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Jaundice)
一個對寶媽來說是多麽熟悉的詞
多少父母爲寶寶剛出生
就要被抓著小腳抽血的模樣
心痛不已,抱頭痛哭
椰子身邊有朋友的寶寶
在新加坡出生後黃疸持續不降
連著十幾天
幾乎每天去診所抽血觀測
小小的腳上布滿了針孔
這種讓人心碎的情況
現在有望得到改善了!
新加坡國立大學綜合診療所
位于西部的六家診療所
正在使用“經皮膽紅素測量”的方法
測量膽紅素含量(黃疸指標)
(圖源:聯合早報)
經皮膽紅素測量法有以下優點
無痛
嬰兒免受針紮之痛
測量儀放置在嬰兒胸部
儀器會釋放出光線
利用藍光與綠光的密度差別
來估算膽紅素含量
快速
比起傳統的抽血驗血最少半小時
新測量法只需2分鍾
便宜
新方法只依賴儀器
不需要實驗室參與
費用只需驗血費用的三分之一
真是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國大綜合診療所
目前用這個方法檢測新生兒
只有結果高于預定水平的嬰兒
才需要進一步驗血
目前保健服務集團
(Sing Health)
暫未采用新的方法
而國立健保集團
(National Healthcare Group)
則正在討論采用新方法
椰子覺得在不久的將來
有望全島都使用這種
更人性化的黃疸測量方法
其實據國內朋友說
嬰兒黃疸監測並未像新加坡這樣頻繁
作爲一個在中新兩地都呆過的媽媽
她還觀察到新加坡和中國兒童醫療上
有以下差異
發燒
對兒童發燒這件事
新加坡的醫生非常淡定
37.5攝氏度以上的普通發燒
給小劑量的液態對乙酰氨基酚
(新加坡最普遍的退燒藥)
38.5攝氏度以上的高燒
才會給布洛芬
用藥後高燒不退
或者發燒反複好幾天
才會進一步抽血排查
朋友說如果中國的醫生
敢這麽淡定處理
估計家長早瘋了
新加坡這邊普遍不會
把發燒當作洪水猛獸
發燒是常見的醫學征象之一
體溫上升可強化免疫細胞
增加殺死細菌和病毒的能力
發燒也可抑制細菌和病毒在體內繁殖
其實把發燒本身看得太嚴重
這樣的現象被稱爲發燒恐慌症
(fever phobia)
多存在于父母間
用藥
新加坡醫生用藥之保守
很多大人都體會過
對于孩子醫生用藥更是慎之又慎
其實日常很多小病
都是自限性疾病
(self limiting illness)
例如病毒性的感冒
醫生開的止咳藥水,治流鼻涕的藥
都只是減輕表面症狀
最終要靠身體自身戰勝病毒
即使不吃藥,也不會影響痊愈
事實上許多藥對自限性疾病
只是起到了安慰劑的作用
所以新加坡醫生對于
兩歲以下兒童的病毒性感冒
原則上不予用藥
在使用抗生素問題上更爲謹慎
確定是細菌性的感染
才會開一定量的抗生素
並且需要吃完整個療程
一位新加坡教授說過:
我們應把抗生素視爲寶貴而且有限的資源
輸液
椰子來新這麽多年
小病常有
卻還沒有被輸過液
靜脈輸液
(Intravenous Infusion,俗稱打點滴)
在新加坡一般用來治療重病
或者搶救病人使用
在門診裏非常罕見
據說國內現在也逐漸意識到
不可濫用靜脈注射
越來越多醫院停止門診注射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
目前70%的靜脈注射是沒必要的
將藥物和水往血液裏輸送的操作
本身有著比口服藥更大的風險
因此我們應當遵循:
能口服藥就不注射
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的原則
門診
在國內大城市帶孩子看病
可能是種可怕的經曆
仿佛永遠排不完的隊
而在新加坡給孩子看病容易一些
得益于嚴格雙層雙向轉診的制度
看病通常不需要大排長隊
小病去診所,大病去醫院急診
急診的挂號費往往比診所貴好幾倍
有效的抑制了人們濫用急診
看專科更是需要
診所或急診醫生的推薦信
這套系統保證了醫療的效率
許多新手媽媽不了解
孩子一有小病如感冒發燒
就往KK或者其他醫院急診部門跑
一方面費用昂貴
另一方面你可能需要等待更長時間
因爲優先級會給予更重病的孩子
對于孩子的普通病症
一般全科門診完全可以勝任
醫生會做出適當的判斷
遇到疑難重症醫生會開推薦信
給你去專科醫院進一步診斷
這套流程無論大人小孩都一樣
椰子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具體介紹
以上就是一位寶媽的觀察
也解析了新加坡“佛系”醫療
背後的緣由
不過新加坡醫療也是槽點多多
你的孩子在新加坡
有過什麽好的壞的看病經曆
都到評論區分享一下吧
移民
留學
吃喝
新加坡
旅遊
教育
鞭刑
工作
省錢
曆史
特産
遛娃
▼
看夠了嗎?點擊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