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學員投稿
申請經驗分享
學員背景
H同學
本科:上海交通大學 會計學
GPA:83.9 雅思:7
錄取院校
香港科技大學 商業分析
新加坡國立大學 經濟學
華威大學 信息系統管理和數字化創新
寫在前面的話
個人認爲我拿到港科BA的offer大概運氣比實力多吧,也許我的背景和實力不太具有太多的參考價值以及可複制性,但還是希望讀者能夠從我最後貌似結果還不錯的經驗當中有所收獲,也很高興能夠用這種形式記錄和分享我申請的曆程。
對于這段申請經曆我想從選校(國家、地區以及學校)、硬件、軟件、申請材料和面試這幾個方面進行分享。
關于選校
其實自己在選擇國家、地區以及學校的時候沒有做太多的糾結,因爲我始終抱著一個開放的態度,覺得世界各地的program感覺還不錯的都不妨申請看看。關于選擇項目,找項目這個過程,我的建議是大家在准備申請之前可以多看看,包括項目的課程設計、提供的就業服務以及類型、就業報告(一般美國加拿大比較多,新加坡香港英國不提供)、生活費等等等等,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覺得會影響到自己的因素都可以看看,覺得還不錯的項目也不妨都申申看。
選定好自己想去的學校之後,如果有簽中介的話,可以多和老師溝通,問問更加詳細的情況,包括中介之前學生的錄取情況以及就讀反饋等,結合自己和中介的信息拉一張excel統計一下錄取要求、重要時間節點以及自己關注的其他方面給自己做參考。
就我個人收集資料的情況來看,英國留學的優點在于留學時間成本低,名校多,英國的風景、曆史文化以及倫敦腔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都非常有吸引力,同時英國很看三維,所以對于一些三維優秀軟實力比較欠缺的人來說英國學校可能比較友好。
新加坡申請的選擇相對而言比較少,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商學院的項目基本上要求都比較高,對軟件和硬件都有一定的要求。香港前三的商學院向來申請者衆多,像港大金融以及近年來新火起來的商業分析的錄取要求也隨著錄取者人數的增多而增高。
至于美國和加拿大的項目,可能很多人想留在國外工作,對于希望留在國外工作的同學來說,比起國內如何看待這些學校可能更應該關注當地該學校的地位,就業服務做的如何等等。
每個人可能考量的維度和需要的東西不一樣,我最後沒有申請美國和加拿大的學校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一個合格的GMAT成績,所以也就不貢獻申請費去充當分母了。對于各方面條件滿足的同學來說,多申請一些學校也沒有什麽不好,因爲申請戰線可能很長,最初和申請之後的想法可能有變化,如果最開始想不清楚的話不妨都申請看看,最後拿到offer後再一並決定。
關于三維
我覺得我是一個三維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優勢甚至是劣勢的申請者,我的背景裏除了本科學校好一些以外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均分不高、沒有GMAT以及平均水平的雅思成績(7)。
均分不高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我大學本科前兩年課多又難的時候沒有花太多時間學習,導致大三大四的分數都無法挽回大一大二的低gpa,但是好在我每一年的成績都有非常明顯的進步,我想這一點可能也被招生官注意到了吧。所以想留學的同學也不必因爲自己之前的低gpa而氣餒,不斷進步或者重修刷高平均分都是可以的,你的努力也許會被注意。另外,和你申請項目相關的專業課程分數一定要盡可能的高!
說到GMAT,我沒有考出GMAT這一點尤爲遺憾。我的雅思成績在大三的時候就考出來了,申港新的話,差不多大四上學期的九月份十月份遞交申請,所以我感覺時間應該是比較充裕的。
但是!我嚴重低估了GMAT對于我的難度,以及沒有預料到在考GMAT過程中我遇到的一次又一次小概率事件,例如一個星期內考了3次GMAT,兩次考到語文部分就斷網了!!這種情況連工作人員都說沒有遇到過而我卻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結果就是消耗了我的時間和精力以及隨著申請DDL的逼近心態變得越來越急躁,到最後都沒拿到一個理想的成績,因此我在申請的過程中也沒有遞交GMAT成績。
在考GMAT這件事上,我想我能給大家的經驗就是早准備以及模考分數和實際分數真的可能差很多這兩條經驗吧,當然我的小概率事件應該也很難遇到。另外,其實很多學校GMAT和GRE都接受,再決定考哪個G之前可以自己多感受多思考。
說到語言考試,如前所說,我最初其實也沒有想好一個確切的留學國家或者地區,在看了不同學校要求之後感覺雅思的應用範圍更廣,所以選擇了考雅思。在後來申請過程看不同學校的profile時也發現,要求雅思成績的學校可能對托福要求不高,要求托福成績的學校可能對雅思要求不高,所以在選擇語言考試的時候可以綜合自己想申請的學校、能力、時間等進行綜合考慮來選擇。
我自己考的是雅思,對于我來說雅思最難的應該是口語和寫作,所以在這上面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聽力和閱讀相對而言比較簡單。我個人認爲如果口語和寫作拿了多次5.5的話,有可能是英語表達的邏輯有問題,可以嘗試著用更貼近英語母語者的邏輯來表達,總起句、連詞和結束語時刻注意,減少語法錯誤。
以上便是我這個三維不怎麽樣的學姐分享的三維經曆了。
關于軟件
雖然我本科學的是會計學,但是學的內容涉及的範圍還是比較廣的: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運籌學、信息系統等等都有涉及,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會有很多數據分析相關的case,這一點在文書當中有體現。另外我也在尼爾森、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華通明略等企業實習過,在實習過程中接觸了一些量化的東西,這些也幫助我豐富了文書。
說到實習,我覺得實習收獲的多少、思考了多少因人而異。可能從實際的工作內容上看,實習生的工作非常的瑣碎,例如做PPT、excel數據整理、問卷測試、文件拆分等等等等,但是我覺得實習生學到多少並不完全由做了多少決定。
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要有意識地去注意爲什麽要做這個處理、爲什麽老板要這麽做以及自己有沒有可能想到更優的辦法,如果有了更好的想法可以和老板去溝通,雖然大多數時候可能是因爲自己經驗不足導致的,但是在這個不斷溝通的過程中也可以更加了解這個行業的運作以及自己視野上的局限性。
總而言之,在實習的過程中,多思考多溝通,不管是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還是即將到來的申請季材料都有利無害。
就我申請時的面試經曆來看,兩個面試老師對我的兩段實習都比較感興趣,在面試的時候都問到了我兩份實習工作的具體內容和操作方式,因此我建議想申請BA並且技術背景不太強的同學可以找一些數據相關的實習,比較對口的就是市場研究公司,盡量找big name,例如尼爾森、明略行等等,當然也可以找企業裏面的和數據分析相關的崗位。
實習主要分爲兩種,一種是日常實習,一種是寒暑假實習,後者通常將實習生作爲正式員工來儲備和培養,因此難度較前者大。日常實習主要的申請渠道是一些實習群、實習公衆號、專門的實習生招聘網站以及微博等等。
我的建議是實習最好是和自己想申請的研究生項目高度相關,不是看哪些企業需要實習生,而是看自己需要怎樣的實習,自己想好要去哪個類型的企業然後直接在搜索引擎上搜索,看看是否有招聘信息,一般來說,像尼爾森、明略行和kantar之類的市場研究公司實習機會還是比較多的,如果找不到的話,也可以嘗試著找到HR的聯系方式發郵件自薦或者是找人內推。
BA更關注的是數據分析能力,我很幸運在尼爾森的實習中老板願意放手讓我獨立處理比較簡單的部分,包括自己獨立看數據,寫報告等,所以積累了很多用數據講故事的經驗。這些經驗和思考我也融入到了我的文書寫作以及面試回答中,我想這應該算是我經曆中的亮點吧。
申請材料准備
申請材料主要包括個人陳述、簡曆、推薦信等。准備文書的時候,我覺得作爲一個商科生應當表現出比較清晰的經過自己思考的職業規劃,以及根據職業規劃在自己的經曆當中尋找支撐的材料(當然我自己也不是非常的明確,但是至少在准備文書材料的時候需要假裝自己是清晰的,職業規劃明確清晰應該是商學院非常喜歡的特質),職業規劃、個人陳述內容以及項目的培養目標這三者應該是匹配的,如果這三者不匹配的話,那就適當的做一些調整。
同時在個人陳述的撰寫過程中,敘述自己故事的同時還應該多增加一些自己的思考,在這一點上,我和指南者的文書老師合作的很開心。在PS的修改過程中,一直都是我提意見、老師修改補充再指出我對項目理解有誤的地方、再次修改。在數次來來往往的修改之中,我自己也逐漸地明晰了整個申請方向。
我覺得個人陳述是唯一一條代表自己向招生官展示自己內在的途徑,其他的簡曆和成績單都只是冷冰冰地羅列,所以個人陳述還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花了最多時間准備的材料,所以也是建議大家如果要找中介的話盡早去簽,時間充裕的話能留給你准備材料的時間就越多越穩。
總的來說,指南者的文書老師是非常優秀靠譜的,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也要多做一些research,有自己更多思考才能有更優秀的文書材料。
關于面試
其實拿到港科面試之前,我已經拿到NUS錄取准備去新加坡了,我本帶著一顆佛系的心准備收香港的拒信。我很清楚我自己的背景,沒有G,平均分、雅思以及實習都不突出,港科應該無望,于是我開始很開心地搜索新加坡的大房子准備租房。
某天很意外地收到了港科大讓我更新材料的郵件,我覺得反正都沒什麽希望,不如更新一下試試看,這一更新,就給我發了面試邀請。拿到面試邀請後想來自己馬上也要畢業答辯了,權當是給自己的答辯做一次模擬吧,思考了一段時間之後就答應了。
因爲面試時間安排在了早上10點多,我們學校校區比較小,沒有圖書館自習室可供預約,我只能一大早起來去占一個空教室。在這裏還要感謝一下我W姓室友幫我看門。
面試之前我花了一兩個小時的時間看了下以前的面經,我總結了一下可能問到的問題,並自己想了一些答案。從往年來看面試問題比較平常,一般也就問問比較general的問題,例如說why ba why hkust或者問問數據分析以及編程相關的經曆,但是我也看到論壇上有帖子說在一些情況下面試官可能會問到概率統計分布或者是計量經濟學的知識,因此我也翻出了我的筆記把這兩個部分看了一下。
在面試的前一天指南者的老師幫我進行了模擬面試,對我的回答也提出了非常多有益的建議,那些建議也促使我進一步思考我的回答思路和邏輯。
面試當天早上,我一大早坐在空蕩蕩的教室裏開始玩電腦放松心情,越接近面試時間越緊張。剛開始接通的時候其實網絡並不通暢,我完全沒有聽到兩個老師的自我介紹,也沒有聽清老師問的第一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必太擔憂,就像正常溝通一樣,請老師複述一遍問題就好。
老師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why ba,我很流暢地回答了,心想著就是很general的問題,第二第三個問題都是圍繞著我的實習經曆展開的,老師也一直在問我實習過程中有沒有使用什麽程序語言,我也很誠實地回答了我只是用了excel,沒有機會用到python。
總的來說我就一直本著實誠的心理去面的試,最後兩個問題我的確沒有馬上回答出來,因此我也很誠實地說了let me think for a while,大概過了幾秒鍾我才繼續回答他的問題。在面試結束我們雙方都say goodbye 之後,我本以爲是學校挂斷,結果在我關掉skype開始和我室友開玩笑的時候,我的耳機裏頭忽然傳來了教授的聲音,他和我說:“You are still on.”我暴汗之後和教授道歉把skype給關了,我至今無法想像兩位老師看到面試完的我的模樣。後來查了一下faculty的資料,男老師應該就是BA的系主任…
總的來說,我覺得面試的問題主要強調數據分析、編程語言以及概率統計知識三個方面,除了一些general的問題,也可能涉及一些比較專業的問題,所以除了general的問題的准備,還需要複習一下概率統計和計量經濟學的知識,以及遇到窘事也不必太擔心,始終保持自信的姿態。
面試完一周之後學校就給了offer,我一直覺得比起能力,我拿到offer更多的是幸運吧。
申請感想
申請留學只是漫長人生中的一小步,不管最後是否拿到夢校的錄取都沒有關系,不同的路會有不一樣的風景,哪條路的風景更好或者更適合自己,也許我們都不知道,至少我一直是這麽認爲的(當然我還是覺得對于自己的職業規劃還是要比較清楚的)。
當所有人都在沖著最熱門的項目去的時候,自己應當靜下心來想一想最火的那個項目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麽,自己究竟是在盲從還是經過了思考作出的決定。
在申請路上,我收獲了很多,比起offer以及申請經驗,我最想分享的應該是我的心態變化吧。從最初我開始備考GMAT的時候覺得這考試應該不難,到後來一次次慘敗試圖轉考GRE,我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沒有G可能沒有學上,雖然指南者的老師一直有安慰我,但在那段時間裏我瘋狂地擔心自己失學怎麽辦,于是開始思考plan BCDE,後來還補申請了幾個比較容易的項目,爲求心安。
後來拿到英國和新加坡的offer之後,覺得雖然不是最理想的,但至少有學上,心裏也就坦然接受了,並且開始思考如果選擇這條路,未來的去向可能會是怎麽樣,想到可能的職業去向以及發展,我還是很開心的,于是就開始潛心准備畢設、實習和玩。
後來港科大面試和offer的到來也沒有讓我太興奮,因爲仿佛自己想好的一切又被打亂了,仿佛要回到自己最初想的那條路上,但是經過了那麽長的時間,自己的心態和思考又産生了新的變化。
我想,在每個人的申請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那麽一段時間擔心自己考不出語言成績、擔心自己失學、擔心自己拿不到夢校的錄取,擔心那些不幸的小概率事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在這個時候也不必逼迫自己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理解這些擔憂存在的合理,接受它們,並且選擇能讓自己平靜的思考方式。(這些具體的操作內容可以多看一些心理學相關的書籍)
就我自己來說,我自己在一個星期內因爲同樣斷網的問題考了3次GMAT(GMAC白送我兩次),狀態越來越差,始終考不出滿意的成績,我在想我會遇到小概率的不幸同樣也會有一個小概率的幸運等著我吧。對于當時的我來說不管那件幸運的事情是不是會到來,是不是關于我的申請,都無所謂,我只是尋找一種說服我自己靜下心來不浮躁的方式。
以上就是老學姐作爲過來人的經曆分享了,希望正在申請或未來申請的你們收獲滿滿~
微信又又又改版啦~
設置指南者留學爲星標或置頂
留學資訊、幹貨分享不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