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的粉絲都知道,十一長假,我帶暖暖去新加坡旅行了。
這是我第3次帶暖暖去新加坡了。所以,除了帶她去那些新加坡的知名景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去考察全亞洲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教育體系,到底好在哪裏。
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的教育很厲害,到底有多厲害呢?
在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測試結果,新加坡幾乎年年排名第一;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新加坡學生的數學能力、閱讀能力和科學素養三方面都是第一。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采用新加坡的數學教材。清華附小的國際班也在用。除了數學教育之外,新加坡的整體基礎教育,在亞洲都排名第一。
這次去新加坡,我專門去了幾家新加坡的幼兒園和小學,還采訪了幾位自己孩子在新加坡接受教育的師兄師姐。考察之後,很多地方都讓我心服口服。
但真正我希望分享給大家的,卻是這些方面:
1/明確的性別教育,不求整齊劃一
我國的很多幼兒園,會追求統一和整齊劃一。在傳統的教育看來,青春期以前的孩子,都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所以,在國內,甚至很多幼兒園,都還不分男女生。小男孩小女孩,都在一個地方上廁所。
這次來新加坡考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新加坡教育中,從低齡還是就開始的性別教育。孩子們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認識廁所便是第一課。男女分門進,彼此都要尊重對方。不僅如此,在男生的教育上,學會擔當和社會責任會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女生也會被引導更加細心嚴謹。
想想我們國家,很多男孩子到了八九歲,還會被帶進女澡堂洗澡,實在令人汗顔。在無性別界限中長大,難怪現在媽寶男越來越多。
2/“強迫”孩子們玩兒的學校
新加坡的幼兒園,每周一到周四都會安排課外活動班,培養小朋友的興趣愛好。以我師兄的孩子爲例,周一是體育鍛煉,周二是音樂,周三是英文戲劇,周四是中文戲劇,周五可以作爲家庭日回家由父母陪伴。
雖然暖暖上的國際幼兒園,放學後也會有小主持人、棒球、輪滑、街舞、戲劇等興趣班,但都是自願參加。而新加坡則不一樣,孩子放了學,基本所有學生都要去CCA。
CCA(Co-Curricular Activities),類似選修課。孩子們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就會有將近200門課外社團活動供選擇,包括藝術、體育、戲劇、科學等。在中國,課外活動是作爲興趣愛好的,而在新加坡,整體素質卻直接和升學挂鈎。在CCA得分較高的學生可以享受“升學優待”,在課外活動中表現突出,甚至一些好的學校還可以直接錄取。
這種方式,從根源上,鼓勵了新加坡的孩子們不做高分低能的應試教育産物,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多方發展自己的能力素質。
3/ 野營、探險、生存是必修課
在新加坡,赤手攀岩、劃獨木舟、戶外露營,都是小學生們的必修課。
一般從小學四年級到中學畢業,學校每年都會安排各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一次爲期3天的野營活動。這可不是隨隨便便的老師帶著學生春遊、秋遊,這是必修的戶外教育課。
活動的地點一般會在自然保護區,或是新加坡周圍的小島。學生通過戶外探險、野外生存等活動來提高生活技能、團隊合作的能力,以及對環保有切實的認識。學校會非常認真地對學生進行評估,不會像咱們小時候那種可有可無的體育課。
對孩子們來說,進入社會之前,跟學習能力同等重要的,是生存能力。
4/ 雙語只是基礎,只能算low-level
每次去新加坡旅行,我都會大爲感歎大部分新加坡人對中英文雙語的無縫切換。在新加坡哪怕攔住一個孩子問路,他也可以用流利的中英雙語回答你的問題。這跟新加坡有77%的華人不無關系,所以新加坡所有的學校,都會教英語和中文兩種語言。
但是,在當下的新加坡教育中,孩子如果只會兩種語言,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溝通需求。漢語和英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一起,同時被列爲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所以新加坡的學校很鼓勵學生修讀第三、第四外語。從小學開始到大學,學生隨時可以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語言,日語、韓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隨便挑。
突然有種脊背發涼的感覺,哪怕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學齡前啓蒙階段的雙語教育都還遠未普及。而新加坡的孩子已經在學習第二外語了。感覺還沒出發,我們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5/“菁英教育”,才是新加坡教育真正的代名詞
我的新加坡同學告訴我,新加坡人特別怕輸,競爭意識非常強,所以競爭就從幼兒園開始了。幼兒園給孩子提供寓教于樂的同時,雙語教學就已經涵蓋自然科學、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學習壓力還是挺大的。
新加坡實施過很長一段時間“小四分流“制度,也就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分快慢班。雖然現在已經取消了,但是到了六年級的離校會考,會評估小學生升讀中學課程的能力,再被分配到合適的中學。所以“小六分流”是不可避免的了。
新加坡目前只有6所公立大學、5所理工學院,這造成一種由上到下的壓力,新加坡的小朋友從小的時候就知道,將來讀大學機會有限,就像還沒擴招之前的中國一樣,讀大學機會少,有些學生可能去大中專、去高職,走適合自己的路。
不過,我對過早分流還是持有保留態度,過早分流過讓一個孩子過早被定位,有可能孩子在後期才凸顯出來的一些才華也可能就沒了展現的機會。但國情不同,這種高強度競爭的菁英教育,也是讓新加坡精英孩子的競爭力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
6/新加坡數學全球第一,怎麽做到的?
前面就說了,新加坡的基礎教育在亞洲是排名第一,尤其是新加坡的數學教育,更是能稱得上享譽全球,他們爲什麽能做得這麽好呢?
這次的考察我發現,新加坡的大部分幼兒園都在用國際ABCD兒童啓蒙法(Abecedarian Based Child Development),給予孩子豐富的體驗,足夠的腦部刺激,提高小朋友解決問題和認知的能力。
幼教教師會在平時的閱讀、玩遊戲和日常活動中,專注與小朋友進行言溝通,激發他們大腦主動思考,並且這些活動都是一對一進行,以保護孩子的個性。比如,小朋友吃飯時,教師可以先形容他們吃的是什麽,然後會問幼兒是否喜歡或要吃更多,讓小朋友主動描述自己的心情和願望。小朋友在玩遊戲時,教師專注于形容他的動作、問他下一步要做什麽,再用言語敘述給他聽。小朋友能不經意地從老師的敘述中對照自己的複述,還有換尿片、洗手等日常活動,也可以通過語言描述來激發幼兒思考,促進成長。
回來之後,我也翻閱了與此相關的專業資料,美國的研究顯示,接受兒童啓蒙法的幼兒,在8歲、12歲、15歲和21歲時,在數學及閱讀方面有更高的成就。
回想起我們小的時候,認爲數學就是算術,其實太片面了。
數學更是一種思維模式,包括邏輯思維、空間想像、分類歸納、統計等等,都是數學的範疇。而我們把計算的能力看得太重,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現在國內很多家長們以爲孩子會算數、算得快就是數學好,這恰恰是對數學最大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