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學費年年看漲,從最初學費一年只需1萬人民幣已經漲到高達7萬人民幣,有不斷向國際學校收費標准靠攏的趨勢。那麽在這樣的情況下,到底是選擇政府學校還是國際學校,或者說哪一種才是最適合學生的選擇,在本文的最後會有一些經驗的分享。希望這能幫助我們家長和學生做一個選擇。
新加坡教育決定明年1月起,就讀政府或政府輔助學校的非公民學生每月學費將上調20元至150元。新加坡公民學生的學費保持不變。
以上圖片中的元爲新加坡元,1新元相當于5元人民幣,同下。
政府學校學生 非公民占約14%
新加坡公民繼續享有免費小學教育,每月雜費維持在6元5角。就讀中學的公民學費維持在每月5元,雜費照舊是10元。初院與勵仁高中的公民學生學費保持在每月6元,雜費依舊是13元5角。無論學生國籍,學生都繳付相同的雜費。
去年就讀本地政府學校的學生中,約9%是永久居民,另5%是外籍學生,這個比率過去幾年維持不變。
自教育部于2009年宣布通過包括小一報名優先權和學費等方式,區分公民和非公民的教育權益後,非公民的學費先後在2011年起和2013年調高。永久居民學生的每月學費在2013年上漲50元至80元;外籍學生每月學費則調高115元至250元。
除了中小學和初院,大專學府在調整學費時,非公民學生都會面對較高的學費增幅。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這個新學年調整學費,新加坡公民的工院學費增加100元,工教院學費調高10元,永久居民學生的工院和工教院學費漲幅介于153元6角至200元;而國際學生學費漲幅介于700元和1350元。
以上資訊及圖片來自新加坡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適合入讀新加坡政府中小學
入讀新加坡中小學的優勢可能衆所周知,一方面由于沿襲英聯邦的教育,新加坡有著領先國際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繼承華人的傳統,學術要求嚴謹且管理嚴格,再加上與中國便捷的交通距離、安全的生活環境、低廉的學費和陪讀政策等優勢而備受中國家長青睐。
在新加坡,學生有多種高品質的中學與大學預科課程可做選擇,除了公立系統的O水准和A 水准課程外,還有國際IB課程,英國課程及澳洲課程等。不同學校爲學生提供各種動態靈活的新加坡教育,旨在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及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爲他們今後接受新加坡、英國、美國、澳洲等各國高等教育奠定基礎。
這樣的教育制度也造就了各領域極富創意的學生,從藝術到工程到純科學,都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創新應對方法。這些成果應歸功于先進的教學和學習設施,配合靈活和創新的課程內容。
在越來越多的歐美高校要求中國高中畢業生除語言成績外還要加讀一年大學預科的情況下,新加坡的學生卻一直享有著優先錄取權,甚至一名新加坡的中學畢業生(相當于中國高一完成)都可以被美國或澳洲名牌大學直接錄取開始大一學習,而這名中國學生僅僅在新加坡的國際中學讀書了2-3年而已。
但是今天,作爲一個從業新加坡留學9年,頗爲了解新加坡教育制度的我卻要提出值得家長們深思的一個話題: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適合入讀新加坡政府中小學。而這個結論也是根據我們多年跟蹤學生發展而得出的。
新加坡教育有多好,先看看下面的國際評估報道,美國和英國都在借鑒和研究新加坡的教育:
美國著名的《洛杉機時報》教育記者Richard Lee Colvin曾寫過一篇特稿《教育是新加坡生存之道》,對新加坡和美國的教育制度進行全面的比較和反思。文中提到:“在新加坡,被認爲是最低的兩種源流的學生,仍然高過世界水平,比一般的美國學生,仍然遙遙領先。”新加坡教師也曾榮獲全球 “最勤勞教師”的美稱。美國教育科學學院屬下的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會每4年對全球多個國家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的數學和科學能力作對比性評估研究,研究表明:新加坡四年級學生數學排名第一,八年級第二;科學四年級和八年級分別位于第二和第一位。2015年,新加坡在經合組織發表的一項最新教育素質全球排名中,名列榜首。這份報告根據76個國家15歲學生的數學和科學測驗成績綜合統計出排名。報告指出,教育水平可強有力地預測國家長遠所能制造的財富。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院和劍橋大學合作,針對當地90所小學和50所中學的1萬名學生,聯合開展了一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選定的英國學校借鑒新加坡教育體系,在數學上,采用新加坡的教學方式後,相當于額外給學生上了一個月的課,成績有所進步。據《金融時報》報道,英國教育部已從2015年1月開始,面向72所學校推行新加坡教學方式的數學課本。未來英國會在更大範圍內,針對更多學校推廣新加坡的教學模式。
而我們的中國留學生呢,從小接受的是中國式教育,雖然現在絕大數家長已經意識到英文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讓孩子在國內參加這樣那樣的補習班和興趣班,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學習方式、思維方式和英文的基礎與新加坡學生比是存在差距或者說是相對薄弱的。中國大多數人學英文的那一套是僵化的句型練習,教科書上所謂的範文背誦,數學題般的時態轉換,而沒有把時間要留給真正能提升內功的東西。
新加坡學生從幼稚園就開始接受正統的英文教育,並且學校重視規範教育,在行爲舉止和個人修養等方面開始做全面的培養和引導。
所以兩者相比,到了中學階段這種差距真的不是靠一、二年的強化補習就可以立竿見影的。
因此,我們的學生即使有幸通過國家統一考試考上了政府中小學,但是通常也只能進入最普通的鄰裏中小學,並且要降一到二級。而即使這樣,除了少部分學生可以很快的適應並融入當地學習,大部分是要經過長時期的調整和適應的,原因主要有三:1,政府中小學生源以本地爲主,只有極少數外籍學生,因此中國留學生就需要一個文化性的適應融入過程。2,學校不會因爲少數外籍學生而改變自己的教學進度,所以學生必需盡快的適應,而這種以英文爲載體的適應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3,絕大部分政府中小學沒有宿舍,如果沒有父母的陪讀,學生就必須寄宿,而這也是學生需要調整和適應的重要環節。畢竟都是未成年學生,在這個年齡段是需要家的關愛和照顧的。這方面的缺失,對學生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舉一個實例來說,我們招生了同班的兩個學生,都是中國初三學生,在國內成績不相上下,學生A堅持考政府中學,雖然一年預科後被錄取,但是降級到中二,學生B選擇了優質的國際學校(小班化,重視學生個性發展,並且有宿舍),直接被中三錄取,兩年後國際學校的學生B已經中學畢業,並成績優良,可在新加坡、英美澳的衆多院校中選擇升讀。而進入政府中學的學生A還要多花2年的時間才能畢業,並且跟蹤顯示,她在班上的數理化成績優異,但是英文還是處于普通或者說中等偏下的水平。而她自己給我們的反饋表示目前學習自信不足和壓力較大。畢竟她出國前在國內是名列前茅的成績,而同樣一起出國的同學都進入了更高層次的學習,而且對寄宿家庭也有一定的微詞(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寄宿人家,只是兩國文化不同,在生活方式和飲食起居上都有一定的差異,其實實際上包括赴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國的留學生也一樣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再舉個例子,是我們一個已經進入了新加坡政府初級學院的學生。他是國內的學霸級人物,成績非常好,考上了新加坡的某所初院(初院就是相當于高中最後二年,新加坡一共只有19所,如果考上初級學院,意味你有70%的把握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或者南洋理工大學等這些新加坡名牌大學),經過大半年的學習後,最近他告訴我們,感覺高估了自己,每天學習到12點還是不能進步明顯,特別是英文學習的壓力比較大。當然,根據我們的預測,這個孩子今後考上名牌大學的概率會很大(因爲他還可以選擇英美加澳等國的一流大學),只是對他而言,這段學習會比較辛苦,我們也鼓勵他化解壓力,因爲成績固然重要,健全的心智才是人生今後發展的關鍵。
所以,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讀政府中小學。那麽我們推薦學生報考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判斷因素有哪些呢?當然,學生自身的水平是我們前期衡量是否適合報考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們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學生的成績是不是夠好,或者說學生是不是有紮實的英文基礎。第二,學生的自理自律能力怎麽樣?如果一直以來他是在父母的各種監督和補課下才取得較好成績,那麽這點也是需要家長權衡的,起碼留學前要做一個有意識的長時間的觀察和指導。第三,學生自身是不是有堅定的求學目標,這個也很關鍵。如果她自己有堅定的目標和理想,那麽在困難面前他不會容易動搖,其實也就是內因的重要性。
而以上這幾點重要的因素歸根到底其實還是來源于家長,孩子現在的樣子是家長一直以來對他教育和引導的成果。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被准留學生的家長看到,在留學前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也歡迎家長與我們的專業老師進行溝通,做一個成熟的留學家長。劍橋、哈佛固然最好,但是對學生個人而言,尊重他們的獨特性,給他們提供適合的教育路徑才是最好的。事實也表明,之前我們很多選擇國際中小學的學生也一樣發展的非常良好,甚至成績和成就超過進入政府中小學的同學們,因爲在教學質量得到保證的情況下,對學生個體的關注度及注重培養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才能最好的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他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成爲最好的自己!教育的成功與否不僅以優秀的學術成績來衡量,更要看中良好品質的塑造。這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最後,與大家分享我們聖法蘭西斯衛理中學15年劍橋“O” 水准畢業生丁同學的感言:
“當我剛來新加坡的時候,我加入了一個語言學校,希望能夠通過AEIS考試進入政府中學,但是我的成績並沒有能達到我的預期。當我被SFMS錄取時,我相信上帝爲我制定了一個更好的計劃,此後我就再也沒有後悔過。我于2013年加入SFMS的新加坡劍橋O水准課程,並參加了2015年的劍橋O水准考試。當成績公布後,我非常感謝SFMS,因爲我考的比其他在政府學校的朋友們都好。” 丁同學取得了L1R5的 8分好成績。“當我繼續深造求學時,我一直都非常驕傲的宣稱我來自聖法蘭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