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這幾天,關於中美貿易戰的話題也刷爆了朋友圈。中國如何應對?貿易戰對兩國乃至全世界會帶來什麼後果?
>>熱議
中國30億的回擊偏軟了嗎?
26日晚上的《新聞1+1》邀請了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為大家解讀中美「貿易戰」。中美「貿易戰」,打還是不打?朱民表示,「儘量不打,因為打貿易戰對中國沒有好處,中國的經濟還在快速的發展當中,需要一個好的國際環境,對於美國,所以美國的企業美國的消費者會承受更高的價格,對世界影響更大,因為它會影響全球的產業鏈,所以作為一個大國從全球的視野來看,我們覺得打和不打,不打為好。」
主持人白岩松說:「人家那邊拉出了600億美金的這樣的一個準備,打你這場貿易戰,你先拿出來對應的只有30億美金是不是有點太少了?」
朱民表示:我覺得這個30億很好,這就表明中國的一個態度,很堅定,但是呢也很理智。所以說你大棍打過來了,我知道我可以應招,而且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我不急把這個事情升級,留下空間我們繼續討論和妥協。
所以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合理的,送出了很強烈的信號。美國人的信號是我要跟你打,中國的信號是我不怕跟你打,但是我還是很理性,我希望為了全世界的共同利益,我們避免這個事,所以這是很好的。(央視新聞)
>>目的
特朗普為何對中國下狠手?
301調查是美國《1974貿易法》的一個條款。根據該規定,美國貿易代表可以對外國法律、政策或做法進行調查,與有關國家進行磋商,並決定是否採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停止執行有關協定等報復措施。
去年8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式對我國啟動301調查,主要針對與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和創新有關的法律政策或做法。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屠新泉表示,「調查結果可以訴諸WTO裁決,但不能單方面採取制裁措施。如果美國沒有通過WTO來解決問題,就是單邊主義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是違反WTO原則的。」
旅美經濟學博士,宏觀經濟分析師金鐘認為:這次美國針對中國以智慧財產權為核心的貿易調查,也恰巧和中國產業升級的政策實施時機重合。與其說這是美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傳統製造業和中底層就業,不如說這是美國為了延緩中國進入如晶片、通訊、機器人等高新科技製造領域的速度,保持甚至拉開中美生產力差距的陽謀。
在這場交鋒中,關稅、進口限額等等手段固然會被反覆提起,貿易禁運和技術制裁這些更極端的措施也有可能被美國重新拾起來。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美國針對中興通訊出口伊朗而實施的貿易制裁措施。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美國這些「卡脖子」式的貿易制裁威脅和舉措,恰恰證明了中國迫切需要進行產業升級和發展自己的高科技產業鏈。而這次301貿易調查帶給我們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自己的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行業是否能夠得到足夠的成長空間並順利發展起來,這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央視新聞、新華網)
>>解讀
中美貿易逆差 美國吃虧嗎?
據媒體報道,美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超過千億美元量級。然而,對於美方的統計數據,不少專家認為「被不準確地高估」。
美國南加州大學跨國法律貿易中心主任布萊恩·派克說,美國政府引用的貿易數據只包括貨物貿易,並沒有反映服務貿易,事實上,服務業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70%以上。雖然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是逆差,但在對中國的服務貿易方面卻是順差。
「美貿易不平衡還與美方高技術對華出口的管制有關。」鐘山說,美國研究機構報告顯示,如果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放寬,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專家認為,事實上,美方通過大量進口源自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大降低了美國人的消費成本,提升了「消費者剩餘」,實際上是改善了美國消費者的福利,在宏觀上也有利於美國抑制通貨膨脹。
「貿易逆差和利益逆差是兩碼事,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美方是受益的,美國消費者享受到的實惠看得見、摸得著。」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
中國商務部發布的《關於中美經貿關係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價值鏈中,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總體上雙方互利共贏。據中方統計,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7%來自外資企業,59%來自加工貿易。中國從加工貿易中只賺取少量加工費,而美國從設計、零部件供應、營銷等環節獲利巨豐。
專家表示,中美貿易逆差形成原因複雜,與兩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相關。貿易逆差不是一天形成的,更不可能通過強制措施一下子解決。(人民日報)
>>反擊
底氣十足 中國有秘密武器
中國商務部在23日表示擬對約30億美元自美進口產品加征關稅,雖然目前中國對美加稅產品還大多停留在農產品上,但不排除下一步中國採取進一步的反制措施。《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網站稱,波音等美國企業將成為特朗普對華貿易戰最大受害者。據《南華早報》分析,波音公司2017年向中國交付了202架飛機,占其全球總量的26%,使中國成為美國之外的最大市場。波音預測稱,在2016年至2036年,中國將需要7240架新飛機,價值近1.1萬億美元。
資深民航分析師林智傑稱,波音飛機並不是非買不可,我們可以選擇波音的競爭對手——歐洲空客飛機。總體來說,兩個製造商的飛機在性能等指標上沒有顯著區別。
《南華早報》稱,中國前財長樓繼偉最近表示,北京目前的反制措施「相對溫和」,他建議政府採取更強硬的措施,「應當先打擊美國大豆,然後是汽車和飛機產業」。從維持經濟增長的角度看,美國難以失去中國這一市場。
中國是世界最大大豆進口國,也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進口國。美國製造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日益增強,2017年美國在華汽車銷量總額超過100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第二大汽車出口市場,僅次於加拿大。美國去年出口中國半導體和電子元件總額也達到68億美元。如果貿易戰打響,中國能夠讓美國受損失的報複選擇很多,「從製造業、旅遊業到國債等均可以被列入中國報復清單,特別考慮到中國目前仍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25日表示,除農產品外,汽車、能源領域也是中國可以考慮回擊的領域,尤其是天然氣。「這一領域是特朗普最希望中國增加從美國進口的」,何偉文表示,去年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兩國企業共簽署總額達1637億美元的能源合作項目,一旦決定對這一領域制裁,中國也可以延後這些合作的具體落實。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25日表示,中國的經濟反擊不應局限於貨物貿易領域,而是應當同時涵蓋金融領域。「金融領域可供我們選擇的武器不僅包括人們談論多年的拋售美債,也包括打擊美國股市」。梅新育表示,目前,通貨膨脹壓力加大是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的重要原因,如果特朗普大規模開徵懲罰性進口關稅,將進一步加大美國通貨膨脹壓力,進而加大美聯儲加速加息、導致美國股市硬著陸的機率。(環球網)
>>後果
對普通老百姓有什麼影響?
長江證券宏觀趙偉團隊認為,貿易摩擦加大,農產品和廢紙等進口或受干擾,進而影響國內物價。
我國進口產品中,從美國進口大豆和廢紙等比重較高;中美貿易摩擦加大的背景下,相關產品進口量、價或受到一定干擾,進而對國內物價走勢產生影響。貿易保護對國內物價水平,或有一定推升,但總體幅度有限,隨著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的顯性化,通脹中樞或將繼續抬升。
劉鋒也認為,假若因為與美國全面開打貿易戰而造成貨物進口價格的大幅上升,必然增加我國輸入性通脹的壓力。
華創證券債券團隊表示,農產品價格上行風險加劇,貿易戰下,大豆價格上行風險加劇,進口豬價格或面臨上調,對國內豬價緩和作用走弱。除豬肉外,中國或將宣布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產水果、葡萄酒等產品徵收關稅。雖然此類進口量占我國水果、乾果總消費量不高,但此次涉及產品種類較多,也不應忽視產品價格共振帶來的影響。
貿易戰不僅會帶來通脹壓力,最直接的感受將是,貨幣貶值更快了,對於關注度很高的房地產,也將產生間接的影響。
劉鋒表示,歷史上,CPI月度同比超越3.5%時,央行啟動基準利率加息的可能性便大大上升。好在今年我國PPI預計處於回落通道當中,但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今年我國經濟運行有一定壓力,考慮到2017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出口,今年因為貿易戰因素大機率受到衝擊,加之投資增速(房地產與基建投資)大機率下行,今年經濟增長得依靠國內消費予以支撐。假若通脹壓力上升,央行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壓力也就額外增加,彼時利率的上行會對經濟運行與金融市場帶來較大衝擊。各國曆次房地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均與貨幣信貸條件大幅收緊導致的利率上行有直接因果關係。因此,在選擇針對美國的貿易反制措施之前,必須謹慎思量,精準選擇反制項目。(券商中國)
(北京時間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網、環球網、人民日報、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