論文寫作部分,最終獲得了Honorable Mention。
整個大三上學期基本上是在課程,比賽和托福複習中交叉度過的,一刻不得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心有戚戚然。但是不得不說,數模比賽的經曆對我來說是一段很好的體驗,當然也成了我申請中的一大亮點。比較遺憾的是,當時因爲時間的沖突,沒能好好准備FinTech大賽,項目提交後未能到複賽。
所以對于目前有考慮留學的同學,希望可以珍惜大二大三的時間,合理做好規劃,每年的2到5月份會有各種商科比賽陸續開放,最好根據自己的需要申請的專業方向提前關注了解相關信息。當然,除了各類競賽,一年一度的大創、科創,以及導師的課題組項目都是很好的鍛煉機會。
實習經曆
大二的時候在銀行做過一段時間的水實習,基本都是比較基礎性的工作。大三在明確了留學的想法後,有跟指南者的顧問老師就暑期的時間安排做過具體溝通,在暑期前有意識的開始留意一些名企實習信息,老師也幫我提前准備好了中英文簡曆。
盡管認認真真地填了不少網申,但在實習投遞初期還是遭遇了冷板凳,內心小小受挫。且好些的實習需要6月份就開始工作,而這個時間點又是正值期末考試,爲了不耽誤課程學習,還是忍痛放棄了。
後經由指南者的推薦,我在7月中的時候去了一家知名證券公司的投資部門,面試通過後被分配負責股票數據的分析工作。剛剛開始的時候,面對這麽多數據簡直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尤其是之前沒有接觸過Python,基本要需要現學,我知道在短時間內掌握全部不現實,所以在經過思考後決定先大體了解Python主要功能,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性的掌握。
說實話,一開始也只是抱著積累經驗的想法找的實習,但在其中收獲的知識和技能真的很珍貴,也結識了很多優秀的同學和導師。以後要從事相關工作肯定要和大量數據打交道,提早明白自己的不足,也使得我更早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選校選專業
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和數據打交道,樂于挖掘數據背後的信息以解釋、解決現實問題。所以一開始考慮專業的時候也在糾結過是否往統計、大數據方向靠攏,但在大三金融核心課程的學習後,發現數學工具在金融領域的極大運用,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在專業上面,我主要的方向還是集中在金融、金數與金融工程。
我在選校上面確實是糾結了好久,個人會比較偏向英美,最後綜合父母老師和個人的喜好選擇了英國,主要有幾個原因吧:1.既然決定去留學了,那英語肯定要練到6吧,我比較偏向在純英文的環境中學習。2.英國的學制較美國短些,對家庭的經濟負擔相對小一些。3.LSE在我的心裏是神一樣的學校,有一種莫名的LSE情結。
雖說夢校就是LSE,但是總不能只申一個學校,風險實在太大,很怕把握不准自己的定位,最終淪爲失學兒童。在我看來,申請是個很玄學的一門課程,自身條件,外在因素比如學校每年招生數量、地區限制、甚至自己學校之前錄取的學長學姐的在校的表現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申請結果。這也是爲什麽在考慮良多後放棄了DIY,其實身邊不乏自己申請上理想院校的成功事例,但是感覺偶然性偏大。
所以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指南者幫我申請英國,顧問老師的科學規劃和指導讓我在整個申請階段的思路很清晰。選校選專業這塊在經過老師的介紹和一些案例分析後,最終定下的專業感覺總體的難度梯度還是比較合理的。
申請前期准備
我是跟指南者簽約比較早的,所以在大三下學期根據老師制定的時間規劃就開始陸續准備申請所需的材料,整個過程說實話挺不慌不忙的。
大三暑期前根據專業申請要求,先開始聯系起了推薦人,因爲挑選的時候有特別研究過,跟老師溝通的也很愉快,基本很快就定下來了。
針對簡曆和個人陳述中的核心內容在動筆前有跟老師提前確認過,所以自己在編輯中文初稿的時候大體方向很穩,但是細節部分被打回多次,作爲一個寫作渣,還是挺感激文書老師一遍遍的審閱和批注…在7月中,除了暑期的實習內容尚未補充,我基本文書材料提綱都交給了指南者老師。
對于競爭較爲激烈的英國商科,大四上開學後我就很快把成績單推薦信等材料都准備好了,趕在了專業開放初期就交掉了。
英國這邊在12月中旬的就驚喜的下了一連串offer,我也收到了夢校LSE的錄取。
我周邊也有考研的同學,親身經曆過覺得出國留學的准備工作並沒有比考研輕松一點點,但是年輕躁動的心一直以來促使著我能走出去看看,如今夢想成爲現實,非常感謝指南者一年多以來的指導和幫助,給我人生帶來的多種可能性,也讓我滿懷勇氣去迎接接下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