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曝出一則來自海外華人媽媽的爆料:在全家打算從澳洲向中國上海回流的過程中,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卻遭到國內老師言語辱罵,揪耳朵,打手心,甚至撕了孩子作業薄的虐待。
不僅如此,年僅7歲的孩子還默默承受了班級同學,如同“奴役”一般的指示,嘲諷和孤立,最終不堪重負,患上了精神障礙。
這也也是最普遍的一種兒童精神性疾病——兒童抽動症。
從3月至今,孩子不斷的抽搐,扯脖子,擠眼睛。
每晚都很難入睡,吃飯也吃的非常少,孩子在短短兩個月瘦了許多。
上海和墨爾本醫生共同診斷的結果都是指向:孩子壓力過大,而這種精神疾病很難治,也就是孩子心靈上的創傷一旦形成,父母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撫慰。
痛心和後悔不斷的纏繞在這位媽媽的心中,她怎麽也沒想到,原本抱著讓孩子回國接受更好教育模式的期望,如今卻事與願違。
由于近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海外華人迎來一波不大不小的歸國潮,還有考慮到長輩健康,親人團聚等各種因素,拖家攜口回國的移民不在少數。
然而,回國後子女的教育問題也一直也是家長心頭最憂慮的事。
與這位媽媽一樣,許多父母一邊對國內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和題海戰術深惡痛絕,但國內強大而堅實的教育基礎似乎又造就了孩子們紮實的知識體系。
比如,近年來屢屢傳出這樣的新聞:中國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方面已經達到全球排名的頂尖水平。
想必這也是許多海外回流家長,選擇讓孩子回國接受教育的主要原因。
然而,我們從小在國外享受著快樂童年的孩子,還能不能承受國內的教育模式呢?
也許你覺得開始是痛苦的,但小孩子適應能力很強,他一定能克服,而這必然的嗎?
據悉,如果一個孩子想要在國內上學,一個9歲的二年級小學生要認識2000個漢字,其中有一半要會寫。
而海外的華人孩子,即便課外有上中文補習,但能達到同等水平也幾乎不可能。
許多回流父母都會糾結,我該怎麽才能讓子女,既能像西方環境中一樣健康快樂成長,又能讓他贏在起跑線呢?
像我們爆料的這位華人媽媽也同樣就這個問題深思熟慮了好久,千挑萬選下最終選擇了一所號稱“有溫度有愛”的雙語學校。
卻沒想到,這樣的一個決定,僅短短兩個月,就葬送了一個孩子童年的短暫快樂。
在西方注重孩子個人潛能發展的教育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難免適應不了國內整齊劃一的教育氛圍。
再加上語言不順暢的因素,很快的,才剛剛在澳洲讀完小學一年級,回到上海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就面臨了一個最直接的問題:孩子成績太差,跟不上步伐。
在入學考試中,語數外共計100分的試卷,孩子僅僅考了30分,而這30分幾乎全部來自外語。
本來這位媽媽並沒有過多的擔心,成績差嘛,也是正常的,畢竟孩子沒有接受過國內教育,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但偶然的一次跟孩子視頻中,媽媽發現自己的疏忽鑄成了大錯,孩子得病了。
仔細詢問之後才知道,在孩子進入雙語學校就讀小學二年級後,成績一直十分不理想。
老師每次發試卷的時候,孩子都會經曆這樣一個過程:
“小A 100分,小B 99分,我們班大部分同學都考的非常好!但是!居然還有這樣一位同學!來自我們班!給我們所有人都拖了後腿!他考了0分!”
同學異樣的目光,老師無比戲虐的口氣,都讓孩子無法承受。
下課後被老師叫去了辦公室,低著頭,不斷地抽泣著,生性善良的孩子對老師說:“老師,對不起”
卻沒想到得到了老師這樣的回答:“我不要你的對不起!我要把你的考卷撕爛!”
甚至這位媽媽在把孩子接回澳洲之後才知道,不僅僅老師,就連同學都在不停地欺負他。
作爲一所寄宿學校,所有人的衛生都讓他一個人做。
最近,媽媽將孩子接回了澳洲,讓孩子重新回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懷抱。
媽媽說:“孩子在這裏很開心,老師和同學們看到他回來,都立馬非常熱烈的迎接了他。”
但是,孩子的病並沒有好。
孩子媽媽想不通的是,原本一個每天都開朗快樂的孩子,怎麽短短兩個月,就患上了精神疾病。
“我的孩子是一個情商特別高的孩子,所以當他隨爸爸先回國的時候,我一點都沒有擔心。”
“墨爾本的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他是一個很爲他人著想的孩子,每次他進電梯,都會主動幫我們摁門;曾經我親眼見到過這樣的一幕,有一名小女孩僅僅只是看了他一眼,他就知道讓出自己手上心愛的樂高。”
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學期評語都會有“樂觀開朗”字眼的孩子。
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老師不會在意孩子成績的好壞,老師更能尊重每一位孩子的個性發展。
甚至,一直在澳洲接受教育的姐姐,和在國內呆了兩個月後回到澳洲的弟弟形成了強烈反差。
兩個孩子本都是簡單快樂的孩子,現在弟弟的精神狀態,對比起姐姐卻差了很多很多。
最後,這位華人媽媽希望提醒每一位海外華人家長:當你們決心回國發展,千萬不可疏忽大意孩子在環境轉變的時候會發生的心理變化。
同時也希望每移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夠用真誠和愛對待孩子,尊重每一名孩子自身的發展。
最終這位媽媽也沒有舉報這所學校,她只是想這樣的事情永遠不要再發生到其他孩子身上,但願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如何讓孩子可以不倒在起跑線上
有些中國家長,在國內的時候抱怨的應試教育,來到新西蘭,卻又抱怨學校教育太松散,其實這是中國的應試教育思維沿襲下來的慣性思維。
讓孩子在適宜的環境下健康快樂的成長應是父母面臨的第一要務,在殘酷的現實中,家長們最該關心的問題恐怕不應是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是如何讓孩子可以不倒在起跑線上。
了解月野兔的讀者都知道,我們一家經常處于旅行的狀態,經常幾個月下來一路奔波,叮叮一下子離開了英語環境,聽說能力自然退步不少。
直到回到新西蘭,叮叮知道馬上要上學了,通常提前幾天她就會在家主動使用英語與我們對話,問其原因,她說:“不是要上學了嘛?我就練習一下啰!”
我驚訝于小小的她的這種自覺,或至少是自發的學習態度。
因爲需要,所以主動。
學習,本應是一種出于本能的渴求,難道你沒有發現嬰幼兒總是好學的?相比之下,懶惰的、固步自封的往往是成年人。
也就是說,實際上我們大部分人是在成長中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與能力,那麽,如何去保存學習的興趣、能力是我們談論教育時最應當談論的話題。
我覺得作爲一個孩子,乃至一個人最好的人生態度是:不懼挑戰,敢于嘗試,同時又求知若渴。
或許我們真的不該像對待泥娃娃一樣塑造孩子,將她扔到一個安全、健康、積極、友善的環境中去,然後,任他自由生長,他自然會保持一種持續學習的能力和訴求。
學習應該是自覺的,至少是自發的,通過學習,解決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這是人的本能需求。
要知道,人生的課題總是跌宕而至,既然如此,又何必急于一時呢?
坦然面對人生課題,主動學習,主動探求解決方法,體驗過程的美好,至死不渝的忠于自我,像嬰孩一樣對未知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
歡迎小夥伴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這個公衆號內容還不錯,不如長按關注一下吧!
▼
這7篇文章你看了嗎?
▶今天新加坡被這道番茄炒蛋刷屏,結果有的人看哭了,有的人卻氣炸了……
▶新加坡護照又升級,終于晉升全球第一名!(免簽國最全列表供收藏)
▶來新加坡久了,你都變這副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