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翔宇 魏瑜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昨晚宣布把新加坡小販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中。
視頻加載中…
坐落在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的秀記江魚仔釀豆腐攤,至今有67年曆史。這個老字號攤位第三代傳人李秀琴(47歲)與本地衆多小販一樣,是新加坡小販文化成功申遺背後的長期耕耘者之一。
之前當會計員的李秀琴和丈夫約11年前接手攤位,一直堅持祖傳全手工制作釀豆腐的傳統。“當小販並不輕松,但小販美食是我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申遺成功能鼓勵更多年輕人入行,將小販文化傳承下去。”
秀記江魚仔釀豆腐第三代傳人李秀琴和母親鄧翠霞,希望小販文化成功申遺能鼓勵更多年輕人入行。(葉振忠攝)
在國人殷切期盼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IGC)昨天召開第15屆會議,于昨晚10時10分宣布把小販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中。
繼植物園之後再次申遺成功
新加坡植物園在2015年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檔案照)
小販文化是新加坡首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的項目。這也是新加坡繼植物園2015年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後,第二次申遺成功。
李顯龍總理昨晚在消息宣布後第一時間在面簿貼文寫道:“我們必須對世世代代的小販致以最誠摯的謝意。沒有小販們付出汗水、辛勞,及他們對行業所做出的奉獻,我們不會有今天這份肯定。”
李顯龍昨晚在消息宣布後第一時間在面簿貼文,對小販們付出的辛勞致以誠摯謝意。(面簿截圖)
哈莉瑪總統也在面簿貼文中,對小販文化成功申遺表示欣慰。“小販文化在多方面塑造了新加坡人的身份認同。小販中心是許多國人的社區飯廳,讓各階層國人可享有負擔得起、多元特色的美食,這是我們豐富的飲食文化特色。”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昨晚在IGC線上會議通過一段預錄視頻,對申遺成功表示榮幸,並對所有本地小販和新加坡人對申遺工作的支持,表示感激。“小販文化是新加坡和所有新加坡人的榮耀。它反映了我們的多元文化社會特色,是我們一個活生生的文化遺産,也是各種族、年齡和階層新加坡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唐振輝(圖)昨晚在IGC線上會議通過一段預錄視頻,對新加坡申遺成功表示榮幸。(國家文物局提供)
唐振輝也感謝國際評估團和IGC對新加坡申遺項目的推薦和支持,並承諾會持續維護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遵循《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的精神。
新加坡前年2月成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的締約國。李總理同年宣布我國要申請把小販文化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當局去年3月提呈相關文件,由國家文物局、國家環境局和全國商聯總會共同領頭。
共有42個申遺項目爭取列入今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其中25個項目獲評估團推薦。除了我國小販文化,今年成功申遺的包括韓國燃燈會,以及塞爾維亞的茲拉庫薩陶器制作文化。超過460個項目已列入名錄中。
受訪小販公衆及專家: 各界應借機把本土文化推廣至海外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之路昨天有了圓滿的結果,受訪的小販、公衆和長期關注小販課題的專家等,在高興之余,也認爲這是一個凝聚人心的過程,各界應借此機會把本土文化推廣至海外。
全國商聯總會會長楊向明說,這次獲得認可有助在國際層面上,提升人們對本地小販文化的認識,大家應該都會感到自豪。“小販付出心血精進他們的廚藝,爲豐富本地的美食文化做出貢獻,這是給予他們的肯定。”
商聯總會小販組組長劉福記(52歲)是第二代小販,售賣五香蝦餅23年,他的侄兒從年初開始向他學手藝。
他坦言,1990年代他從正規軍人轉當小販時還有些不好意思,覺得這不是一份受人看重的工作。
商聯總會小販組組長劉福記(左)是第二代小販,他的侄兒劉傑倫(右)從年初開始向他學手藝。(蔡家增攝)
“小販付出的辛勞過去很少獲得肯定,但是經過這次申遺,小販的形象提升了,很多公衆之前參加活動時都很支持申遺,也感覺到政府對這個行業的重視。”
沈玉嬌(53歲)賣菜頭粿已有10多年。包括她在內,目前三名姐姐和弟弟,以及外甥,一家共有五個小販。
她的父親退休前也在小販中心賣魚圓面。
她說,雖然做這一行很辛苦,靠勞力賺錢,常常做到手疼腳酸,但是小販在她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獲得國際認可覺得很光榮,可以吸引旅客多嘗試本地美食。
新加坡管理大學校長江莉莉教授研究本地小販文化多年,政府2018年成立14人申遺提名委員會,她是成員之一。
她昨天受訪時說:“這次的提名和准備過程,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國人聚集在一起歡慶所愛的小販文化,能促進彼此間的關系。許多人都付出努力,像是參加小組討論、提點子、通過不同方式如藝術和遊戲等來展現小販文化,以及光顧攤位支持他們。”
國際評估團指出,小販文化是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爲世代新加坡人提供了身份認同感和延續性。(陳斌勤攝)
江莉莉:公衆對小販文化有很強歸屬感和認同感
她認爲,公衆對小販文化有很強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並都希望它能長期延續下去。隨著申遺成功,各界也承諾合力推廣這項文化,鼓勵新手小販加入這個行業。
美食顧問公司Makansutra創辦人司徒國輝常就小販課題發聲,他告訴記者,他2018年初曾在小組討論中向當局建議爲小販文化申遺的事,現在成功了當然開心。
不過他認爲,就算有了這道光環也不會使小販的生意馬上興隆起來,重要的是當各國重新開放邊境後,政府和私人業者要如何利用這個機會協助小販拓展海外事業,就好像有小販獲得米其林星後走出國門一樣。
公衆林麗絲(33歲,自由業行銷員)認爲:“小販文化是大家成長的一部分,人們甚至會以小販中心爲某個地區的地標。現在更多人關注這個文化,希望政府能把它推展到國際舞台上。”