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今年2月22日正式成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的締約國,通過簽署這一國際公約,確保新加坡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得以代代相傳。
國家文物局在網站Roots.sg上設立檔案庫,要收集100種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爲角逐最終被選定的新加坡申遺項目作准備。
非物質文明分類分爲六大類別,分別是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及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以及美食文化遺産。
國家文物局率先公布了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其余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將在日後公布。
下面就讓大家看看率先公布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吧!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民間故事和口述傳說,來傳播知識和表達本地的文化價值觀。龜嶼進香:龜嶼位于新加坡西南部,每年的農曆九月,信奉者都會登島供奉,祈求祝福。
新謠,“新加坡民謠”的簡稱,指新加坡年輕人自創的歌謠,它是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民間自發興起的一個音樂運動,也是一個深具國家、族群、世代等身份認同意義的文化運動。
另外,還有傳統娘惹歌謠朗誦“咚當撒央”(Dondang Sayang)、馬來詩意形式以及馬來皮影戲。
表演藝術南音
布袋戲
圖爲2011年8月,位于舊淡濱尼路的惹蘭加由大伯公宮辦鬼宴,在林厝港華人墳場第36小徑舉行一場規模盛大的祭拜儀式,宴開24席款待無主孤魂。信徒出資邀請戲班到墳場,爲孤魂野鬼表演福建布袋戲。
中國戲曲
另外,還有馬來傳統歌謠(Dikir Barat)、馬來傳統歌劇(Bangsawan)等。
社會實踐、儀式及節慶活動
中元節
另外還包括,各族群的婚禮儀式、各族群的傳統節日,如農曆新年、屠妖節、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等,娘惹珠飾和刺繡以及馬來武術(silat)、印度武術(Silambam)、中國武術、舞獅等。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Ayurveda)
另外還有制作中醫藥油和藥膏以及馬來傳統醫藥。
傳統手工藝
旗袍裁縫:在20世紀60年代,旗袍在新加坡的華族女性中頗受歡迎。今天,大多女士會在特殊的場合,如中國農曆新年或婚禮上穿。
另外,也包括制作與穿戴宋谷帽(songkok)、穿著和裁縫馬來傳統古弄衣(baju kurong)、由印度金匠打造的金飾以及制作木制陶器。
美食文化遺産
小販文化:新加坡的小販文化可以追溯到街頭小販和小販中心,這些小販中心最初是在20世紀70年代爲重新安置街頭小販而建的。
另外也包括各族群的傳統美食。
清單上也標明了四大注意事項,說是要避免公衆對“非物質文化遺産”有所誤會。
一,清單不按重要性排列。當局說,設立清單的目的不是爲了創建等級制度或對非物質文化遺産賦予不同層次的重要性,而是要記錄和共享這些遺産。而且設立清單的目的也不是要定義或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産正式或正確的形式,因爲每個遺産會隨著時間變化和演變。
二,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不一定要新加坡獨有。當局強調,因曆史聯系和人們的流動性,從一個國家移居到另一個國家。各國往往具有相似的非物質文化元素,新加坡也不例外。因而該清單將包括可在新加坡以及其他國家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但它將突出這些遺産在新加坡的表現形式和或實踐形式的獨特特征,並展示它們是如何演變或融入本地的文化。
三,這些遺産必須是“活遺産”(living heritage),因此檔案庫將不包括在新加坡不再存在或實踐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四,語言和方言也不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産,它們只是作爲傳播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媒介。
最終被選定的入遺項目,應該反映新加坡的多元文化與多元種族的特質,並能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國人引起共鳴。
文物局表示,會繼續爲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收集更多資料並放上網站,同時也會廣泛征詢國人的意見。
公衆也可上網至文物局網站www.roots.sg/ICH,爲清單上或非清單上的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産提供反饋及更多相關資料,再並由文物局過後根據這些資料進行研究及證實。
另外,文物局也呼籲公衆提供關于媽祖、歌台、坐月、滿月、笛子、二胡、炒粿條、海南雞飯、肉骨茶等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産元素的相關資料資料和照片。
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産概況
非物質文化遺産自2008年設立至今,全球已有177個國家的400個項目被列爲非遺,擁有最多項目的國家都位于亞洲:中國排名第一(包括昆曲、書法、篆刻、剪紙、針灸,珠算、京劇、粵劇、二十四節氣等)、日本第二(包括歌舞伎、“山・鉾・屋台”花車慶典、女孩舞蹈節等)、韓國第三(包括清唱板索裏、泡菜、濟州島海女等)。
全球其他地區的非遺內容也非常豐富,包括:希臘大理石制作工藝、世界各種共通的馴鷹術、地中海飲食、土耳其鳥語、不丹面具鼓舞、荷蘭的風車與水車磨坊的運營等。
新加坡周邊國家有哪些非遺?
越南是目前東南亞國家當中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共有11項。印度尼西亞排第二。2008年至今成功申請到6項非遺,包括:巴迪布蠟染技術、Kris波紋短劍制作工藝、巴厘島的三種傳統舞蹈、傳統造船工藝、傳統樂器Angklung及皮影戲。
馬來西亞的非遺項目只有一項,是在2008年成功申遺的瑪蓉劇。
泰國和新加坡一樣目前還沒成功申遺。不過泰國已經准備在今年爲面具孔舞劇和傳統泰式按摩申遺。
據了解,新加坡政府還未決定推動哪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産入遺,當務之急是先廣泛征詢國人的意見,攜手草擬一份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産清單。
最終被選定的入遺項目,必須能反映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特質,同時能凝聚國人,而且是被大家共同珍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申遺的目的是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和相關文化遺産的能見度,最終目的是與國際社會分享新加坡的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