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時報(ID:jksb2013)綜合
深夜裏的兒科診室,人比春運火車站還多,而“患者多,醫者少”已經成了兒科診室的一大隱患,然而,比孩子看病難更可怕的是,兒科醫生正在消失…
《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顯示,最近3年,我國兒科醫生流失人數爲14310人,占兒科醫生總數的10.7%。
2017年,我國兒科醫生總數僅有10萬人,但我國0-14歲的兒童約有2.6億,兒科醫生缺口已經超過20萬。
10萬兒科醫生要服務2.6億兒童,一個醫生要服務2600名。
平均每8小時,一個醫生要接診60-80位患兒,甚至更多。
深夜裏的兒科,人比春運火車站還多…
有人埋怨,醫生只用3、5分鍾就接診一個患兒。但這樣的速度,還有大批患兒光排隊就要等上4小時。
兒科醫生消失之謎,你需要知道5個真相
1.培養周期長:一個兒科醫生最少要10年
首先,醫生就是一個培養周期非常長的專業,而兒科醫生的培養周期又相對較長。比如:一個剛畢業的醫學專業的本科學需要在基地培訓兩到三年,再經過兩到三年住院醫師的培養,通過考核後方可成爲一名合格的兒科醫生,如果再算上本科的五年學習時間,培養一名兒科醫生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而如果想進入北京的三甲醫院,至少需要研究生學曆,所以無形之中,又增加2-3年時間。所以,培養一個合格的兒科醫生至少需要10年,甚至更久。
2.患者對象:小孩表達能力差,診斷難度大
兒科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兒童,兒童大多不能准確表達自己的病理特征,甚至一些嬰兒,還不會說話。而很多家長也對病史無法准確描述,兒科醫生對患兒的診斷難度無疑大大增加。另外,在檢查時患兒時,很多孩子還會出現不配合,也增加了明確診斷的難度。
3.職業環境:兒科是容易出糾紛的科室
兒科,也是很容易出現糾紛的科室。因爲兒科的特殊性,醫療糾紛的機率比其他科室高出很多,家長出現暴力傷醫的可能性更大。而且,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把孩子看做“掌中寶”,看到孩子生病家長心急如焚。如果家長對醫生的做法稍有不解,便會出現糾紛、傷醫、醫鬧等問題。
2016年,山東萊鋼醫院兒科醫生李寶華被患兒家屬砍成重傷後,不治身亡,身中27刀,頭部多達12刀。最讓人不能釋懷的是,被砍前,他剛剛結束了16個小時的夜班,忙的一夜沒有睡覺;湖南邵東的王俊醫生,只因沒有停下手術爲新到的患兒清創,就被家屬圍毆致死。
李寶華醫生
4.收入待遇:與付出不成正比
據調查,有76%的兒科醫生,工資在5000元以下,其中有一半人,工資不足3000元。
紀錄片《生門》主治醫生的工資條
一頭是病房裏翻江倒海般的生死,一頭是女兒一去不複返的童年,選哪個,怎麽選?
她沒有選擇的機會,因爲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
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麽兒科醫生越來越少,這就是兒科醫生最真實的世界。
當這批醫生也離開後,等著我們的會是什麽?
兒科醫生消失背後,上千萬家庭退無可退
早在2016年的時候,就頻頻曝出,由于兒科醫生緊缺,醫院被迫取消兒科急診夜診。
去年1月份,一場全球肆虐的流感,讓中國的各個醫院裏擠滿了病患。然而,醫生們紛紛累到病倒。
兒科醫生大逃離的背後,將是上千萬家庭退無可退。早前就有廣州日報發布消息稱,廣州某三甲醫院,21名兒科醫生中,有4名被民營醫院高薪挖走,月薪三萬,還不用上夜班。
一邊是高薪、時間自由、受人尊重,一邊是收入不高、加班嚴重、動辄被打被罵。不難想象,不久的將來,兒科醫生從公立醫院流向民營醫院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到那時,只會出現一種情況:願意且能支付更多錢的家長,孩子將會在民營醫院接受更好的治療。而剩下的人,則只能在下半夜孩子生病的時候,守在急診門口,掰著指頭算還有多久醫生才上班,醫院才開門。
“暴力傷醫——工資少工作時間長——醫生流失——醫患關系加劇”
這個惡性循環的閉環已經形成,而我們每一個人都身處其中。
可以預見,兒科醫生的流失,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圖 / 網絡
資料參考 / 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領導說了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點好看,真的會變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