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秉持的稅收理念是以納稅人爲中心,並營造一個讓納稅人更容易履行納稅義務的環境 圖/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
新加坡的稅收理念、政策及服務研究
對海南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啓示
文 | 宋豔麗
新加坡是舉世聞名、以城市國家形態存在的國際自由港,良好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靠前,是衆多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拓展亞洲區域業務的理想投資地。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新加坡是世界範圍內企業總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新加坡稅種少、稅制結構簡明、稅收政策靈活、稅務管理數字化程度高,其一流的納稅服務和非常低的征收成本實現了較高的納稅遵從。稅收政策的優惠吸引和激活了市場主體,但並未影響稅收總收入,反而實現了財政收入的增長。本文通過研究新加坡的稅收理念、政策及服務,以期爲海南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提供有益的啓示和借鑒。
高空鳥瞰中國(海南)自貿區海口江東新區 陳若龍 攝
新加坡的稅收生態系統觀和稅收理念
稅收戰略目標和生態系統觀。新加坡將本國稅收定位爲公平和合乎道德的稅收倡導者,在稅收領域的戰略目標是:要成爲領先的稅務服務提供者、稅收領域的思想領袖和教育研究的高地。
新加坡將稅收作爲一個生態系統來研究和指導實踐,考慮到全球稅收領域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增加的複雜性,爲了更好地滿足新加坡當前和未來的需要,新加坡致力于建立健全充滿活力的稅收生態系統。因爲一個具備前瞻性和靈活性的稅收生態系統,能夠應對新興挑戰,特別是國際領域的挑戰,同時納稅人特別是企業,能夠得到稅務人員專業的支持,從而更好地履行他們在新加坡和外國的納稅義務。
新加坡秉持的稅收理念是以納稅人爲中心,並營造一個讓納稅人更容易履行納稅義務的環境。由此,納稅人很難不履行納稅義務。新加坡鼓勵自願遵從,同時建立民衆對稅制的信心。反過來,這也確保了新加坡有一個公平和可持續的稅收制度,稅收管理的效率更高。
稅收理念和納稅遵從。新加坡稅務局作爲政府的代理人,負責評估、征收和執行稅款。負責征收所得稅、商品服務稅(GST)、財産稅、印花稅和博彩稅。負責執行以下法案:所得稅法、經濟擴張激勵(所得稅減免)法案;房産稅法案、貨物和服務稅法、博彩及抽獎稅法案、私人彩票法案、印花稅法案、《賭場控制法》第九部分(賭場稅)和遺産稅法案。
新加坡對于納稅人納稅遵從的判定呈倒三角形,即絕大部分納稅人是自願納稅遵從的,接下來少部分人是對納稅無意識的,再下來更小部分人是無視納稅義務的,最後只有極少部分人是不配合納稅的。基于以上判定,稅務工作就是對無意識和無視的納稅人提供幫助服務。
新加坡隨處可見的居民保障房——組屋 圖/新加坡眼
新加坡的稅收政策
稅收目標。新加坡稅收政策基于兩大主要目標:首先是收入提高。這是稅收政策的傳統目標。稅收是政府運作的重要資金來源。爲了提高稅收作爲政府收入來源的彈性,新加坡在1994年開始征收商品及服務稅(GST)。這種消費和收入稅收的平衡組合,降低了單一收入的課稅容易受到經濟狀況不利變化的影響,並增強了新加坡財政狀況的彈性。其次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例如,爲了鼓勵機械化和自動化,政府允許對大部分用于商業目的的資産進行加速折舊;爲了鼓勵新加坡人多生孩子,政府出台了退稅政策。
稅收政策的基本宗旨。保持企業和個人的稅率都具有競爭力,保持公司的競爭力有助于繼續吸引大量的外國投資;保持較低的個人稅率鼓勵個人努力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風險承擔變得有價值,並鼓勵企業家創業。爲了避免雙重征稅,截至2018年3月,新加坡已經與多個國家地區簽署了87個綜合規避雙重征稅協議(DTAs)。
新加坡稅種與稅收收入。新加坡政府收入主要有三種來源,包括稅收、收費和其他收入。稅收是新加坡政府運營收入的主要來源。新加坡的稅種有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海關稅(商品和服務稅、進口稅)、房産稅、遺産稅、機動車稅、押注稅、賭場稅、印花稅及其他稅。
2016-2017財政年度,新加坡稅收收入占政府運營收入的85.1%。2017-2018財政年度,稅務局負責的稅收收入爲502億新元,相當于政府運營收入的66.2%和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1.1%。其中所得稅(含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預提所得稅)是稅收的主要來源,占比達稅收總收入的50%以上,是新加坡的重要稅種。新加坡政府對所得稅的政策投入和力度也是最大的。
新加坡稅收總收入逐年穩步增長,雖然近幾年稅收政策主要以減稅與降低稅負爲主,而且減免稅的優惠幅度逐年加強,但是稅收收入並未因政府出台的稅收政策而出現負增長,這說明新加坡的減稅降負的稅收政策改革發揮了正向作用,且從長遠來看,減稅降負的稅收政策改革反而會增加政府的稅收收入和財政收入。
企業所得稅政策。新加坡爲了吸引企業投資、支持企業發展,從2003年起就一直在進行企業所得稅改革。企業所得稅稅率從2003年的22%逐步降至2010年的17%,到2018年企業所得率仍保持17%,在全球範圍屬于較低的水平。
在減稅和退稅等優惠政策方面,新加坡每年都會推出不同的優惠政策。2005年起,對于符合條件的新成立公司,最高可免征10萬新元的應課稅收入,公司前3年應課稅收入將按正常企業稅率納稅。2008年至今,免稅門檻已提高至30萬新元,采取首10萬新元應課稅100%免稅,後20萬元應課稅可獲50%免稅。對于2011課稅年度,以1萬新元爲上限,給予20%的退稅;或以5000新元爲上限,給予5%的現金補貼。20%的退稅是應納稅額(不包括最終扣繳所得稅的所得稅,以及從源頭扣除的稅款,下同)。對于2012課稅年度,政府將提供5%的現金補貼,上限爲5000新元。對于2013年至2015年的課稅年度,給予30%的退稅,上限爲每課稅年度3萬新元。30%的退稅是應納稅額。對于2016課稅年度,給予50%的退稅,上限爲2萬新元。50%的退稅是應納稅額。2017年,給予50%的退稅,上限爲2.5萬新元。50%的退稅是應納稅額。2018年,退稅額度爲40%,上限爲1.5萬新元。40%的退稅是針對應納稅額。
個人所得稅政策。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側重于稅級的細化,不斷增加稅階,將中高收入檔次細分,對高收入群體的稅率進行提高。個人所得稅率從介于3.5%到20%調整到2017年後稅率介于2%到22%。
在減免稅和退稅政策方面,一是針對教育支出、保險支出、贍養老人、殘障人士、殘障子女等個人所得稅計算都有專項附加扣除,例如贍養父母(至多兩人)與納稅人共同生活,享受9000新元免征額;未與納稅人共同生活享受5500新元免征額。爲了鼓勵職業母親,對于祖父母照顧子女的,可享受3000新元的免征額;鼓勵生育,每個子女可享受4000新元的免征額。二是設定了減免稅總額上限,例如自2018年課稅年度起,個人可享有的個人所得稅減免總額,每年的整體減免上限爲80000新元。三是不同年度,所有稅務居民可根據當年政策獲得一定比例不超最高限額的個人所得稅退稅,但退稅的比例和限額從趨勢來看是下降的。例如在2017課稅年度,所有稅務居民個人可獲得20%的個人所得稅退稅,最高可達500新元。在2015課稅年度,所有稅務居民個人將獲得50%的個人所得稅退稅,最高可達1000新元。在2013課稅年度,所有稅務居民個人可獲最多1500新元的個人退稅(年齡在60歲以下的納稅人可獲得30%的退稅,60歲及以上納稅人可獲50%退稅);2008年、2009年和2011年的課稅年度,所有稅務居民個人獲得20%的一次性個人所得稅退稅,每位納稅人最高可獲得2000新元。
新加坡擁有完善的雙語教育 圖/網易
新加坡的納稅服務
新加坡政府提供的納稅服務也是非常便捷的,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來提高納稅服務效率,從IRAS早期的電子報稅,到合並了一整套電子服務的稅務門戶和稅務基礎信息平台,再到零填報服務,不斷降低納稅人納稅成本,讓大多數公民的納稅申報成爲一件簡單易行的事情。2018年超過87%的納稅人實現了電子申報,其中23%通過手機進行了納稅申報。
新加坡對不同類型的納稅人提供有針對性的納稅工具和服務,爲了幫助企業從一開始就正確地履行納稅義務,引進一個交互式的登錄工具爲新公司量身定做公司稅信息。與社區合作,開發了TinkerTax、TallyGo和Freeboh數字化稅收解決方案,爲中小企業和個人納稅人提供更多便捷的納稅服務,並且這些解決方案歸社區所有,免費爲公衆服務。
同時新加坡對稅務人員的工作也體現著高標准和嚴要求,關于納稅的郵件咨詢90%在5個工作日得到響應,電話咨詢79%的等待時間甚至在高峰時刻不超過1分鍾。退稅處理速度不斷提高,99.6%的退稅事項是在14天內完成的,100%的退稅事項是在不超過30天內完成的。
新加坡優質便捷的納稅服務和對違規行爲的嚴厲處罰,不斷提高了納稅人的納稅遵從,2018年新加坡的欠稅率僅爲0.68%。另一個顯著優勢是以較低的征收成本實現高比例的自願納稅遵從,最近5個財政年度每新元稅收的平均成本一直保持在1分以下。在2017-2018財年,每一新元的稅收成本爲0.84分。
在建設國際化的稅收環境過程中,新加坡致力于遵從稅收合作的國際標准。2017年簽署了《多邊主管當局協議》(Multilateral Competent Authority Agreement,MCAA),根據協議規定,金融機構需將規定信息報告給指定的司法機構。截至2018年3月,新加坡共建立了62個用于共同申報准則(CRS)目的的自動信息交換(AEOI)關系,53個用于各國報告交換的AEOI關系。新加坡不斷更新和擴大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網絡,以便利跨境貿易投資和貿易,符合商定的國際標准。截至2017-2018財年末,新加坡已經簽署了87個避免雙重征稅協定。此外,爲吸引跨國公司總部落戶,新加坡政府還積極與其他國家(地區)簽訂相關協定,使選擇在新加坡開展跨國業務的總部公司能夠享有更低稅負。此外,新加坡所得稅奉行收入來源地管轄權原則,並對絕大部分商品的關稅和進口環節流轉稅予以豁免,這充分體現了國際自由港“境內關外”的精髓。
新加坡政府提供的納稅服務非常便捷,2018年超過87%的納稅人實現了電子申報,其中23%通過手機進行了納稅申報 (網絡圖片)
對海南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啓示
對所得稅進行改革探索,發揮企業和人才的集聚效應。從新加坡的經驗可以看出,企業所得稅作爲主要稅種,降稅等政策操作具有很強的效能,有利于吸引投資,扶持企業成長,更有利于優化企業行爲,同時政策設計適當是不會影響財政收入的,反而會激發市場活力,帶來增長。我國目前的所得稅是25%,同新加坡的17%相比,外資企業更容易傾向于後者。
個人所得稅方面,我國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與新加坡的個稅政策很相近,但整體稅率範圍還是高于新加坡。特別是,新加坡的最低稅率是2%,最高稅率是22%,而我國分別是3%和45%,稅率不利于吸引國際人才。可考慮在海南自貿試驗區域範圍內,以及在不改變稅率的前提下,研究出台一些退稅政策,從而達到吸引人才的目的。
做好具有國際視野的稅收頂層設計。新加坡將稅收作爲一個生態系統來研究和指導實踐,同時將自己的稅收戰略定位于全球領先的稅務服務提供者、思想領袖和教育研究的高地,稅收的先進理念和國際視野,爲其積極的稅收政策制訂和領先的服務奠定了基礎,充分發揮了稅收的正向作用,實現了支持包容性增長的目標。海南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過程中,也要做好具有國際視野的稅收頂層設計,制定稅收戰略,發揮稅收的積極作用,建設一流的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國際上形成既與國際接軌、又具有海南特色的稅收理念和戰略。
探索推動稅務管理數字化進程和稅務專業人才培養。稅務管理數字化和納稅人的應用及投入已成爲全球領先的市場必須積極面對的議題。建議建設稅收基礎信息平台,以更多互動的渠道來回應和處理稅務查詢,並以電子模式履行稅務義務,最大程度減輕納稅人的工作量和降低納稅時間,提高納稅服務滿意度,從而不斷提升納稅遵從和降低征收成本。吸收和培養高層次的稅務專業人才,加大稅務專業化培訓。做好稅務政策定期回顧和大數據分析,保持稅收政策的穩定性和應對內外部環境的靈活性。
新加坡是舉世聞名、以城市國家形態存在的國際自由港,良好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靠前(網絡圖片)
(作者系國家開發銀行海南分行高級經濟師)
—END—
來源:《今日海南》2019年第2期
文字編輯:朱薇 技術編輯:黃慧
圖文統籌:王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