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拉肚子,吃不下飯……你以爲只是吃壞了肚子?你也有可能患的是炎症性腸病!
什麽是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症,主要包括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和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患有這種慢性病的人,腸道會出現發炎的症狀,如腹瀉、發燒、腹痛、便血、食欲減退或突然消瘦等。
一般起病緩慢,少數急驟。病情輕重不一,易反複發作。精神刺激、過度疲勞、飲食失調等都有可能會誘發炎症性腸病。
這種疾病在20至40歲之間最爲常見。在極少數情況下也可能發生在1歲孩童的身上。
炎症性腸離我們有多遠?
根據本地幾家醫院的統計數據顯示,越來越多新加坡人被診斷出患有炎症性腸病。
新加坡綜合醫院(SGH)在去年接診了近600名患者,比2007年增加了兩倍。而在國立大學醫院(NUH),自2013年起,患者數量增長了近8倍,從不到50例增加到了今年的近400例,
爲什麽會大幅增長?
雖然還沒有找到確切原因,不過本地醫院的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部的專家認爲,新加坡逐漸“西化”的飲食文化、免疫系統的失調及其他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炎症性腸病。
該如何治療?
目前,炎症性腸病無法完全治愈,但會根據具體身體狀況采取藥物或手術等方式,盡可能長時間地控制疾病,以便讓患者過上正常的生活。
慢性炎症可以誘導多種腫瘤的發生。而炎症性腸病便是引發結直腸癌的最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有出現下列症狀:腹瀉、發燒、腹痛、便血、食欲減退或突然消瘦,請立即去看醫生!
更多更全新聞,盡在Nestia
系NESTIA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後台。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新加坡最大的一站式生活服務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