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
前段時間,衡水中學備戰
高考的一組圖片刷遍了朋友圈
每個人旁邊都堆著高高的
試卷,幾乎遮住了窗戶
校園裏,幾乎看不到
“走路”的學生
大家都一路小跑
看著心疼,但也沒辦法。
我們來看兩個數字:
剛剛結束的2018年高考,考生有975萬;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20萬人。
所以,在國內,孩子每走一步,面臨的都是數以萬計的競爭對手。
有家長說:
在我十七八歲度過高考歲月時,我就發誓將來不要讓我的孩子再來一遍。
原因很簡單:太苦了。
對很多父母而言,自己一生努力的意義,就是想給孩子一個更高的起點——我曾經流過的汗,絕不讓孩子再流;
父母並不在乎你日後是否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只希望你能按照自己最喜歡、最自在的方式生活,通過出國留學,希望你能拓寬眼界,看到不同的人,接納不同的生活姿態。
新加坡作爲亞洲教育排名前列的國家,其教育體制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有很強的實力,不僅培養出一批批本地優秀人才,還吸引了無數國外學生。
同時對于中國家庭來說,隨著時代變遷
留學海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
雖然如此,申請大學的流程並沒有變得比過去簡單,不管是語言考試、大學錄取率,申請大學時的必備條件等都變得很不一樣……
身爲家長,該怎麽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關鍵時刻,成爲最好的助力呢?
小編理解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所以在這裏也希望爲一路相陪的家長提出一些建議:
不要爲孩子更改論文內容
論文是申請文件中的決勝關鍵,大學的招生人員最忌諱的就是申請者寫出與事實不符的論文。
小編遇到不少學生在申請過程中接收到許多來自父母的建議,爲了不影響家庭關系,只能采納他們的建議,最後讓整套申請文件變得四不像。
因此我們要提醒家長,適時的收手,讓孩子用自己相對“真實”樣貌面對大學招生人員才是最正確的,而不是你塑造出來的樣子。
雖然建議家長不要擅自爲孩子更改論文,不代表你不能看看孩子寫出來的論文。你可以作爲他的第一個讀者,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讓他參考。
不要爲孩子寫推薦信
這件事情發生的機率其實很高。
有些過于擔心的家長,爲了讓大學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優秀,常會在申請文件中附帶一封自己寫的推薦信。
切記,這麽做一定會對孩子的申請文件造成不良影響。
因爲大學招生人員想知道的是學校升學顧問或老師的看法,他們才是在學業及課外活動中陪伴孩子的人。
對學生來說,請老師寫推薦信可能是有點害羞的一件事,身爲家長你可以藉由討論適合寫推薦信的人選,引導孩子踏出這重要的一步。
不要強迫孩子申請特定學校
我們知道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頂尖名校很有名,可是並非人人能進,如果你的孩子對這些學校沒有興趣,不要強迫他申請。
學生最應該找到自己適合的學校,畢竟接下來的4年生活是他們要自己體驗的,而不是家長。
隨著申請階段的展開,學生可能會對剛開始列出的目標學校名單産生疑問,或者對自己失去信心,這都是很正常的事。
若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身爲家長的你可以陪著他們多做些選校功課,找出一些型態類似的學校,或者隨時與小編聯絡,尋求專業協助。
不要替孩子跑申請流程
申請大學階段留學可能是個漫長過程,所以在一開始我們就會陪著學生制定時間表。家長也可以照著時間表適度提醒孩子完成每個階段的事項,可是不要替孩子跑申請流程。
因爲這是孩子可以學習獨當一面的大好機會,所以你也常常對朋友或學校說“我們打算申請XX大學”或“我們對XX大學真的很感興趣”嗎?
改掉這個說法,是你的孩子在申請大學,不是你!
家長在這段申請過程中,提供適度的支持與幫助,當孩子沮喪、緊張或感到迷失時,傾聽他們的聲音,並明白何時該尋求專業協助。在申請過程中,與孩子擁有共同的目標,並設定界線是很重要的一課。
世界那麽大
希望你既能看到沙漠的壯闊
又能體會一粒沙的自由;
既能仰望星空,又不忘腳踏實地;
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這些,是留學生活可能送給你的禮物。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