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醫療保健系統高效而完善,在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的世界衛生系統排名中,排名第6位。雖然新加坡政府醫療保健支出總額只占全年國內生産總值的3%~4%,但是無論是資金運用效率,還是社區衛生方面取得的成果,新加坡的醫療保健系統可謂世界範圍內最成功的案例之一。這一醫療保健系統十分獨特,並被認爲“難以在其他許多國家複制”。而新加坡醫療體系之所以能夠獲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它的“3M”體系。
西方福利制度的本土化
英國政府爲了逐漸抽離殖民關系,于1955 年立法通過中央公積金法(Central Provident Fund Act),企圖將福利支出轉嫁至當地之上,以縮減對新加坡政府的財政補助。該公積金法原本是爲了保障勞工的退休金而建立,雇員需每月放入5%工資,雇主則需另外補助5% ,待年滿55歲後,才可從該賬戶中領款。
1965 年新加坡獨立,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取得政權,鑒于西方福利國家逐漸浮現的財政問題,以及獨立後追求經濟發展,政府意欲減低負擔並刺激人民生産。新加坡政府認爲歐美的高福利政策只會養出一批懶人,對嚴重依賴競爭力的小國是致命傷,因此拒絕讓政府背上養老重擔。
因此,新加坡政府沿用了英國的CPF 策略,強制國民儲蓄,刪減福利預算,並逐步擴充CPF 的涵蓋範圍、漸進提高薪資扣款,供國民在住宅、教育、退休金等方面的大筆支出;盡管政府會提供補貼,但人們仍然自力更生,沒有過度仰賴國家。且 CPF 在“住者有其屋”等計劃上的成功,贏得了一定的民意支持,也爲日後推行的醫療改革奠下基礎。
醫保體系: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中央醫院(The Business Time/圖)
英國在新加坡最早采取的醫療制度是軍醫院系統,目的在于服務英國軍隊、商人、官員等殖民者;在 1926 年,新加坡中央醫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成立,至今仍爲新加坡最大的公立醫院。直到 1948 年,英國實施了公營醫療系統( NHS),新加坡也隨之跟進成立了當地的公醫制度,開啓了新加坡最早的社會福利制度。
到目前,新加坡也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模式,不過它的醫療模式有別于英國、法國或者美國。新加坡實行的是一種醫療儲蓄的全民免費醫療模式。1983 年,政府公布了國民健康計劃(National Health Care Plan)。新加坡政府在CPF之下成立保健儲蓄,隨後建置了MediShield、Medifund等配套措施,構成了3M體系。
此外,政府也積極進行醫療院所的重建,在NHS公立系統之外引進私人醫療體系。新加坡醫療系統公私雙軌並舉,同時發展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和私人醫生提供的私營醫療。公、私醫療機構分工不同,減輕了醫院的負擔,能夠更好地利用醫療的人力、設備資源。
A級病房
C級病房
不止如此,新加坡還要把高價住院服務“推向”私人醫療機構,讓公立醫院保留低價住院服務,進一步推動公、私兩面的分工。按照衛浴、電視、病房人數等基礎設施條件的差別,新加坡把住院服務分成四個等級,從優到劣分別爲:A、B1、B2、C。新加坡政府給不同病房中的患者提供的補助金額也不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四種病房的醫療服務標准基本相同。
詳解“3M”醫保制度
新加坡的醫療保障制度是世界上非常有特色的醫療保障制度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央公積金局制定了多項醫療保健計劃,主要包括”保健儲蓄計劃”(Medisave)、”健保雙全計劃”(Medisheild)和”保健基金計劃”(Medifund),簡稱爲”3M”計劃。新加坡國民之所以不會爲巨額的醫療費用所拖累,除了政府的大量補貼之外,還得益于這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這也是新加坡醫保制度最成功、最爲人稱道之處。
Medisave
保健儲蓄
1984年4月,公積金局推出”保健儲蓄計劃”。在該計劃下,CPF成員每月須將部分公積金(工資的8%-10.5%)存進保健儲蓄賬戶,繳費比例依照投保者年齡的不同而不同,年齡越大,相應的繳費比例越高。每月的繳費由雇主和個人各承擔一半。CPF成員可以動用保健儲蓄賬戶的存款,爲本人或是任何一個直系親屬支付在當地的醫療費用,主要支付公立醫院和獲准私人醫院的住院費和某些門診費。1992年7月,公積金局還推出自雇人士保健儲蓄計劃,以保障自雇人士在急需時有能力支付其醫療費用。
保健儲蓄的9種用途
人工受孕,産檢及生産費用
體檢,疫苗注射及慢性病療程
支付保險保費(終身健保,私人綜合健保雙全)
重複性療程(比如癌症治療)
醫學掃描(如核磁共振)
複健療程
手術費及住院費
65歲以上的樂齡人士可用Flexi-Medisave支付門診費
臨終護理
哪些機構支持保健儲蓄?
你可以在任何公立醫院和由保健儲蓄計劃認可的私立醫院,門診診所和醫療機構使用保健儲蓄。
使用保健儲蓄的注意事項
保健儲蓄戶頭裏的資金是有支取上限的,而且不同項目的支付上限不等,比如住院費的頂限是$450, 手術按難度級別分類,頂線從$250到$7550之間不等。
不過無需擔心這些複雜條款,在你支付醫療費用之前,其實可以向醫院或診所咨詢一下費用方面的問題,他們會給你一個預估的費用,幫你查看保健儲蓄賬戶內的余額,然後告知你保健儲蓄可以覆蓋掉多少費用,這樣你就知道還剩余多少需要你自己另外掏錢。有了大概的預算之後,如果是需要住院的人士,可以選擇可承受範圍內的病房入住。
此外,如果要用保健儲蓄支付住院費的話,你需要簽一份保健儲蓄授權書給公積金局,這樣他們才能從你的保健儲蓄戶頭裏扣除相應費用。
MediShieldLife
終身健保
“保健儲蓄計劃”對一般的治療費用來說已經夠用了,然而對于罹患重病和慢性病的人們而言,光是賬戶內的資金可能不夠用于支付這些高昂費用。爲此,從1990年7月開始,公積金局又實施了”健保雙全計劃”。這是一項大病醫療保險計劃,允許CPF成員用保健儲蓄戶頭的存款投保,確保他們有能力支付重病治療和長期住院的高昂費用。自1990年開始,所有75歲以下的保健儲蓄儲戶除非選擇不參加這項醫療保險,否則都被自動納入該保險計劃內。從2015年底起,全新的終身健保取代了原先的健保雙全, 原來的MediShield被更名爲MediShieldLife。
比起健保雙全,終身健保提供了更好的醫療保障,病人將享有更高的索賠限額,和更低的共同承擔保險(Co-Insurance)。換句話說,終身健保承擔的醫療費比例增加了,而需病人支付的部分則相應減少了。
保費津貼
由于終身健保提供較好的醫療保障,保費會比健保雙全來得高。不過,政府將提供大筆資助,確保國人負擔得起終身健保保費。據衛生局的說法,沒有國人會因爲無法支付終身健保保費而斷保。如果在獲得政府津貼後仍無法支付保費, 政府也將提供額外保費援助,具體是以下四種:
中低收入家庭的保費津貼
過渡津貼
建國一代津貼
額外保費援助
賠償項目
終身健保的賠償項目涵蓋了住院,一些特定的外科手術,移植手術和允許的門診治療,如腎透析,化療和針對癌症的放射治療。自2013年3月起,急診部的短期住院治療,精神病住院治療和剛確診的先天性和新生兒疾病也被納入了終身健保的賠償範圍。
最高索賠限額
每個保單年的索賠限額爲$100,000, 而終身的索賠額度未設頂限。
索賠流程
只要告知院方工作人員,他們就會代你提交終身健保理賠單給公積金局,所以索賠流程相當簡單便捷。在公積金局核保通過之後,他們會向院方直接進行賠付。你只需要將賬單上的剩余費用付清即可,可以用保健儲蓄支付也可用現金。
綜合健保雙全計劃
終身健保的賠償是針對入住 B2 級/ C 級病房津貼後的費用以及在公共醫院受津貼門診治療而制定的。因此,如果您打算入住公共醫院的 A 級 / B1 級 / B2+級病房或私人醫院進行治療,那麽您可能需要考慮購買私人綜合健保計劃下的額外受保項目。有60%的新加坡人通過綜合健保雙全計劃的方式擁有私人保險保障,如果你已經擁有下圖所示的任何一種商業保險計劃,就代表你已購買了綜合健保計劃。
MOH/圖
私人綜合健保計劃是由公積金局管理的終身健保計劃與私人保險公司承保的額外受保項目兩部分組成。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保費比終身健保保費要高。在投保私人綜合健保計劃前, 請一定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長期支付私人綜合健保計劃保費,尤其要考慮到保費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Medifund
保健基金
盡管”保健儲蓄計劃”和”健保雙全計劃”覆蓋了絕大多數新加坡人口,但仍有少部分貧困國民無力支付醫療費。爲此1991年新加坡提出了由政府撥款建立專項基金的設想。1992年1月《醫療基金法案》獲議會批准。1993年4月醫療保健基金正式設立,啓動資金爲200萬新幣,用來援助在”保健儲蓄”和”終身健保”外仍無法支付醫藥費用的貧病者,實際上是對他們實施了醫療救濟。在財政盈余的情況下,政府每年會往保健基金裏撥款。自2013財年以來,保健基金(Medifund)的使用率每年平均增加9%,去年政府往其中填補了5億,現在基金總額現已達到45億。
這些捐贈基金的收入會被分發到各個公立醫院。那些無法自行承擔住院費用的新加坡人可以申請醫療基金的幫助,每個公立醫院都會設有由政府任命的醫院醫療基金委員會,負責審批申請和發放基金。
92%成功申請者獲全額援助
衛生部資料顯示,成功申請援助者每次住院獲得的保健基金援助平均爲$1532。若是門診服務,申請者每次求醫獲援助平均爲$95。保健基金援助額按病患和家人的經濟情況而定。上財年所有成功申請者中,有92.1%獲得全額援助,即在病患動用所有其他資源後仍負擔不起醫藥費時,由保健基金支付剩下的所有醫藥費。
申請人條件
想要申請保健基金的援助,前提是你必須是新加坡公民。
在動用了保健儲蓄和終身健保之後仍無法支付醫療費用的病人,才有資格申請基金援助。
保健基金的住院補助僅適用于B2類和C類病房的患者。
數據來源: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0: Health systems: improving performance
[2] Ministry of Health Singapore
[3]The Straits Time, More money given out by Medifund last year, with 92% getting full amount applied for
*有關3M政策的相關內容均來自MoH網站及相關資料收集,若與MoH資料不符,以MoH資料爲准。
來源:保誠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