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景觀 圖/視覺中國
新加坡自貿港發展策略探析
文 | 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調研組
新加坡是東南亞一個面積只有715.8平方公裏的城市島國,自1965年獨立以來,逐漸發展成爲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和世界重要的電子工業中心。研究其發展曆程,不難發現,優越的地理位置及開放的自貿港政策是推動其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新加坡自貿港概況及建設現狀
有學者認爲,在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中,自由貿易園區不足以涵蓋其金融中心、電子工業中心等功能,因此新加坡是一個有限自貿港,包含了7個自由貿易園、30多個享有關稅減免權的工業區和70余座保稅倉庫。作爲一個自貿港,新加坡的消費稅和進口關稅相對較少。自由貿易政策是新加坡國際貿易戰略的核心,幾乎所有的貨物可以零關稅進入新加坡。當前新加坡的關稅稅率從0-4%不等,應稅的商品項目僅有酒類、煙草制品、汽車和石油産品,消費稅稅率爲7%,依據貨物的價值進行計算。
新加坡自由貿易園區
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園區主要業務以轉口貿易爲主,進入園區內的貨物在不改變其性質的前提下可以重新包裝、分類和拆(並)箱,但是深加工被限制,區內基本沒有制造業,主要以提供物流附加值爲目的。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園區均以圍牆等方式加以封閉,未經海關部門准許,任何人不得擅自進入或居住其內。
新加坡發達的空運、海運和陸運交通運輸網絡,保證了貨物在國際間的迅速流通。進入新加坡境內的國外貨物,90%以上會再次轉運出口。因此,就整體交易而言,新加坡實質上是一個國際貨物轉運的樞紐站。
其他物流園區、工業區和保稅倉庫
爲適應國家港口物流經營商的需求,要選擇具有相關制造與國際物流基礎結構的地點來從事特定産品的簡單或深加工活動,再轉運至下遊客戶,通常在港區或周邊地區劃出一部分區域作爲工業區。目前,新加坡有7個出口加工區和35個工業園區。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70余個保稅倉庫,以增強自由貿易園區功能。保稅倉庫是自由貿易園區概念上的延伸,通過物理界限與外界隔離開來。當把貨物從自由貿易園區轉運到保稅倉庫儲存時,暫時不征收消費稅。只有當貨物離開保稅區進入國內市場時,才會征收消費稅。保稅倉庫由業主或服務倉庫的運營商管理,負責安全問題和對存儲貨物進行適當的控制。此外,新加坡還有一種特許倉庫區,用來存儲征稅貨物,即酒類、煙草制品、汽車和石油産品。這類倉庫只有得到新加坡海關的授權才能建立,也是封閉的物理區域。
新加坡自貿港 圖/浙江新聞
新加坡自貿港的功能及取得的成績
1.倉儲和貿易轉運功能
利用貨物進出口不征關稅、不受進口配額限制、通關便利、進倉時間短、倉儲費用低廉等優惠條件,新加坡自貿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轉運貨物在其區內的物流中心、保稅倉庫進行儲存,或待恰當時機銷往國內市場,或者轉運到其他國家,從中獲得大量的附加收益。而自由貿易園區的轉運功能又與倉儲功能密不可分,只有提供以便利的倉儲服務設施才能保證貨物的順利轉運,同時轉運業務的增多又可促進倉儲業的發展,這二者是自由貿易園區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商業功能。
對于在自由貿易園區內中轉的國際貨櫃,碼頭可以根據船務公司的要求變更承運的二程船,只需向新加坡海關報備,增加了貨櫃中轉的靈活性和便利性。由于海關幾乎完全不幹涉業務的“境內關外”,新加坡自貿港是真正落實“自由政策”的範本。在2017年全球貨櫃港口吞吐量排名中,新加坡港以3367萬標箱(TEUS)的吞吐量位居上海港之後,名列第二。
2.吸引外資和加工制造功能
在自貿港內設立出口加工區和工業園區,主要目的是爲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在區域內設立工廠,進行産品的生産加工,進而供應出口,在此過程中刺激經濟增長,解決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例如出口加工區以機器、原料、零件等進口免征關稅、所得稅,並享有其他稅收優惠、貨物及資金進出自由等良好的投資環境與條件,吸引外資到區內進行加工制造等投資行爲。
3.國際金融中心功能
新加坡地處交通要道,有利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爲世界金融活動的接力點,擁有技術先進且運轉良好的通訊網絡,可實現與世界各貿易、金融中心的密切聯系。這些都爲新加坡金融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是政府推動的結果,屬于政府主導型。1997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際,東亞一些金融中心開始萎縮,大量國際資本從東南亞撤出,但新加坡在危機之後實施的自由化政策反而鞏固了其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截止目前,新加坡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前列,在2017年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中名列世界第三、亞洲第一。
坐落于市內新加坡河畔的魚尾獅雕塑,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征 圖/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
新加坡自貿港的發展曆程和演化模式
以轉口貿易爲主的完全自貿港(1819年-1959年)
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托馬斯·史丹福·萊佛士乘船抵達新加坡,發現這裏是一個天然的避風深水港後,決定在此建立一個貿易站。隨後,英國取得了新加坡的租借權,宣布將新加坡的全境開辟爲自貿港。這個時期的新加坡是完全意義上的自貿港,各國船只可以自由進出港口,除了煙、酒和殖民地政府專賣的鴉片煙外,其他的進出口貨物一律免征關稅。
具有綜合功能的有限自貿港
1.向有限自貿港過渡的轉型期(1959年-1970年)
1959年到1967年是新加坡發展“替代進口工業化”階段,面向國內市場的加工制造業發展迅速。期間新加坡開始建立工業區,1961年底設立了當時最大的裕廊工業區。爲了降低關稅保護對轉口貿易的影響,1966年新加坡頒布了“自由貿易區條例”,並于1969年在裕廊港碼頭設立第一個自由貿易區。與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區不同,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區並不是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來發展加工制造業,它實質上是一個免稅區。商家可以免費把本來應征關稅的貨物存放在區內,進行重新分類、包裝和陳列等,然後再轉運出口,或在有利的銷售時機到來時運轉到新加坡的關稅區,繳納關稅後再銷往新加坡國內市場。新加坡通過對自貿港政策的靈活運用,有力地促進了轉口貿易。
2.制造業與服務業並舉的發展期(1970年-1990年)
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使新加坡形成了以制造業爲支柱的合理産業結構,並帶動了對外貿易、交通運輸、金融業以及旅遊業的發展。1967年底,新加坡轉而實行面向出口的工業化政策,頒布了“經濟拓展獎勵(豁免所得稅)法案”,突出鼓勵出口工業。從1980年代開始,新加坡政府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積極推動現代服務業等發展和輸出,在依托港口的自由貿易方面,除了保留一些基本的激勵政策外,還制定了針對不同産業部門的具體優惠便利政策,促進服務業各産業的繁榮。
3.多功能自貿港的繁榮期(1990年至今)
1990年,新加坡港口貨櫃吞吐量躍居世界第一位,時至今日仍在全球貨櫃港口排名中名列前茅,有500多條航線連接世界600多個港口,同時又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航運中心。新加坡自貿港的碼頭設備完善,處理貨物效率極高,分別爲遠洋巨輪、郵輪、貨櫃貨輪,以及其他各種輪船提供服務。目前,全球超過90%的貨物可以自由進出新加坡而不需要繳納關稅。
除了完善基礎設施、重點發展金融服務業外,科技在新加坡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逐漸上升。目前,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磁盤驅動生産國和第五大半導體生産國。此外,新加坡還是軟件業的“總部經濟”所在地,吸引了全球80%的頂尖軟件和服務公司。
新加坡港口
新加坡自貿港的成功因素
優越的地理位置
自治之後,新加坡實行了循序漸進的工業化計劃,但不管是其進口原料發展的進口替代工業,出口産品發展面向出口工業,還是利用進駐到本國跨國公司的資金、技術和銷售網,以及發展以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爲首的現代服務業體系,都與其便利的海上運輸和完善的交通網絡所分不開。因此,新加坡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其發展的首要條件。
正確的功能定位
新加坡自貿港的發展成就得益于政府的正確定位。在自貿港的建設過程中,新加坡政府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在196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改變完全自貿港的發展策略,采取有限的關稅政策,使得國內剛剛起步的民族工業得以保護並發展壯大,開啓了新加坡的工業化進程。爲適應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新加坡政府在裕廊工業區內設立第一個自由貿易區,重點擴建和完善港口碼頭,建立物流園區,發展水、電和煤氣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轉口貿易的蓬勃發展。同時根據經濟發展形勢,不斷調整關稅政策,以保持自貿港的活力。現在,新加坡不僅全面實行貿易自由開放政策,而且通過簡化通關程序,提高自由貿易區內貨物裝卸和運送的效率,使得貨物可在新加坡境內自由轉移或出口,提升自貿港的國際貿易競爭力。時至今日,新加坡自貿港已發展成爲集倉儲、貿易、加工和金融等功能于一體的新興國家型港口。
強大的政策支持
新加坡自貿港一直實行低關稅乃至零關稅政策,即便是1960年代爲了保護國內民族工業而對少數商品開始征收關稅,都盡量把關稅制定在低于周邊港口的水平上。現在的新加坡自貿港更是近似于非課稅區域,99%的貨類進入到區內不用繳納關稅。進口的免征關稅貨物,有80%以上將會在此出口。進口免征關稅貨物在先行存放于保稅倉庫直至複運出口爲止,不會被加征消費稅。
新加坡自貿港內的金融自由化水平較高,可以自由兌換外彙,資金流動沒有限制,彙出收入、利息、利潤、分紅以及投資所得沒有限制。區內還設有離岸金融中心,實行與境內市場分割的模式,豁免法定儲備金率、無利率管制、無外彙管制、不收資本所得稅等。新加坡通過放寬金融政策和提供優惠措施以促進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和發展,首先逐步放寬外彙管制,其次逐步放寬黃金交易的限制,第三不斷修改稅務條例以提供各種優惠稅收。
有力的人才保障
新加坡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僅次于國防,是世界上最重視國民教育的國家之一。而新加坡經濟的優勢之一,也是在于它擁有一批受過各種專門培訓的勞動者隊伍和具有較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爲了提高人才素質,新加坡不僅重視正規教育,更注重其與職業教育的結合。在職業教育方面,有廠內訓練、海外培訓和聯合培訓等多種形式。爲此,新加坡政府專門建立了職工技術培訓基金,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同時,在相關政策的制定上,新加坡也對職工培訓做出了很多規定。比如規定企業雇主需繳納相當于工資總額4%的資金給政府,用作專項的培訓基金;或者企業出資培訓工人,政府爲其補貼培訓費的70%。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政府便定下“以智取勝”的目標,普及電腦應用知識,實行英語和漢語並行的雙語教學,使國民普遍具有良好的語言能力,增強與世界的溝通。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重視國民教育的國家之一 圖/新加坡科技館
新加坡自貿港模式對海南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的啓示
逐步探索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導型向企業主導型轉變
新加坡的經驗表明,當市場開放進行到一定程度,要適時減少行政幹預,將政府職能部門進行企業改制,發揮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作用,順應市場化潮流,抓住經濟發展機遇。海南建設自貿區(港)可以據此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即適時推動政企分開:自由貿易區管委會負責自由貿易區的具體行政管理;自由貿易區的經濟管理由專門的開發公司負責,從事區內的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工作,同時代行部分行政管理職能。在未來自由貿易區發展漸入成熟時,可以逐步過渡到企業主導型的微觀管理模式上。
創新貿易監管模式,加強投資政策的協調性
自由貿易區的最大特色是“境內關外”,自貿區將實施“一線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貿易創新監管服務新模式。“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是對自由貿易區實施監管的國際通行慣例。貿易監管做到“一線徹底放開”,這就要求自貿區建設的首要工作之一是將通關程序化繁爲簡,提高通關效率,減少行政成本。可以利用IT技術,實現電子化監管技術創新能力,這種先進的監管手段在國際上並不罕見,但新加坡的做法更爲典型,以下舉例說明。
境外貨物由新加坡海關進入時,報關人只需要通過由新加坡政府所開發的TradeNet貿易網絡系統,即可整合貨物流動的文件流程,取得各相關部門之核准。TradeNet系統通過垂直聯合,與新加坡5000多家政府機關和公司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聯網,貨物的通關手續只需通過TradeNet系統申請,便可于15分鍾內快速完成通關程序。海南可以借助國家電信公網和阿裏、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的大數據資源,將自由貿易區進出口業務信息流、資金流、貨物流的電子數據集中存放于公共數據中心,在統一、安全、高效的計算機物理平台上實現數據共享和交換,方便行政部門的核查和企業的運作,安全、高效地完成監管服務。
在投資監管領域,可以借鑒新加坡實行“負面清單”和“正面清單”相結合的投資管理模式,並在其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根據國家戰略的需要,通過制定稅收優惠等政策,及時調整在相應領域的開發力度。也可以借鑒上海自貿區率先探索建立“負面清單”這一國際上通行的管理模式。“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即遵循“法無禁止即自由”的原則,取消行政許可、審批制度,除了關乎國家經濟安全的法律禁止事項外,資本可隨意進入。
新加坡航空
開展離岸金融業務,促進服務業發展
自由貿易區不僅是投資和對外貿易開放的窗口,更是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增強金融開放性的試驗田。
新加坡離岸金融中心最初采取的是內外分離的模式,商業銀行和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可以兼營ACU(1968年10月,新加坡政府允許美洲銀行新加坡分行在銀行內部設立一個亞洲貨幣經營單位,以歐洲貨幣市場同樣的方式接受非居民的外國貨幣存款,爲非居民提供外彙交易以及資金借貸等各項業務),但必須另立單獨賬戶分開管理。後來新加坡政府爲了吸引銀行經營ACU,于1978年全面取消外彙管制,以吸引外資銀行到新加坡經營ACU,開展離岸金融業務。
由于我省目前的金融發展相對較爲滯後,不能直接發展內外混合一體化的模式,如果像新加坡一樣以內外分離爲起點,逐步發展爲一體化的離岸金融市場,則會直接影響試驗區的穩定發展,且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對國內經濟的勞動作用。因此,海南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更應該采取滲透型的離岸金融市場模式。即在將境內金融賬戶和離岸金融賬戶分開管理的前提下,根據國內經濟發展的投資需求,允許一定比例的離岸賬戶資金流入國內實體經濟,但應限制引入的資金量以及資金流向。
要發展離岸金融,除了要建立與自貿試驗區相適應的外彙管理體制外,還要爲離岸金融的開展提供稅收優惠。應不斷降低企業在開設離岸專用賬戶所要求的注冊資本門檻,擴大使用企業範圍,並逐步賦予離岸專用賬戶的融資和理財功能,增強企業資金運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對在岸賬戶和離岸賬戶的監管方面,建立一個認證系統,實現對離岸貿易公司、離岸貿易種類、離岸貿易收入及離岸貿易金額的認定等。
發展高端服務型國際航運中心
應該學習新加坡充分發展航運金融、保險業,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中促進航運融資、海事保險等航運服務業的繁榮。新加坡國際航運中心的成功經驗同時表明,港口發展要求我們必須關注世界港口航運狀況。海南可以成立港口信息和戰略研究部門,了解掌握國內外港口的發展概況、周邊港口的競爭能力和格局,以及運輸、航運方式的變化趨勢。通過對世界港口、航運發展信息的掌握,爲海南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世界郵輪碼頭發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同時,爲全球航運相關企業提供金融、保險、法律、咨詢等高附加值的航運服務,不僅可以獲得高額的經濟回報,更可以無形中引領全球航運市場的發展方向。
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建立良好的監管體系
截至目前,除了“負面清單”外,海南在投資方面還可以借鑒新加坡的做法,制定出台明確的投資法,新加坡還制定了各種和投資有關的稅收、公司注冊、勞工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爲了防止外資企業偷稅漏稅,新加坡的審計機關有權監督檢查外資企業項目。
新加坡自貿港
(調研組成員:王勝、康拜英、韓佳、林庚、張東東、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